专辑介绍:
专辑介绍:
在认识乌仁娜之前,我们可以先认识一个蒙文 ,其发音似英文<JA'MAR>,中文则可发音为<甲骂儿>,意思即是「在路上」。乌仁娜以此为题,写了一首四句的蒙文诗,阐述其歌唱与生命哲学,以下为其中文引伸义:
在路上
人的一生好似漫漫长路
欲望,一路催人疲于奔命
追前赶后努力在路上
我高亢的歌声仿若平使者
唱尽草原天空
向世界传答人间善意
递送希望与光明
陪你,走在人生路上
草原的根+跨界的民族乐声=乌仁娜的音乐
乌仁娜成长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游牧生活是她的童年基调,蒙古语、草原、牛羊马群,是她少女时代所知道的整个世界。直到生平第一次坐火车去上海音乐学院读书,她的世界才渐渐向外延伸。在学校主修扬琴的乌仁娜,并没有放弃上帝赋与她的天生好嗓子,结识了前来上海修习古琴的德国乐人(也是现今夫婿)罗伯特(Robert Zollitsch)后,或聚集其它乐手,或两人唱奏,自一九九四年开始巡回世界演出。夫妻俩现今旅居德国,经常现身欧洲重要的音乐节,在欧洲已出版三张专辑。
一九六九年出生的乌仁娜,象征着蒙古年轻的一代,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反思民族根源,如同她的音乐创作。乌仁娜所唱的不仅是民谣传统,更多是以母语创作出的生活诗歌,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思。她的民谣曲调多学自自己的双亲与祖父母,并且曾在草原上旅行,向长者请教,在留下珍贵记录的当下,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音乐灵感。有趣的是,与乌仁娜合作的乐人,多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同是对跨地域音乐交流热情之人。或许透过欧洲的筝声、蒙古的马头琴音与印度乐人贴近心音的打击节奏,你可以发现一个更细致的、更音乐的、更活泼的对话窗口。
音域宽广、刚柔并济、以歌唱模仿动物发声最绝!
乌仁娜音域宽广,上下可跨四个八度,有时柔美如草原上的月光,有时却似草原沙暴似地动人心魄。那独属鄂尔多斯草原的柔美音色,静的令人落泪,是蒙古其它地域所没有的;而她那笔直攀爬的声线,总似把刀似的,直直地唱进天空里。这样的气势,恐怕只有草原民族办得到,其它民族大概是怎么学也学不来的。在乌仁娜的歌里,还藏着另一个有趣的元素,即以歌唱模仿动物的发声,那似马鸣的乐句,从生活中啼唱而来,成吉思汗的子民果然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 大大树
来自内蒙鄂尔多斯草原的乌仁娜,即便在旅居欧洲多年后,仍保有纯真开朗的草原民族性格,那无须修饰的质朴嗓音,从天地间传来,强硬时如利刃直破天际,柔软时如草原上的月光轻洒…,若不曾听过,还真难想象世间能有这样的声音,可以如此直达人的内里。
此张新作延续草原民谣基调,以乌仁娜与德籍音乐伙伴Robert Zollitsch为主轴,兼容传统曲调与原创新作,在乐器的编排上亦不遵古,跨越国界地使用了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筝、印度的打击乐器及蒙古的马头琴。
蒙古音乐向来以马头琴与喉音最为著名,专辑中亦可听见两者,但其实马头琴与喉音,就如同巴伐利亚的筝或印度的打击乐器一般,并不存在于鄂尔多斯草原的歌谣传统中(传统上多使用三弦或四胡),也许,在21世纪,传统或非传统,对乐人来说已经不是课题,重要的反而是如何在新时代中创造出好的声音美学,而乌仁娜与乐人便是值得你专注聆听、俯仰坐卧于音乐路上的云脚者。——林秀静
在认识乌仁娜之前,我们可以先认识一个蒙文 ,其发音似英文<JA'MAR>,中文则可发音为<甲骂儿>,意思即是「在路上」。乌仁娜以此为题,写了一首四句的蒙文诗,阐述其歌唱与生命哲学,以下为其中文引伸义:
在路上
人的一生好似漫漫长路
欲望,一路催人疲于奔命
追前赶后努力在路上
我高亢的歌声仿若平使者
唱尽草原天空
向世界传答人间善意
递送希望与光明
陪你,走在人生路上
草原的根+跨界的民族乐声=乌仁娜的音乐
乌仁娜成长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游牧生活是她的童年基调,蒙古语、草原、牛羊马群,是她少女时代所知道的整个世界。直到生平第一次坐火车去上海音乐学院读书,她的世界才渐渐向外延伸。在学校主修扬琴的乌仁娜,并没有放弃上帝赋与她的天生好嗓子,结识了前来上海修习古琴的德国乐人(也是现今夫婿)罗伯特(Robert Zollitsch)后,或聚集其它乐手,或两人唱奏,自一九九四年开始巡回世界演出。夫妻俩现今旅居德国,经常现身欧洲重要的音乐节,在欧洲已出版三张专辑。
一九六九年出生的乌仁娜,象征着蒙古年轻的一代,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反思民族根源,如同她的音乐创作。乌仁娜所唱的不仅是民谣传统,更多是以母语创作出的生活诗歌,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思。她的民谣曲调多学自自己的双亲与祖父母,并且曾在草原上旅行,向长者请教,在留下珍贵记录的当下,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音乐灵感。有趣的是,与乌仁娜合作的乐人,多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同是对跨地域音乐交流热情之人。或许透过欧洲的筝声、蒙古的马头琴音与印度乐人贴近心音的打击节奏,你可以发现一个更细致的、更音乐的、更活泼的对话窗口。
音域宽广、刚柔并济、以歌唱模仿动物发声最绝!
乌仁娜音域宽广,上下可跨四个八度,有时柔美如草原上的月光,有时却似草原沙暴似地动人心魄。那独属鄂尔多斯草原的柔美音色,静的令人落泪,是蒙古其它地域所没有的;而她那笔直攀爬的声线,总似把刀似的,直直地唱进天空里。这样的气势,恐怕只有草原民族办得到,其它民族大概是怎么学也学不来的。在乌仁娜的歌里,还藏着另一个有趣的元素,即以歌唱模仿动物的发声,那似马鸣的乐句,从生活中啼唱而来,成吉思汗的子民果然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 大大树
来自内蒙鄂尔多斯草原的乌仁娜,即便在旅居欧洲多年后,仍保有纯真开朗的草原民族性格,那无须修饰的质朴嗓音,从天地间传来,强硬时如利刃直破天际,柔软时如草原上的月光轻洒…,若不曾听过,还真难想象世间能有这样的声音,可以如此直达人的内里。
此张新作延续草原民谣基调,以乌仁娜与德籍音乐伙伴Robert Zollitsch为主轴,兼容传统曲调与原创新作,在乐器的编排上亦不遵古,跨越国界地使用了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筝、印度的打击乐器及蒙古的马头琴。
蒙古音乐向来以马头琴与喉音最为著名,专辑中亦可听见两者,但其实马头琴与喉音,就如同巴伐利亚的筝或印度的打击乐器一般,并不存在于鄂尔多斯草原的歌谣传统中(传统上多使用三弦或四胡),也许,在21世纪,传统或非传统,对乐人来说已经不是课题,重要的反而是如何在新时代中创造出好的声音美学,而乌仁娜与乐人便是值得你专注聆听、俯仰坐卧于音乐路上的云脚者。——林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