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孤独的花朵这首歌

吃饱了的人即便是没撑着也喜欢给自己找点事情做。看书,打牌,瞎晃悠;睡觉,发呆,抠鼻子;听歌,写博,发闷骚。难得我还没到非要正而八经的做人的时候。(其实严重怀疑和不支持自己的这种态度)反反复复的在寻思着给博客上配什么音乐。选了好几首,换了好几次。最后还是用了这首孤独的花朵。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电视机里看到袁泉的现场演唱。还没听进去,刚唱了几句的时候,就被这个女人的神情给吸引住了。大大的眼睛和瞳孔,没有向观众们放电,而是放空,毫无焦距的放空。齐齐的刘海,长长的垂在胸前的黑发,身体十分的纤细,客观的说已经瘦的有些病态。注视着她的眼睛,慢慢的也把思放空了。无疑这是音乐和编曲的魔力。华丽的电子配乐,强劲的节奏感,极具空间感的编曲和演唱,对现代都市生活准确的把握。偶然听过后,没有多想。不过,这首歌相当的有煽动力,是没啥说的。最近毕业无聊中,猛然想起了这首歌, 便拿来重温一次。在豆瓣上也看到一篇比较好的评论。总结一下,发现很多人认为这首歌有点过于雕琢,不停的出现孤独的字眼,过于直白。曲风太过轻浮华丽。一瞬间,我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立即的,就发觉这是否是中国人的折衷心理又犯了。极端也是一种特点,轻浮而华丽其实是都市的常态。折衷的东西其实才是最刻意的,仿佛一个天平,左移一点,再又移一点。移来移去,原来的定位早就全非了。
喜欢这种华丽浅浮的风格,因为它知道自己会招来一点鄙夷,那么就让鄙夷也来吧。本来它就没打算做殿堂的圣歌。不过是浮躁都市里的靡靡之音,被一个敏感的年轻女子唱出。边唱边看着这个浮躁华丽的城市还有自己那因为自持而孤独的姿态。在空旷的寂寞中,自我的意淫是每个人的经验。何况是年轻的女子?所以,我并不讨厌这首歌,它是每个人羞于承认的自我意淫。不知道,等我过了不惑,过了花甲,皱纹里藏满了智慧的时候,又会怎样。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电视机里看到袁泉的现场演唱。还没听进去,刚唱了几句的时候,就被这个女人的神情给吸引住了。大大的眼睛和瞳孔,没有向观众们放电,而是放空,毫无焦距的放空。齐齐的刘海,长长的垂在胸前的黑发,身体十分的纤细,客观的说已经瘦的有些病态。注视着她的眼睛,慢慢的也把思放空了。无疑这是音乐和编曲的魔力。华丽的电子配乐,强劲的节奏感,极具空间感的编曲和演唱,对现代都市生活准确的把握。偶然听过后,没有多想。不过,这首歌相当的有煽动力,是没啥说的。最近毕业无聊中,猛然想起了这首歌, 便拿来重温一次。在豆瓣上也看到一篇比较好的评论。总结一下,发现很多人认为这首歌有点过于雕琢,不停的出现孤独的字眼,过于直白。曲风太过轻浮华丽。一瞬间,我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立即的,就发觉这是否是中国人的折衷心理又犯了。极端也是一种特点,轻浮而华丽其实是都市的常态。折衷的东西其实才是最刻意的,仿佛一个天平,左移一点,再又移一点。移来移去,原来的定位早就全非了。
喜欢这种华丽浅浮的风格,因为它知道自己会招来一点鄙夷,那么就让鄙夷也来吧。本来它就没打算做殿堂的圣歌。不过是浮躁都市里的靡靡之音,被一个敏感的年轻女子唱出。边唱边看着这个浮躁华丽的城市还有自己那因为自持而孤独的姿态。在空旷的寂寞中,自我的意淫是每个人的经验。何况是年轻的女子?所以,我并不讨厌这首歌,它是每个人羞于承认的自我意淫。不知道,等我过了不惑,过了花甲,皱纹里藏满了智慧的时候,又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