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下音樂圈另一則小小可愛的傳奇
Grizzly Bear是紐約地下音樂圈另一則小小可愛的傳奇,剛開始是Edward Dorste這個小學老師的兒子窩在布魯客林區的公寓裡頭,花了十五個月的時間,用手提卡帶式錄音機錄下第一張專輯”Horn of Plenty”的所有歌曲,來自芝加哥的Christopher Bear這個從電腦電子音樂到Free Jazz都玩的音樂人則在原始的母帶上加了其他樂器和Vocal,這張原本Edward Dorste只是拿來送給朋友的專輯迅速地在紐約地下樂圈傳開,2004年發行後大量的演出,2005年又再重發雙CD的remix版本,參與remix 的有Dntel、Solex等怪咖,2006年甚至又再重發了Edward Dorste最早的Demo版本”Sorry for the Delay”,一捲Demo可以有這麼這麼多的效用,可見這些創作的原創吸引力。
新專輯”Yellow House”則由電子Indie廠牌Warp簽下,仍舊維持原本acoustic樂器的post-rock演奏為核心,加上偶爾出現的弦樂和鍵盤,還有背景的ambient聲響和零星的電子節奏,組合成一種獨特的青澀感,好像第一次聽Belle & Sebastian 、Low,一個人的孤寂感又像Matthew Sweet,詩意隨性的樂器編排和質感則又像冰島Sigur Ros。相較於第一張專輯的lo-fi質感,這張錄音室專輯顯得明亮而溫暖,開頭第一首歌”Easier”以大量原聲樂器包括吉他、斑鳩琴、風琴和鼓刷組成一幅輕柔的都會田園寫生;”Kinfe”以迷濛的合音和輕刮的Overdrive吉他開場,大量效果製造的人聲合音,似近非近的電子樂器讓整個空間發出豐富而孤寂的聲響,最後零碎的鼓點和鋼琴讓這種非現實的孤寂感更加地延續;”Central and Remote”則像極了紐約版的Sigur Ros;”Marla”以弦樂和鋼琴低音配上僅有hi-hat的零星鼓點和ambient聲響,組成詭異的空間感。
這些音樂有著一個人的孤寂,但卻充分地傳達人與人之間透過藝術,將孤寂的情感連結在一起的可能性。
本文原載於Elvis雜誌 http://www.wretch.cc/blog/elvisrock
新專輯”Yellow House”則由電子Indie廠牌Warp簽下,仍舊維持原本acoustic樂器的post-rock演奏為核心,加上偶爾出現的弦樂和鍵盤,還有背景的ambient聲響和零星的電子節奏,組合成一種獨特的青澀感,好像第一次聽Belle & Sebastian 、Low,一個人的孤寂感又像Matthew Sweet,詩意隨性的樂器編排和質感則又像冰島Sigur Ros。相較於第一張專輯的lo-fi質感,這張錄音室專輯顯得明亮而溫暖,開頭第一首歌”Easier”以大量原聲樂器包括吉他、斑鳩琴、風琴和鼓刷組成一幅輕柔的都會田園寫生;”Kinfe”以迷濛的合音和輕刮的Overdrive吉他開場,大量效果製造的人聲合音,似近非近的電子樂器讓整個空間發出豐富而孤寂的聲響,最後零碎的鼓點和鋼琴讓這種非現實的孤寂感更加地延續;”Central and Remote”則像極了紐約版的Sigur Ros;”Marla”以弦樂和鋼琴低音配上僅有hi-hat的零星鼓點和ambient聲響,組成詭異的空間感。
這些音樂有著一個人的孤寂,但卻充分地傳達人與人之間透過藝術,將孤寂的情感連結在一起的可能性。
本文原載於Elvis雜誌 http://www.wretch.cc/blog/elvis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