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说还要再唱五十年,即使你无法再唱五十年
五一出游前,在自家菜地上贴出这篇东西,私人闲话,回来后没想到不少人给我留言:什么是乐感,旋律?过分!你当自己是bjork什么人?诸如此类。
好吧,再来说说bjork,不是地球上的bjork,地球太危险了,依然是我心中的bjork,依然是私人闲话,各位别当真。
第一次听说bjork,是那年她来北京开个唱(多年后才知道plaid是当场的跟班)。《音像世界》配合宣传,登出一篇冰岛小女子的“简历”,戏称她为“北京娃娃”。
真他妈另类!
十六岁的花季,雨季未到,就和同乐团的成员好上了,未婚先孕,还生了。我那年初二,才开始发育,“未婚先孕”于我来说顶要紧,顶前卫,顶另类,也近乎一场实验。
相形之下,bjork的音乐太正常,太正经,太不另类。
也正巧,96年上海音像出版社引进类一批欧美带子,有哪些货色了?u2《zooropa》,dire straits精选集,janet jackson精选集,bjork《debut》,每盒磁带均负歌词。
很不可思议吧。
还记得潘劲东吗?那位唱着“相约”的大地男歌手,当年他来南京做宣传,在江苏文艺台的节目里推荐个人珍爱:“冰岛的bjork是我很喜欢的歌手,下面的这首歌来自新专辑,融合了百老汇音乐,很绝。”
那是《post》中的“it's so quiet”。
我很想问问:前卫,实验,地下,噪音,自由即兴,简约,抽象派hip hop,器乐派hip hop,融合,progressive house,progressive trance,progressive,idm,post rock,drill bass, psy trance,人声实验,声音艺术,chill out,lounge,原创,十大,五十大,百大,indie,清新,独立,acid jazz,acid house,trip hop,deep house,世界音乐……这些名词从什么时候开始和音乐互相恶心,互相交配,互相垃圾。
我私以为,窃以为,bjork和王菲很象,和音乐无关,而是早年的生活经历。一个混在伦敦舞曲圈,另一个混在北京摇滚圈,都在圈内交了一大把男朋友,男性朋友,日后的成名离不开这些“男朋友”的推手。我们常说王菲少了亚东,唱鬼啊!bjork若少了nellee hooper,808state……同样无法想象。
仔细翻看《debut》,《post》的制作名单吧。多年前,看到一篇专写bjork情史,写她如何从冰岛到伦敦打拼的文章,我这人也许是不长进吧,尽对这些八卦,细节感兴趣,这篇文章时常会翻出来看看,看看笑笑,有些话说破了便没意思了,bjork的故乡是冰岛?bjork是冰岛人?
我若说她的故乡是伦敦,她是英国伦敦人,有谁信了?
bjork在伦敦那阵子,有名有姓的男朋友便有tricky,goldie,howie b,男人好不好“用”,男人怎么“用”,男人是不是心甘情愿被你“用”,这些都是学问。bjork聘请的封面设计师,mtv导演也清一水是业界内的超一流高手,这些人要么是刺头,要么有傲骨,不是花钱就能摆平的。比方说chris cunningham,导完“frozen”便和麦姐一拍即散,麦姐再请再砸钱,chris不干了,他对记者说:madonna的音乐太烂,做一次就够了,没兴趣。 麦姐冤不冤?冤!《ray of light》棒不棒?棒!
记不得哪年翻着哪期的《muzik》,在bjork的评论上方,横排印着一行字:“bjork,fucking madonna miles ahead!” 人和人,最怕比较。
在bjork面前,麦姐只能没辙,少为人知的是bjork在赴伦敦发展前,曾献声于current 93的专辑,两人的开口奶就不一样。
bjork的好,有一半好在“加法”,不是1+1≥2,而是1+1≥11。音乐幕后的制作班底,没话说。封套设计师,没话说。mtv导演(michael gondry,spike jonze) ,没话说。雅典奥运会上献唱“oceania”,背景视频由伦敦新锐数码团队lynn fox领衔。你以为bjork就不靠包装吗?michael jackson和bjork是80年代,90年代流行音乐的终极偶像。
而bjork另一半的好,好在经得起“减法”,以素颜相见便是天才的质直。《debut》中的名曲一大把,human behaviour,venus as A boy,one day广为流传,冷坐在一旁的“like someone in love”则是我的偏爱。这支曲子翻唱自john coltrane的名作,配器几近全无,一大票爵士名伶站在bjork身边,竟黯然失色,怎会失色呢,不说也罢,想想一把女子的肉嗓,它的韧性,它的气若游丝,“砰”的一下把人摁倒在剃头铺的躺椅上。至于bjork音乐的taste,真的好好,就单谈一点吧,熟悉bjork的朋友不难发现她很好弦乐这一口,早年的“play dead”请来007老牌弦乐师david arnold,那排山倒海的气势,自不用说。到了第三张张《homogenic》,索性撒开马缰,请来巴西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弦乐家eumir deodato,彻彻底底玩一把弦乐,我以为十年前,那些喜欢在舞曲里加点弦乐当佐料的音乐人,在听完《homogenic》后都会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想想自己是不是欺世盗名,隐隐中可以听见bjork和deodato自谦道:超过《homogenic》的,都是好弦乐。
“我还要再唱五十年”——这是六七年前bjork接受美国一档talk show采访在结尾时说的话,我听了感动,深记在心。主持人只是随意,客套的一问,而bjork的回答却异常坚定,虔诚,语言可以骗人,语气骗不了人,换成其他人说同样的话,只是敷衍,只是掩盖创作力衰竭的套话。bjork,我知道音乐是打从娘胎里跟你一起出来的朋友,你永远都不是在坚持,不是在做着“坚持”,而是像一个小孩,把一样至爱的东西握在手中,不会放开而已。
你曾说还要再唱五十年,即使你无法再唱五十年。
好吧,再来说说bjork,不是地球上的bjork,地球太危险了,依然是我心中的bjork,依然是私人闲话,各位别当真。
第一次听说bjork,是那年她来北京开个唱(多年后才知道plaid是当场的跟班)。《音像世界》配合宣传,登出一篇冰岛小女子的“简历”,戏称她为“北京娃娃”。
真他妈另类!
十六岁的花季,雨季未到,就和同乐团的成员好上了,未婚先孕,还生了。我那年初二,才开始发育,“未婚先孕”于我来说顶要紧,顶前卫,顶另类,也近乎一场实验。
相形之下,bjork的音乐太正常,太正经,太不另类。
也正巧,96年上海音像出版社引进类一批欧美带子,有哪些货色了?u2《zooropa》,dire straits精选集,janet jackson精选集,bjork《debut》,每盒磁带均负歌词。
很不可思议吧。
还记得潘劲东吗?那位唱着“相约”的大地男歌手,当年他来南京做宣传,在江苏文艺台的节目里推荐个人珍爱:“冰岛的bjork是我很喜欢的歌手,下面的这首歌来自新专辑,融合了百老汇音乐,很绝。”
那是《post》中的“it's so quiet”。
我很想问问:前卫,实验,地下,噪音,自由即兴,简约,抽象派hip hop,器乐派hip hop,融合,progressive house,progressive trance,progressive,idm,post rock,drill bass, psy trance,人声实验,声音艺术,chill out,lounge,原创,十大,五十大,百大,indie,清新,独立,acid jazz,acid house,trip hop,deep house,世界音乐……这些名词从什么时候开始和音乐互相恶心,互相交配,互相垃圾。
我私以为,窃以为,bjork和王菲很象,和音乐无关,而是早年的生活经历。一个混在伦敦舞曲圈,另一个混在北京摇滚圈,都在圈内交了一大把男朋友,男性朋友,日后的成名离不开这些“男朋友”的推手。我们常说王菲少了亚东,唱鬼啊!bjork若少了nellee hooper,808state……同样无法想象。
仔细翻看《debut》,《post》的制作名单吧。多年前,看到一篇专写bjork情史,写她如何从冰岛到伦敦打拼的文章,我这人也许是不长进吧,尽对这些八卦,细节感兴趣,这篇文章时常会翻出来看看,看看笑笑,有些话说破了便没意思了,bjork的故乡是冰岛?bjork是冰岛人?
我若说她的故乡是伦敦,她是英国伦敦人,有谁信了?
bjork在伦敦那阵子,有名有姓的男朋友便有tricky,goldie,howie b,男人好不好“用”,男人怎么“用”,男人是不是心甘情愿被你“用”,这些都是学问。bjork聘请的封面设计师,mtv导演也清一水是业界内的超一流高手,这些人要么是刺头,要么有傲骨,不是花钱就能摆平的。比方说chris cunningham,导完“frozen”便和麦姐一拍即散,麦姐再请再砸钱,chris不干了,他对记者说:madonna的音乐太烂,做一次就够了,没兴趣。 麦姐冤不冤?冤!《ray of light》棒不棒?棒!
记不得哪年翻着哪期的《muzik》,在bjork的评论上方,横排印着一行字:“bjork,fucking madonna miles ahead!” 人和人,最怕比较。
在bjork面前,麦姐只能没辙,少为人知的是bjork在赴伦敦发展前,曾献声于current 93的专辑,两人的开口奶就不一样。
bjork的好,有一半好在“加法”,不是1+1≥2,而是1+1≥11。音乐幕后的制作班底,没话说。封套设计师,没话说。mtv导演(michael gondry,spike jonze) ,没话说。雅典奥运会上献唱“oceania”,背景视频由伦敦新锐数码团队lynn fox领衔。你以为bjork就不靠包装吗?michael jackson和bjork是80年代,90年代流行音乐的终极偶像。
而bjork另一半的好,好在经得起“减法”,以素颜相见便是天才的质直。《debut》中的名曲一大把,human behaviour,venus as A boy,one day广为流传,冷坐在一旁的“like someone in love”则是我的偏爱。这支曲子翻唱自john coltrane的名作,配器几近全无,一大票爵士名伶站在bjork身边,竟黯然失色,怎会失色呢,不说也罢,想想一把女子的肉嗓,它的韧性,它的气若游丝,“砰”的一下把人摁倒在剃头铺的躺椅上。至于bjork音乐的taste,真的好好,就单谈一点吧,熟悉bjork的朋友不难发现她很好弦乐这一口,早年的“play dead”请来007老牌弦乐师david arnold,那排山倒海的气势,自不用说。到了第三张张《homogenic》,索性撒开马缰,请来巴西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弦乐家eumir deodato,彻彻底底玩一把弦乐,我以为十年前,那些喜欢在舞曲里加点弦乐当佐料的音乐人,在听完《homogenic》后都会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想想自己是不是欺世盗名,隐隐中可以听见bjork和deodato自谦道:超过《homogenic》的,都是好弦乐。
“我还要再唱五十年”——这是六七年前bjork接受美国一档talk show采访在结尾时说的话,我听了感动,深记在心。主持人只是随意,客套的一问,而bjork的回答却异常坚定,虔诚,语言可以骗人,语气骗不了人,换成其他人说同样的话,只是敷衍,只是掩盖创作力衰竭的套话。bjork,我知道音乐是打从娘胎里跟你一起出来的朋友,你永远都不是在坚持,不是在做着“坚持”,而是像一个小孩,把一样至爱的东西握在手中,不会放开而已。
你曾说还要再唱五十年,即使你无法再唱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