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二十年前的声音 感受二百年前的悲凉
电影系列片《红楼梦》的音乐,对我来说,是久违了的朋友,二十年前坐在电影院里聆听这些旋律的情景,就仿佛是昨天的事儿。所以,当拿到这张唱片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与朋友久别重逢的欢喜之情。尤其她的主旋律,在片头片尾出现的低回幽怨的调子,我把她深深印在脑海之中。
《黛玉南归》就是她的主旋律,整体风格凝重、幽远、孤凉、徘徊、哀婉。由庞大的弦乐队奏出主题旋律,低回徐缓,欲说还休,欲行且止;弦乐声渐弱之时,古筝、琵琶弹拨声起,笙管丝竹与金石之声交替出现,拍子渐慢,音断意连;然后弦乐再起,迂回上升,把情绪推向高潮。
这部作品,我想应该是所有《红楼梦》影视音乐中最具古典韵味的音乐,她给整部电影定下了凝重、古朴、简约、含蓄、细腻的情感基调。
《娘娘起驾》的音乐,听起来雄浑沉稳,好一派祥和,但还是渗透出末世的凄凉感觉,这与《可卿出殡》的音乐从内质上看其实是没有什么不同,交响乐和民族乐器结合的方式,很好的营造出了这种大场面。
王酩对《葬花词》做了大刀阔斧的处理,洋洋洒洒五十二句的《葬花词》,他只用了其中四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王酩把“质本洁来还洁去”与“一抔净土掩风流”的顺序颠倒过来,或许是为了音乐创作上的需要吧。这首《葬花词》也是我听过最短的葬花曲,全曲不过三分半钟,却把整个气氛烘托了出来了,极其精炼地选出的这四句诗,道尽了悲凉的愤恨和绝望的抗议。
埙与古筝低沉的响起,缓慢的,沉郁的,女声幽幽的唱起。全曲有三处哭声,分别在“有谁怜”“知是谁”和“两不知”的后面,前两处哭声还比较平缓,最后一声哭,我至今印象还极为深刻,这一声哭把我的心都被揪起来,埙、琵琶和戏曲中常用的慢板再次响起,好凄凉啊。
葬花葬人,早已分不清是悼花是是自悼,于文华入戏太深了。
《黛玉南归》就是她的主旋律,整体风格凝重、幽远、孤凉、徘徊、哀婉。由庞大的弦乐队奏出主题旋律,低回徐缓,欲说还休,欲行且止;弦乐声渐弱之时,古筝、琵琶弹拨声起,笙管丝竹与金石之声交替出现,拍子渐慢,音断意连;然后弦乐再起,迂回上升,把情绪推向高潮。
这部作品,我想应该是所有《红楼梦》影视音乐中最具古典韵味的音乐,她给整部电影定下了凝重、古朴、简约、含蓄、细腻的情感基调。
《娘娘起驾》的音乐,听起来雄浑沉稳,好一派祥和,但还是渗透出末世的凄凉感觉,这与《可卿出殡》的音乐从内质上看其实是没有什么不同,交响乐和民族乐器结合的方式,很好的营造出了这种大场面。
王酩对《葬花词》做了大刀阔斧的处理,洋洋洒洒五十二句的《葬花词》,他只用了其中四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王酩把“质本洁来还洁去”与“一抔净土掩风流”的顺序颠倒过来,或许是为了音乐创作上的需要吧。这首《葬花词》也是我听过最短的葬花曲,全曲不过三分半钟,却把整个气氛烘托了出来了,极其精炼地选出的这四句诗,道尽了悲凉的愤恨和绝望的抗议。
埙与古筝低沉的响起,缓慢的,沉郁的,女声幽幽的唱起。全曲有三处哭声,分别在“有谁怜”“知是谁”和“两不知”的后面,前两处哭声还比较平缓,最后一声哭,我至今印象还极为深刻,这一声哭把我的心都被揪起来,埙、琵琶和戏曲中常用的慢板再次响起,好凄凉啊。
葬花葬人,早已分不清是悼花是是自悼,于文华入戏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