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音春之祭
四月的西安,气候变化无常,狂乱的沙尘还没凌虐尽兴,绵绵春雨又不期而至。
傍晚迈出家门时,眼前已是风停雨住,阳光透过云朵,给大地染上一层玄妙的余晖。而此时此刻,刚刚与一位电子音乐人有过神驰交往的我,心灵也彷佛受过洗涤的天空一样,充满莫可名状的愉悦和宁静。
那是一张名为《goodbye》的新专辑,至于他的作者,则是当今流行电音最动听、最优雅水准的Ulrich Schnauss。
对我而言,Ulrich Schnauss是认知当代德国社会的音乐名片。90年代Mille-pletaux的电子群英、新极微主义的代言者、raster-noton创办人alva noto,以及新贵staubgold麾下迷幻派对的个中豪杰,都是自己了解德国当代艺术脉系的最初门径。Ulrich Schnauss的音乐与前者承袭一体,但也有不同,他要做的,是最最具有聆听感受的电子。
对于Ulrich Schnauss,用不着去了解其概念、背景、技巧、流派,这些词汇仿佛都是繁文缛节完全可以抛开。从Far away Trains Passing By,到A Strangely Isolated Place,再到goodbye,Ulrich每每能在三分钟之内俘获你的心情,在五分钟之内让你的心灵高飞;那些宽阔的声场、那些用模拟声音营造的具象都市氛围、那些简单midi法则和吉他旋律于每4或8个小节的递进循环,在精琢细刻,曲折回应之间创造出一场场慷慨恢宏、精彩纷呈的听觉盛宴;那些美好的古典音乐情素,净化并感动着每一个人,即便自己偏好lo-fi、调频噪音、迷幻乐和电子原音即兴,也难以逃脱他的捕获。每隔一段时间临听Ulrich,总有按耐不住要去评论他的冲动。他的目标,似乎就是让电子音乐成为大众情人!
温暖加人性,可以被形容在Ulrich Schnauss的音乐上。没错,但是还不够。Ulrich显然更乐于成为都市情节的抽象言说者,作品在架构上有着现代城市建筑般简洁、质朴的美感,有着坚沉、厚重的人文气质。吟唱部分是没有明确转折和棱角的、浑沌的、流畅的声线,神秘莫测的气氛,好似我们所经过的城市雕塑。而音乐的拍速,也与50脉左右的城市交通速度相吻合,令人想起国家地理上一幅照片,在斜映着夕阳的车窗后面,疲惫了一天的中年人静静的观望着都市的天际线,怅然若失。其首张作品《faraway trains passing by》,更是紧紧抓住了若干此类具体印象,把他们作为音乐的主题,这又怎能不让那些都市的奔走族心生共鸣?
正如序曲《never be the same》所暗示,《goodbye》在继承前作之上,有了风格上的改变。大概是招牌式的爽朗节奏和琐碎的loop递进让老兄有点厌倦了,在《goodbye》之中,Ulrich Schnauss着意让氛围感得到突出的强调,节奏轻柔并且被放在离耳朵更远的位置,看似留恋追忆又如同依依惜别,shoegaze风骨贯穿始终,更显得难舍难分。前几曲中饱满、平滑、略带伤感的人声延续了《a strangely isolated place》的风格并得到了更明显地强调,作品“shine”中甚至出现了男声,这些类似90年代那些不食烟火、梦幻缥缈的嗓音,把人类共有的伤感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到了Star这里,尽然听清了唱词!在此之前的solo作品中是鲜见的,加之些许new age光谱恰到好处的辉映其中,具有着市场的亲和力。“here today, gone tomorrow”以降,合成器偏向中央c调右侧清亮纯净的键盘音,低频则明显有所收缩(中频杀伤力极强,为sennheiser mx500、sony e888试音绰绰有余),比前作更为干净透明,神似manual的《azure vista》但更为流畅和历练,依然沁透着ulrich的似水柔情,依然抚慰心灵、治愈心疾,煽情处,更有昂扬亢奋、动人心魄的旋律,可以看见一个大写的男人以真诚和善意不懈耕耘着自己的音乐之田!
唯一可能会令人有所失望的,恐怕是那些澎湃洒脱的低频序列被淡化了,节奏的时值更长一些,音与音连接比较松驰,使得新作更为齐整平和,前作中《in all the wrong place》等曲目中那种好似器乐即兴辗转逐渐推向高潮的行进也不再多见,往往每首曲目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即便如此,ulrich 在音色设计方面的天赋异禀仍然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从全作来看,《goodbye》高低错落、风味多元,兼容并蓄,如梦境般迤逦恢宏,与secede 《tryshasla》的结构和气势有一拼,是一张需要用更多耐心去品味的佳作。
对于我们每天忙碌的生活,那些即将过去的,也是已经到来的。每天,各种元素、各种利益,在这里纠缠上演,每天的忙碌、打拼、失意也皆会如硝烟般膨胀而后散去,快乐会过去、不幸会过去,而生命也会过去。相较之下,音乐却是永恒的,愿Ulrich schnauss继续用他的音乐照亮那些乐于幻想,乐于劳动的朋友。节日快乐!
傍晚迈出家门时,眼前已是风停雨住,阳光透过云朵,给大地染上一层玄妙的余晖。而此时此刻,刚刚与一位电子音乐人有过神驰交往的我,心灵也彷佛受过洗涤的天空一样,充满莫可名状的愉悦和宁静。
那是一张名为《goodbye》的新专辑,至于他的作者,则是当今流行电音最动听、最优雅水准的Ulrich Schnauss。
对我而言,Ulrich Schnauss是认知当代德国社会的音乐名片。90年代Mille-pletaux的电子群英、新极微主义的代言者、raster-noton创办人alva noto,以及新贵staubgold麾下迷幻派对的个中豪杰,都是自己了解德国当代艺术脉系的最初门径。Ulrich Schnauss的音乐与前者承袭一体,但也有不同,他要做的,是最最具有聆听感受的电子。
对于Ulrich Schnauss,用不着去了解其概念、背景、技巧、流派,这些词汇仿佛都是繁文缛节完全可以抛开。从Far away Trains Passing By,到A Strangely Isolated Place,再到goodbye,Ulrich每每能在三分钟之内俘获你的心情,在五分钟之内让你的心灵高飞;那些宽阔的声场、那些用模拟声音营造的具象都市氛围、那些简单midi法则和吉他旋律于每4或8个小节的递进循环,在精琢细刻,曲折回应之间创造出一场场慷慨恢宏、精彩纷呈的听觉盛宴;那些美好的古典音乐情素,净化并感动着每一个人,即便自己偏好lo-fi、调频噪音、迷幻乐和电子原音即兴,也难以逃脱他的捕获。每隔一段时间临听Ulrich,总有按耐不住要去评论他的冲动。他的目标,似乎就是让电子音乐成为大众情人!
温暖加人性,可以被形容在Ulrich Schnauss的音乐上。没错,但是还不够。Ulrich显然更乐于成为都市情节的抽象言说者,作品在架构上有着现代城市建筑般简洁、质朴的美感,有着坚沉、厚重的人文气质。吟唱部分是没有明确转折和棱角的、浑沌的、流畅的声线,神秘莫测的气氛,好似我们所经过的城市雕塑。而音乐的拍速,也与50脉左右的城市交通速度相吻合,令人想起国家地理上一幅照片,在斜映着夕阳的车窗后面,疲惫了一天的中年人静静的观望着都市的天际线,怅然若失。其首张作品《faraway trains passing by》,更是紧紧抓住了若干此类具体印象,把他们作为音乐的主题,这又怎能不让那些都市的奔走族心生共鸣?
正如序曲《never be the same》所暗示,《goodbye》在继承前作之上,有了风格上的改变。大概是招牌式的爽朗节奏和琐碎的loop递进让老兄有点厌倦了,在《goodbye》之中,Ulrich Schnauss着意让氛围感得到突出的强调,节奏轻柔并且被放在离耳朵更远的位置,看似留恋追忆又如同依依惜别,shoegaze风骨贯穿始终,更显得难舍难分。前几曲中饱满、平滑、略带伤感的人声延续了《a strangely isolated place》的风格并得到了更明显地强调,作品“shine”中甚至出现了男声,这些类似90年代那些不食烟火、梦幻缥缈的嗓音,把人类共有的伤感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到了Star这里,尽然听清了唱词!在此之前的solo作品中是鲜见的,加之些许new age光谱恰到好处的辉映其中,具有着市场的亲和力。“here today, gone tomorrow”以降,合成器偏向中央c调右侧清亮纯净的键盘音,低频则明显有所收缩(中频杀伤力极强,为sennheiser mx500、sony e888试音绰绰有余),比前作更为干净透明,神似manual的《azure vista》但更为流畅和历练,依然沁透着ulrich的似水柔情,依然抚慰心灵、治愈心疾,煽情处,更有昂扬亢奋、动人心魄的旋律,可以看见一个大写的男人以真诚和善意不懈耕耘着自己的音乐之田!
唯一可能会令人有所失望的,恐怕是那些澎湃洒脱的低频序列被淡化了,节奏的时值更长一些,音与音连接比较松驰,使得新作更为齐整平和,前作中《in all the wrong place》等曲目中那种好似器乐即兴辗转逐渐推向高潮的行进也不再多见,往往每首曲目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即便如此,ulrich 在音色设计方面的天赋异禀仍然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从全作来看,《goodbye》高低错落、风味多元,兼容并蓄,如梦境般迤逦恢宏,与secede 《tryshasla》的结构和气势有一拼,是一张需要用更多耐心去品味的佳作。
对于我们每天忙碌的生活,那些即将过去的,也是已经到来的。每天,各种元素、各种利益,在这里纠缠上演,每天的忙碌、打拼、失意也皆会如硝烟般膨胀而后散去,快乐会过去、不幸会过去,而生命也会过去。相较之下,音乐却是永恒的,愿Ulrich schnauss继续用他的音乐照亮那些乐于幻想,乐于劳动的朋友。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