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融化的荔枝
我再次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把一袋荔枝塞进了冷冻室,等我想起它们的时候,发现它们愣头愣脑地挤在一块,似乎对我颇有责怪之意,我拿出两颗来放在书桌前的窗台上,看着白霜渐渐融化,露出暗红的颜色,这时音响里飘动着《尤利西斯凝视》的电影音乐,这是我能够静心聆听的浅显音乐,小提琴述说着不太确定的主题,长笛则反复地确认着它们,大提琴和圆号在背景里突破着,我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含义,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与这两颗荔枝相关,慢慢消除了禁忌和冷酷,变得湿润和温暖起来,当小提琴再一次出来重复主题的时候,所有的乐器似乎都找到了归属,互相唱和着,让蓝色悲怆的巴尔干在我的面前展开,我剥开一颗荔枝,内里雪白,这个夜晚如此美味和清凉。
在我不太高明的音乐意识里,对于Eleni Karaindrou海伦•卡林德萝的电影音乐,由于其颜色过于鲜明,即被我喜爱,又被我轻视,大概人们习惯于轻视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而对高深莫测的东西则保持敬意和戒心。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似乎也是易于理解的,只要你花一点点耐心,就可以理解并被感动,经历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高度,则永远无法企及,这样的感觉既能让自己高兴,也能让自己怅惘,情绪刚好配合到海伦的配乐,漂浮在旋律的河上,体验随波逐流的快感。
海伦和安哲罗普洛斯的合作时间超过20年,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难得的,无论是约翰•拉瑞和贾木许,或者艾尔伯特•依格莱西亚斯和阿莫多瓦,都没有他们这样天长地久,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他们有共同的主题——希腊乃至巴尔干的乡愁,海伦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民族音乐的研究,希腊厚重的历史和悲剧意识已经深入骨髓,在她的管弦乐叙事里,表面看永远是沉重的和波澜不兴的,内里却暗流涌动,配合电影叙事本身可以说最合适不过了,安氏的电影具备诗的特质,而海伦的音乐则一唱三叹,他们配合得如此完美,音乐反过来推动电影叙事的发展,相辅相成,在他们的电影里,音乐已经不仅仅作为背景声,实现衬托和渲染的功能,而是作为整体的重要元素,成了叙述的一部分,难以剥离开来,所以我们在听海伦的电影原声大碟的时候,必然会在脑子里浮现出安氏电影蓝色而阴郁的画面,河流或者阴霾,夜色或者废墟,即使没看过电影,也会有这样的印象,挥之不去。他们的乡愁已经融化了,粘稠而固执,散发着独特的味道,发现他们所带来的惊喜,或许就像冰冻的荔枝吧,于深夜退掉霜色,依然甜蜜可人。
在我不太高明的音乐意识里,对于Eleni Karaindrou海伦•卡林德萝的电影音乐,由于其颜色过于鲜明,即被我喜爱,又被我轻视,大概人们习惯于轻视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而对高深莫测的东西则保持敬意和戒心。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似乎也是易于理解的,只要你花一点点耐心,就可以理解并被感动,经历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高度,则永远无法企及,这样的感觉既能让自己高兴,也能让自己怅惘,情绪刚好配合到海伦的配乐,漂浮在旋律的河上,体验随波逐流的快感。
海伦和安哲罗普洛斯的合作时间超过20年,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难得的,无论是约翰•拉瑞和贾木许,或者艾尔伯特•依格莱西亚斯和阿莫多瓦,都没有他们这样天长地久,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他们有共同的主题——希腊乃至巴尔干的乡愁,海伦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民族音乐的研究,希腊厚重的历史和悲剧意识已经深入骨髓,在她的管弦乐叙事里,表面看永远是沉重的和波澜不兴的,内里却暗流涌动,配合电影叙事本身可以说最合适不过了,安氏的电影具备诗的特质,而海伦的音乐则一唱三叹,他们配合得如此完美,音乐反过来推动电影叙事的发展,相辅相成,在他们的电影里,音乐已经不仅仅作为背景声,实现衬托和渲染的功能,而是作为整体的重要元素,成了叙述的一部分,难以剥离开来,所以我们在听海伦的电影原声大碟的时候,必然会在脑子里浮现出安氏电影蓝色而阴郁的画面,河流或者阴霾,夜色或者废墟,即使没看过电影,也会有这样的印象,挥之不去。他们的乡愁已经融化了,粘稠而固执,散发着独特的味道,发现他们所带来的惊喜,或许就像冰冻的荔枝吧,于深夜退掉霜色,依然甜蜜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