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maud - Credo

法国人女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1969-)倒是早就听说了的。约20年前年仅16岁的格里莫就开始在Denon出版了第一张唱片(内容应该是拉赫马尼诺夫的奏鸣曲等),当时的介绍说这位漂亮的女钢琴家从8岁才开始正式的学习钢琴,出身在一语言学者家庭,从小接受文学和艺术等的教育的。先后在普罗旺斯音乐学院、马赛和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室内乐等。其教师中还有一位名叫Pierre Barbizet的法国著名钢琴家。或许Pierre Barbizet的名气来自于与著名小提琴家费拉斯长期合作的钢琴搭档,然而法国钢琴乐派中Pierre Barbizet的位置则是相当重要的。格里莫后来与荷兰女小提琴家Isabelle van Keulen成功合作的基础和Barbizet的教授是分不开的吧。……,在Denon出了两个录音(还有一个是舒曼奏鸣曲等独奏作品)后,格里莫转到了Erato,据说这也是巴伦鲍伊姆向Erato力荐的结果。后来格里莫是否因华纳的问题转到环球公司就不太清楚了。不过她在Erato的勃拉姆斯小品集和拉赫马尼诺夫的协奏曲等的录音都获得了相当的好评。我自己的话,听到她的勃拉姆斯录音的时候倒是吓了一跳的,几乎就没想当会如此感人。当然她的[柯雷里主题变奏]也是让人信服的很的。……


标题为credo(天主教弥撒中的信经)的唱片应该是这位女钢琴家和年轻指挥家、作曲家萨洛年来说都是到DG后的第一张唱片了。录音的内容上非常有趣,首先是科里里亚诺(John Corigliano)使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慢板乐章固定音型的独奏钢琴的幻想曲(1985);接下来是贝多芬的d小调第17奏鸣曲(暴风雨)、c小调合唱幻想曲;最后是帕尔特(Arvo Pärt)在1968年写下的钢琴、合唱与乐队的[credo]。另外,各个地方出版的唱片还不太一样,法国和日本的DG还在最后加上了一曲巴赫平均律第一卷中著名的C大调前奏曲。加上这个作品的理由也很简单,帕尔特的这个作品本身就是将这个前奏曲分别用人声、乐队乃至独奏钢琴多次重复过。格里莫在唱片的说明书上有这样一段话:……音乐,应该是一种向那些不幸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使其摆脱艰险,并让其建立起新的信心的东西,……,除此之外还能有比这更有意义的吗?……。音乐声中,看到她的这段论说,确实是激动不已。回头看看她这张唱片的选曲,尽管包含了两位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不过其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和巴赫C大调前奏曲的引用、延伸也完全是一种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含义的明确体现。
至于贝多芬的c小调合唱幻想曲和暴风雨奏鸣曲所隐喻的含义更是明瞭的事情了。贝多芬的两部作品当然不在话下,我对两部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也有相当的好感。科里里亚诺的幻想曲,序列风格的音上配以温暖的贝多芬七交慢板乐章的固定音型和声,二者相融让人感到一些趣味性的同时,贝多芬那向上的精神性也让人为之一振。帕尔特的[credo]更是一个幅度不小的作品,一上来类似古诺[圣母玛丽亚]的混声合唱突然为贝多芬的“一击”所中断,巴赫前奏曲的钢琴独奏与序列音的部分成为鲜明对照。格里莫的钢琴由弱到强的控制,外加最后一曲C大调前奏曲也居然让人觉得如此的圣洁,犹如人生的希望和寄托有远处慢慢来到我们身边的感觉,那种未必是宗教的感受让人激动不已,……。一张让人感动的作品编配和演奏,也是想推荐大家感受的。 唱片信息: [Credo] Label: Deutsche Grammophon Catalog Number: 2894717692 Hélène Grimaud (Piano) Ensembles Swedish Radio Choir (Conducted By: Esa-Pekka Salonen) 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sa-Pekka Salonen) 1. John Corigliano Jr.: Fantasia On An Ostinato 2.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Op.31 No.2 ''Tempest'' 3. Ludwig van Beethoven: "Choral Fantasy," op. 80 4. Arvo Pärt: Credo For Piano Solo, Mixed Choir And Orchestra (行人·200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