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不该穿那件花衣裳去等你

我该不该穿那件花衣裳去等你
你会不会觉得我这样有些俗气
我是不是应该忘掉过去的记忆
你会发现我内心比外表美丽
——马格《女孩与四重奏》
这首《女孩与四重奏》是丁薇早期作品,由马格演唱。后来,丁薇在第二张个人专辑里特意又创作了一首同名的《女孩与四重奏》。两首歌都是由金武林配上精致的提琴四重奏编曲。但是是完全不同的两首歌。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着两首歌给我的感觉,就是:魅。
马格唱的这首可以做鬼魅来解,你若不听歌词,听听那曲调,是不是可以作为聊斋里的背景音乐呢?就好比聂小倩,裙裾飘飘,冷冷的从你面前掠过。
丁薇唱的那一首,就当作是魅力来解了。一个骄傲的女孩,不肯放弃自己的魅力。
丁薇是个长发飘飘的女子,马格的造型好像是短发,戴着一副黑框大眼镜。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记不清她们的面容,她们的面孔实在太平常。我的记忆里只有当年看过的MTV:一位白裙女孩,长发飘飘,倔强的神情和在高墙上拉奏小提琴的身影。也许我过去的记忆不准确,但我确实相信她们的内心比外表美丽。不过这样的歌词,这样的曲调,听了,是不会忘记的。
丁薇7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二胡,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一直接受着正统音乐的训练。或许是这个原因,她的音乐给人的感觉骄傲的近似清高。从写给马格和自己的两版不同的《女孩与四重奏》就可以感觉出来,她自己唱的那首歌词里就说了:“我怎么哭著叫著像个孩子在胡闹,我该微笑还要有一点骄傲,就算是没了你了我也不能让人笑,就算是没了你了我还可以再寻找。”
马格当时是公司的企宣,做着类似于文案策划、企业宣传之类的工作。她好像就唱了这一首歌,后来继续做着办公室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她的声音很普通,有点沙哑,她像淡淡而平静的诉说,简单到极致直入心里最深的那块地方。丁薇的声音比较纯净,但在第二首歌里,失去了马格在第一首里流露出来的茫然和那种青春式的笨拙。
配乐的金武林是个学院派的"摇滚分子",也是一个怪异的才子。这两首歌以弦乐四重奏作为背景,也是和歌手的声音一样简单而随意,听不出精雕细凿的痕迹,记得在专辑上,封面上有金武林作为制作人写的一段话:“我给她做的音乐不是以往你们所能听到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流行音乐,它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很自然,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儿发自内心的声音....”
丁薇、马格这样的女子,游离于大众圈子之外,歌里歌外,是倔强而真实的。马格唱的这首歌当年就被打上了一个“非主流”的烙印。作这种歌曲的女子,是有个性的;唱这种歌曲的女子,是清醒的;喜欢听这种歌曲的女子,也是有个性而清醒的。
城市间,行走着许多这样理想和现实共存的女子,真好。
你会不会觉得我这样有些俗气
我是不是应该忘掉过去的记忆
你会发现我内心比外表美丽
——马格《女孩与四重奏》
这首《女孩与四重奏》是丁薇早期作品,由马格演唱。后来,丁薇在第二张个人专辑里特意又创作了一首同名的《女孩与四重奏》。两首歌都是由金武林配上精致的提琴四重奏编曲。但是是完全不同的两首歌。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着两首歌给我的感觉,就是:魅。
马格唱的这首可以做鬼魅来解,你若不听歌词,听听那曲调,是不是可以作为聊斋里的背景音乐呢?就好比聂小倩,裙裾飘飘,冷冷的从你面前掠过。
丁薇唱的那一首,就当作是魅力来解了。一个骄傲的女孩,不肯放弃自己的魅力。
丁薇是个长发飘飘的女子,马格的造型好像是短发,戴着一副黑框大眼镜。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记不清她们的面容,她们的面孔实在太平常。我的记忆里只有当年看过的MTV:一位白裙女孩,长发飘飘,倔强的神情和在高墙上拉奏小提琴的身影。也许我过去的记忆不准确,但我确实相信她们的内心比外表美丽。不过这样的歌词,这样的曲调,听了,是不会忘记的。
丁薇7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二胡,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一直接受着正统音乐的训练。或许是这个原因,她的音乐给人的感觉骄傲的近似清高。从写给马格和自己的两版不同的《女孩与四重奏》就可以感觉出来,她自己唱的那首歌词里就说了:“我怎么哭著叫著像个孩子在胡闹,我该微笑还要有一点骄傲,就算是没了你了我也不能让人笑,就算是没了你了我还可以再寻找。”
马格当时是公司的企宣,做着类似于文案策划、企业宣传之类的工作。她好像就唱了这一首歌,后来继续做着办公室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她的声音很普通,有点沙哑,她像淡淡而平静的诉说,简单到极致直入心里最深的那块地方。丁薇的声音比较纯净,但在第二首歌里,失去了马格在第一首里流露出来的茫然和那种青春式的笨拙。
配乐的金武林是个学院派的"摇滚分子",也是一个怪异的才子。这两首歌以弦乐四重奏作为背景,也是和歌手的声音一样简单而随意,听不出精雕细凿的痕迹,记得在专辑上,封面上有金武林作为制作人写的一段话:“我给她做的音乐不是以往你们所能听到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流行音乐,它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很自然,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儿发自内心的声音....”
丁薇、马格这样的女子,游离于大众圈子之外,歌里歌外,是倔强而真实的。马格唱的这首歌当年就被打上了一个“非主流”的烙印。作这种歌曲的女子,是有个性的;唱这种歌曲的女子,是清醒的;喜欢听这种歌曲的女子,也是有个性而清醒的。
城市间,行走着许多这样理想和现实共存的女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