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与独立

当王菲宣布不再唱歌以后,取代她在我硬盘里位置的是陈姗妮。
两人是不同的风格,只是在个别曲目里陈姗妮的懒散声线恍然间重现了王菲仰起脸的眉目。性感的曲目,忧伤的曲目,那么喜欢她在百变中悠然自得的样子,像是比我们略大一点的可爱姐姐,当两年以后,我成为在写字楼里透过落地窗往下俯望的白领时,会跟唱歌时的她一模一样,歌唱着拜金小姐的梦想,用甜腻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渴望,偶尔会有在夜深时听《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时突然浮起的感伤,而她的声音,可以伴我发呆思考回忆到天亮。
总觉得陈姗妮的歌是小资的,小资日益成为一个贬义词的今天,以光速与这一行列撇清关系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然而不得不承认,也许在特定时间段里出生的一群人,真的会有过于雷同的审美取向。
大家看克日斯托夫,不厌其烦地讨论着《红》,《白》,《蓝》,乃至《维洛尼卡的双重生活》里恍如黄金的美丽光影,大家看塔克夫斯基,如此得意于针对<<镜子>>或者<<乡愁>>的美学意义产生了共识,大家看安东尼奥尼,假装欣赏那些仿佛在云端俯瞰人间时说出的晦涩隐喻,或者贝托鲁奇,或者阿尔莫多瓦,或者朱塞佩,或者安哲罗普洛斯,甚至侯孝贤关锦鹏许鞍华陈可辛,人们如此迫不及待的把自己归于一个特定的与众不同群体,而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如此庞大的交集.
像是谁说过的,你的一切痛苦都不是特别的,可是人们习惯性的否认,没有人想要承认,自己不过是许多人中的一个,拒绝"小资"的称号成了一个逃离大多数人的快捷方式,然而这么做,不过是发现在一条出城的路上发现那么多人的背包里放的不是卡尔维诺就是杜拉斯.
和自己一样.
成为大多数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一样东西在同一时间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咀嚼,至少证明它是可口的.而且没有毒.
只是今天让人上瘾的佳肴终有一天会变得索然无味而已。
小资和孤独都是30岁以下的人才会产生的偏执,一旦超过这个年龄,似乎连一个人静静待会儿的机会都没有了。而很多年以后,我大概会怀念这样一个可以不被任何人打扰的夜晚或者午后。在那时候,我怀着远离人群的莫大勇气。
一如大多数人别无选择时的自我逃避。
两人是不同的风格,只是在个别曲目里陈姗妮的懒散声线恍然间重现了王菲仰起脸的眉目。性感的曲目,忧伤的曲目,那么喜欢她在百变中悠然自得的样子,像是比我们略大一点的可爱姐姐,当两年以后,我成为在写字楼里透过落地窗往下俯望的白领时,会跟唱歌时的她一模一样,歌唱着拜金小姐的梦想,用甜腻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渴望,偶尔会有在夜深时听《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时突然浮起的感伤,而她的声音,可以伴我发呆思考回忆到天亮。
总觉得陈姗妮的歌是小资的,小资日益成为一个贬义词的今天,以光速与这一行列撇清关系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然而不得不承认,也许在特定时间段里出生的一群人,真的会有过于雷同的审美取向。
大家看克日斯托夫,不厌其烦地讨论着《红》,《白》,《蓝》,乃至《维洛尼卡的双重生活》里恍如黄金的美丽光影,大家看塔克夫斯基,如此得意于针对<<镜子>>或者<<乡愁>>的美学意义产生了共识,大家看安东尼奥尼,假装欣赏那些仿佛在云端俯瞰人间时说出的晦涩隐喻,或者贝托鲁奇,或者阿尔莫多瓦,或者朱塞佩,或者安哲罗普洛斯,甚至侯孝贤关锦鹏许鞍华陈可辛,人们如此迫不及待的把自己归于一个特定的与众不同群体,而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如此庞大的交集.
像是谁说过的,你的一切痛苦都不是特别的,可是人们习惯性的否认,没有人想要承认,自己不过是许多人中的一个,拒绝"小资"的称号成了一个逃离大多数人的快捷方式,然而这么做,不过是发现在一条出城的路上发现那么多人的背包里放的不是卡尔维诺就是杜拉斯.
和自己一样.
成为大多数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一样东西在同一时间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咀嚼,至少证明它是可口的.而且没有毒.
只是今天让人上瘾的佳肴终有一天会变得索然无味而已。
小资和孤独都是30岁以下的人才会产生的偏执,一旦超过这个年龄,似乎连一个人静静待会儿的机会都没有了。而很多年以后,我大概会怀念这样一个可以不被任何人打扰的夜晚或者午后。在那时候,我怀着远离人群的莫大勇气。
一如大多数人别无选择时的自我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