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不需要娱乐”--艾敬
看到这句话是在大概几个月前,tom网专访艾敬的文字里面。在这之前除了知道买了她的一张精选《艾在旅途》以及主要以民谣为主的曲风外,就基本上什么也不知道了。这篇专访让我对这位专注于音乐的内地音乐女性十分敬佩。
在听了艾敬的精选后从电骡上找来她原来的专辑一一听来,发现很多作品都带有很浓郁的地域和时间色彩,甚至《我的1997》专辑里面还有一点点中国特色的政治气氛。艾敬的旋律不算主流,却在骨子里透着中国味道,尤其是她眼里的中国传统情节和社会主义文化,尽管我们八十年代后期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不过依然能感受到那样的氛围。
专访里提到关于艾敬不惜血本做专辑的事情,对于主流的流行音乐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艾敬这样的非主流音乐却要因此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不说赚钱,就连如何保证不亏得太多都成问题。隐约记得《是不是梦》是艾敬花了百万作出来的,而且包括这张在内的所有专辑为了保证制作质量都选在大陆以外有着优秀制作资源的地方制作(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给我的感觉是艾敬不是在靠卖音乐赚钱,更像是一种自娱自乐。
喜欢自娱自乐的人就犹如陈绮贞所唱歌词“你一直在跟你自己玩”,外界发生什么、外面的主流思潮是什么似乎影响不到他。当流行音乐蜕变为谈情说爱的催情剂,艾敬的音乐依然讲述着自己的朴实无华的凡人生活,爱情只不过是她众多音乐元素的一种。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司空见惯却又不合常理的现象:讲述真实生活的点滴成了非主流的流行音乐,而理想化的细腻爱情却成了现实生活中大家耳边音乐的主旋律,这和大家都不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刻画人性和人生冷暖的文艺片本质上是一样。
也许在大家眼里,艾敬是一个无趣的形象。事实上这一点也得到了她本人的证实:
“我的生活不需要娱乐”,“我一年也去不了一次KTV ”。
我们作为八零后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每天浸泡在西化的流行音乐里,即使独立音乐的主流也是西化,而且这个趋势现在也日趋明显。坦率的说,对艾敬的音乐我只能停留在深受感染的层面上,是谈不上有多么喜欢的。艾敬的音乐也会在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之后很可能渐渐成为历史,而现在打着所谓“中国风”标签的音乐也不过是西服套上了黄马甲,所以艾敬的音乐是一面旗帜屹立在流行乐坛,一面made in china的旗帜,向世人展示艾敬眼里的中国民谣。
在听了艾敬的精选后从电骡上找来她原来的专辑一一听来,发现很多作品都带有很浓郁的地域和时间色彩,甚至《我的1997》专辑里面还有一点点中国特色的政治气氛。艾敬的旋律不算主流,却在骨子里透着中国味道,尤其是她眼里的中国传统情节和社会主义文化,尽管我们八十年代后期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不过依然能感受到那样的氛围。
专访里提到关于艾敬不惜血本做专辑的事情,对于主流的流行音乐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艾敬这样的非主流音乐却要因此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不说赚钱,就连如何保证不亏得太多都成问题。隐约记得《是不是梦》是艾敬花了百万作出来的,而且包括这张在内的所有专辑为了保证制作质量都选在大陆以外有着优秀制作资源的地方制作(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给我的感觉是艾敬不是在靠卖音乐赚钱,更像是一种自娱自乐。
喜欢自娱自乐的人就犹如陈绮贞所唱歌词“你一直在跟你自己玩”,外界发生什么、外面的主流思潮是什么似乎影响不到他。当流行音乐蜕变为谈情说爱的催情剂,艾敬的音乐依然讲述着自己的朴实无华的凡人生活,爱情只不过是她众多音乐元素的一种。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司空见惯却又不合常理的现象:讲述真实生活的点滴成了非主流的流行音乐,而理想化的细腻爱情却成了现实生活中大家耳边音乐的主旋律,这和大家都不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刻画人性和人生冷暖的文艺片本质上是一样。
也许在大家眼里,艾敬是一个无趣的形象。事实上这一点也得到了她本人的证实:
“我的生活不需要娱乐”,“我一年也去不了一次KTV ”。
我们作为八零后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每天浸泡在西化的流行音乐里,即使独立音乐的主流也是西化,而且这个趋势现在也日趋明显。坦率的说,对艾敬的音乐我只能停留在深受感染的层面上,是谈不上有多么喜欢的。艾敬的音乐也会在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之后很可能渐渐成为历史,而现在打着所谓“中国风”标签的音乐也不过是西服套上了黄马甲,所以艾敬的音乐是一面旗帜屹立在流行乐坛,一面made in china的旗帜,向世人展示艾敬眼里的中国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