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主唱是个诗人
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我也要用文字来渲染这支其实毫不支离破碎的声音碎片。
这完全是因为一首歌,让我爱上的乐队,当时听的便是后来才知道被很多朋友称颂的《在流逝之外》,主唱马玉龙的声音低沉但绝不敦厚的让人觉得可怕,仿佛是一个秋日的午后,看着眼前的夕阳慢慢西坠,安静地坐在一角,闭上眼睛,似乎能听到整个世界的呼吸。这首歌曲的开始是慢条斯理的口琴声,随后并肩而入地是舒缓并且恰到好处的钢琴辅奏,唯美的情调,忧郁的声线,一枪就打在了我的身上:它的主唱是个诗人。
很自然的开始关注声音碎片,从他们的第二张唱片《优美的低于生活》开始。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发行了一张唱片,叫做《世界是噪音的花园》,因为是第一张作品,包括当时的乐队成员也不是现在的成员,所以听下来感觉整张唱片的质量和风格明显的逊于这张《优美的低于生活》。《优美的低于生活》最早是以单曲的形式放行的,音乐的开始,是很讨巧的旋律,让人仿佛想到年轻时的北京,如果我没有分辨错误的话,那么这首歌还曾经收录在郭敬明的《迷藏》中,作为十二个月份中其中一个月的代表音乐。《不合时宜的忧伤》淡淡的钢琴伴奏,加上马玉龙忧郁而略带灰色的唱腔,那是一种唯美到天崩地裂的透彻人心;《通过愤怒之门》暂时撇开了雾一般的沉重,倒是觉得有了一种按耐很久之后,终于释放的力量,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烟灰》,是带着点电子风格的颓废和不以为然......应该说整张唱片都延续了主唱诗人一般的气质,唯美的低调,毫不华丽的冒险,时而吟唱,时而释放,用一种忧郁所特有的本质,抒发着与生具来的才华和心绪。
以前听内地的摇滚,自然是很习惯了年复一年的歇斯底里,声嘶力竭,很多人固执的觉得也许摇滚就应该如此,不然“摇”的也没劲,“滚”的也没力;但,当我们在某个时刻听到了声音碎片的演绎,才发现,其实摇滚也是可以这样唱的,如诗人一般的细嚼慢咽,慢条斯理但不缺乏节奏,浅声吟唱,他们就是中国的“Radiohead”,这有什么不好?
这完全是因为一首歌,让我爱上的乐队,当时听的便是后来才知道被很多朋友称颂的《在流逝之外》,主唱马玉龙的声音低沉但绝不敦厚的让人觉得可怕,仿佛是一个秋日的午后,看着眼前的夕阳慢慢西坠,安静地坐在一角,闭上眼睛,似乎能听到整个世界的呼吸。这首歌曲的开始是慢条斯理的口琴声,随后并肩而入地是舒缓并且恰到好处的钢琴辅奏,唯美的情调,忧郁的声线,一枪就打在了我的身上:它的主唱是个诗人。
很自然的开始关注声音碎片,从他们的第二张唱片《优美的低于生活》开始。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发行了一张唱片,叫做《世界是噪音的花园》,因为是第一张作品,包括当时的乐队成员也不是现在的成员,所以听下来感觉整张唱片的质量和风格明显的逊于这张《优美的低于生活》。《优美的低于生活》最早是以单曲的形式放行的,音乐的开始,是很讨巧的旋律,让人仿佛想到年轻时的北京,如果我没有分辨错误的话,那么这首歌还曾经收录在郭敬明的《迷藏》中,作为十二个月份中其中一个月的代表音乐。《不合时宜的忧伤》淡淡的钢琴伴奏,加上马玉龙忧郁而略带灰色的唱腔,那是一种唯美到天崩地裂的透彻人心;《通过愤怒之门》暂时撇开了雾一般的沉重,倒是觉得有了一种按耐很久之后,终于释放的力量,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烟灰》,是带着点电子风格的颓废和不以为然......应该说整张唱片都延续了主唱诗人一般的气质,唯美的低调,毫不华丽的冒险,时而吟唱,时而释放,用一种忧郁所特有的本质,抒发着与生具来的才华和心绪。
以前听内地的摇滚,自然是很习惯了年复一年的歇斯底里,声嘶力竭,很多人固执的觉得也许摇滚就应该如此,不然“摇”的也没劲,“滚”的也没力;但,当我们在某个时刻听到了声音碎片的演绎,才发现,其实摇滚也是可以这样唱的,如诗人一般的细嚼慢咽,慢条斯理但不缺乏节奏,浅声吟唱,他们就是中国的“Radiohead”,这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