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中的安非他明 -- 安慰剂十年记
静脉中的安非他明 安慰剂十年记 (非音乐23期) ■Alice & Emily 正如你无法对他们的音乐做出准确定义,你难以判断Placebo的组建是必然中的巧合,抑或偶然中的注定。1994年的一个清晨,伦敦南肯森顿地铁站充斥着各色行人,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群,Brian Molko大声喊叫着不远处一位熟悉的陌生人--Stefan Olsdal。这,就是一段传奇的开始。 当时,不愿步父亲后尘成为银行家的Brian独自来到英国Goldsmiths学院学习戏剧,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无独有偶,此时的Stefan也在伦敦的一所音乐学院专修吉他。当时的他们并不熟悉,虽然几年前就读于卢森堡的同一所中学,但是两人没有说过一句话,按Brian的说法是因为“那时Stefan是个运动健将,有很好的人缘,而我却是个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上的失败者”。这次偶遇让两人颇有相知恨晚的感觉,他们都未曾预料到彼此在音乐上竟然如此投缘。几天后,当Stefan在一家叫“Round the Bend”的酒吧看到Brian的表演时,立刻爱上了他独特的唱腔与弹奏吉他的方式。随即便问Brian,是否需要一个贝司手,两人欣然决定组建一支乐队,并邀来与Brian长期合作的兼职鼓手Steve Hewitt,以Ashtray Heart为名,在全国各地的酒吧进行了演出。 然而,当乐队得到了Hut唱片公司的一纸和约时,Steve却因身在另一支乐队(Breed)而无法加入。情急之下,Stefan用一个国际长途电话从瑞典招徕了鼓手Robert Schultzberg,这就是Placebo的雏形。乐队以这个阵容于1996年发行了首张同名专辑,打响惊世骇俗的第一炮:Brian留着齐肩的长发,画着浓重的眼影,穿着漂亮的女装,唱着有着淫秽歌词的〈Nancy Boy〉,以一种颠覆性别的魅惑姿态走进了主流视线。乐队迅速走红的同时也收到了许多赞扬的电话,其中包括U2、R.E.M、David Bowie以及电影《丝绒金矿》(Velvet Goldmine)的导演Todd Haynes。 但是,好运并非一直伴随着Placebo,由于Brian和Robert的矛盾激化,在一次巡演的途中Robert愤然离队。乐队面对即将搁浅的巡演只有急忙面试了好几个鼓手,但都不尽人意,最终,Brian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拨通了Steve的电话。偶然而幸运的是,自从Breed解散后Steve带着自己怀孕的女友一直为生计奔波,而这一通电话同时解救了两边的燃眉之急。Steve在一星期内学会了Placebo第一张专辑中的所有歌曲并同乐队一起上车走人。有人认为Steve的鼓是Placebo音乐坚实的骨骼,这是相当准确的,也是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后来的专辑更为精彩的原因之一,Steve的看法是:“Robert在技术方面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但他缺乏了这支乐队最需要的那种感觉,他把节奏控制得过于激烈。”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如果没有Steve,Placebo很有可能不会拥有〈The Crawl〉或者〈My Sweet Prince〉这样凄美得摄人心魂的作品。 自1994年组队以来,Placebo从最初的惊世骇俗逐渐转向对人性更为冷酷、更为坦白、更为成熟的剖析——我们内心深处不为人所知的扭曲,我们使彼此所承受的折磨与羞辱,我们无法抗拒的诱惑,或许,还有我们因轻易自我否定而破碎了的希望。正如Brian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所提及的一样“Stefan,Steve和Brian是Placebo音乐创作不可动摇的铁三角”,这个稳固而完美的阵容维持至今,不断为我们呈现出一份又一份的感动。 如今,Placebo已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推出了5张专辑与一张精选辑,一共卖出超过500万张唱片,形象上褪去了多余的妖娆,音乐在提炼与摸索中日趋成熟,俨然一支站在主流与非主流分水岭上的一流乐队。我们还需做些什么?只用静待他们延续这个偶然而必然的传奇。 Meds 这次Placebo邀请了乐队好友、法籍制作人Dimitri Tikovoi〔Goldfrapp, John Cale, Alpinestars, Marc Almond〕为专辑操刀,混音上更是请来大名鼎鼎的Flood〔Depech Mode、 Smashing Pumpkins、 PJ Harvey〕为其助阵。其中,乐队请来Dimitri是别有用心的,Brian指出“我们非常想和自己同辈的人合作,而不是和那些都可以当我们老爸的人,比如我们公司总试着促成我们与其合作的一些著名制作人。”而他们也确实达到了目的,和Brian同年同月同日生的Dimitri给乐队带来了更多前卫的音乐理念。同时,录音室里的氛围相当的和谐,这直接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整个录音工作只用了8周的时间,相对于Black Market Music这种耗费了9个月的作品,Meds是一张高速却又不失质量的专辑。 “这是一次对于Placebo本源的回归”Brian在去年年底《Rock Mag》关于新专辑的采访中谈到。作为乐队独特风格的标志之一,专辑封面既继承〈Burger Queen〉、〈Nancy Boy〉单曲封面中对人体残片的特殊喜好,整体上又延续了自〈Sleeping With Ghosts〉、〈Once More With Feeling〉以来那种会让人面红耳赤的另类风格,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专辑的名字“Meds”〔Medication的简写〕与乐队首张专辑“Placebo”遥相呼应,似乎都印证了Brian的说法,这也是Dimitri所预期的效果。乐队最初是想打造一张比〈Sleeping With Ghosts〉更为电气化的专辑,但Dimitri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乐队的这种倾向,他认为过多的电子元素会妨碍音乐思想的表达。乐队很快也认同了他的观点,Stefan告诉记者:“我们在录音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乐器比电子合成器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大部分歌曲最开始都仅由鼓、贝司、两把吉他和一架钢琴构造而成,这为后期录音室创作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歌词方面,Brian延续了自己神经质的写作风格。和以前大多数作品一样集中表达了失落、迷惘、爱情、复仇、绝望、依恋以及宿命等主题,但Brian保证:“这绝不是陈腔滥调,它很新颖,和以前的歌词不尽相同。”事实也的确如此,专辑中Brian像个专业的故事讲述者,细腻的将一个个精致的情节娓娓道来,用十分清醒的思想点破了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瑕疵。 毫不夸张,Meds绝对是Placebo最成熟最精彩的专辑。相较Sleeping With Ghosts的良莠不齐,这张专辑的整体质量非常的高,以至于乐队在最后选择歌曲时不愿意把任何一首放进B-side,甚至还表示这张专辑至少会推出五六支单曲。于是,一张有13支作品的专辑便呈现在我们眼前,它是如此充实,如此华丽,真正像Meds一样,让人不受控制的对它着迷,无法遏止的对它上瘾。 Meds 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略带有The Kills的气质,但相对于The Kills的简洁编曲,无疑要饱满华丽的多。在歌曲的前奏部分,你或许会以为这是又一首〈Every You Every Me〉,紧接着Brian的声音开始加入,一阵带有The Kills味道的吉他过后,VV(The Kills)那低沉暧昧的声音揉和进来。你已经可以预感到一切是如此的不同,VV与Brian嗓音彼此契合又相互分离,共同编织出一种别致而又性感的和谐。吉他急促的回响,将乐曲逐渐推向高潮。最后所有的声响都在一段与前奏相似的独特和弦中瞬间消逝,让人酣畅淋漓,却又意犹未尽。歌词充满神经质的凌乱叙述与迷幻氛围的营造,延续了Placebo早期对于毒品一类问题的探讨。 Infra-red 诡异的氛围和毒辣的歌词所营造出的悬念感好似一部Hitchcock的黑白电影。“ I came down to wish you an unhappy birthday”,我们跟随着某人的脚步来到一条喧闹的街道;“someone call the ambulance, there's ganna be an accident”,一场凶案正无声地酝酿;“I can see in the dark”,惊恐的人群中却有一双眼睛满意地欣赏着这精心策划的悲剧。当Brian阴险恶毒的声音与纠结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我们眼前也隐约浮现出救护车顶刺眼的红光。 Drag 这首显的多少不那么尖锐的作品可能会让你想到〈Special Needs〉,或者是一些来自首张专辑的单曲,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词。不乏旋律,却又具有十分紧凑,蕴涵朋克气息的节奏。 Space Monkey 在鼓点与金属质感音效下引出Brian少有的阴郁声线,甚至连吉他也是如此低沉。这似乎显得有那么一点不可思议,在一片阴霾压抑的氛围中,Brian的声线终于仿如冲破阴影般亮起来,与此同时,冰冷疏远充满金属质感的部分始终重复,萦绕其间。弦乐的使用让作品呈现出一种史诗般的大气和壮阔。这也是最能体现新专辑多元化特点的歌曲之一,你甚至可以嗅到一丝歌特意味。除了Stefan,也许再无人能阐释这支神秘单曲所带来的情绪力量了“当我听到这支单曲时,我听到的并不是Placebo在演奏它,我甚至无法忆起我们曾经录制过它,它完全就像是来自另一支乐队的作品,我能从中感受到极其强烈的冲击,这是我不曾在我们以往任何作品中获得的体验。” Follow The Cops Back Home 这首沿袭了Placebo式抒情的单曲,也许会让你想起〈Passive Aggressive〉。整体上看来非常的旋律化。在前半部分,声线的处理是较为平静的,但随着歌曲的渐入高潮,Brian的声音开始充满情绪,他嘹亮动情的演唱,仿若反复吟咏着这个透着伤感和无奈的故事,释放出强烈的感染力。 Post Blue 非常流行的曲调,明朗与晦涩并存的歌词,吉他颇为古怪的颤音与回声,游刃有余而又恰倒好处的电子运用,这些看似不和谐的东西在Flood的运筹帷幄下竟整合成如此迷人的效果。这绝对是专辑下一支单曲的不二选择。 Because I Want You 没有多余的前奏,在几个单和弦吉他的迅速驱动下,直接导入了Brian的声音。随即铺天盖地而来的是激昂的Riff与猛烈的鼓点,释放出沉重激进的Punk能量,让人听得兴奋莫名。细微的背景声效处理贯穿于整支作品,赋予它之前此类作品中所欠缺的精致。虽然在编曲方面略乏新意,但以这样一支如此Placebo的作品作为首发单曲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Blind “Please Don’t Drive Me Blind”,当Brian一遍遍重复着喊叫时,〈Without You I'm Nothing〉中对爱情的无助仿佛得到了再现。“如果可以,我想找到无法搜寻的隐匿之所,我想将时间冻结,你是否就可以永远只注视我。”沦陷入爱情的疯狂,不顾一切,甚至宁愿毁灭的微妙心态被描画的淋漓尽致,沿袭了Placebo抒情曲目一贯深入骨髓般的悲痛。 Pierrot The Clown 背景中铃音的闪现,柔和的节奏,也许会让你认为这是一首温情脉脉的歌曲,但Brian的声音却流露出一丝沮丧,讲述着卑微而痛楚的感情,“I ll be wallowing in sorrow” 伤痕已忘却,记忆却在回荡,无数次描绘,铭刻在骨骼每一条纹路中,才能伤害仍不退却,就像滑稽的小丑,绝望地继续着这场表演。 Broken Promise 在音乐的开始,流畅的钢琴旋律伴随着Michael Stipe〔R.E.M〕的低声演唱,突如其来的猛烈鼓点犹如一场袭击,与Brian的声音一起加入到音乐,体现出Placebo对Emo的首度尝试。在结尾处Brian的清唱是这首歌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One Of A Kind Brian 反复呢喃的“I Am One”来自Smashing Pumpkins 1991年首张专辑Gish,One Of A Kind有一个奇异怪诞,略显阴暗的开头,整体上这支单曲显得更为“Sleeping With Ghosts”,但较之专辑中其他歌曲稍显逊色,略为累赘。 In The Cold Light Of Morning 开始略带Dream Pop的编曲,在Brian声音加入的那刻,滑向了阴冷。一切笼罩着属于Tim Burton的电影色彩,Brian仿佛在讲述着一个漫溢着寂寞气息的故事,即使Party中如何肆意纵情,凌晨某时某刻,依旧剩余自己独自醒来,浴室镜中仍然映照着这狂欢过后的憔悴面容,黎明前纠结的迷茫心绪还是如此令人窒息,一曲黑暗的Waltz响起,吉他的声响冷漠的淹没在背景之中,Brian的声音不曾改变的阴郁低沉。结尾部分2把声线互相交缠,画面不断转换,拼贴,寒冷的冬日雪夜,那是属于时代的无奈与失落…… Song To Say Goodbye 作为首发单曲之一的Song To Say Goodbye,到位地体现了Placebo噬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 美妙的旋律,精致的编排,Brian煽动人心的嗓音,以及无法忽略的晦涩独特、极富表现力的歌词。“You Are One Of God's Mistakes, You Crying, Tragic Waste of Skin” 据说这支单曲是Brian给自己的独白,足以媲美〈My Sweet Prince〉的深刻歌词,触及每个人内心最私密的角落,层层灰尘的覆盖下,那是只有安慰剂才可抚慰的柔软与心酸。 整张专辑颇为华丽,但我们仍能听出它三条清晰的主线:对自己音乐风格提炼性的沿袭。无论是〈Because I Want You〉朋克式的喧闹,还是〈Pierrot The Clown〉中绝望的痛楚,都是最为Placebo式的作品;对Sleeping With Ghosts中电音尝试的继续。乐队并没有像之前所讲的那样大面积使用电子元素,而在质量方面下足了工夫,〈Post Blue〉和〈Infra-red〉中Placebo对电子乐的驾御愈发娴熟自然;对音乐广度上的拓展。乐队这次对Gothic和Emo都有所涉足,也是专辑多元化最明显的体现。 Brian曾表示他并不希望乐队太红,因为那会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从而使他们无法专注于自己的音乐。笔者认为,Placebo自Black Market Music之后对评论界的反应就表现得很淡然。所以,你不会听说Placebo取得了多么惊人的榜单成绩或销量,也不会听说他们给听众带来了多么巨大的惊喜。但是Placebo也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他们的音乐总能勾起我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感动。当充满魔力的音符轻轻振动我们的耳膜时,我们的心已被填满,这就是最美妙的软性毒品,是我们戒不掉的心瘾。 Placebo Released: 1996.07.17 Brian Molko一开始就未曾否认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色情狂,是的,从乐队的早期文字资料上,我们甚至可以推断,他或许认为这值得高兴。主流市场的接纳甚或追捧虽然让乐队惊喜,但也难掩他们的讶异。对于〈Nancy Boy〉在英国榜单上第四的成绩,Brian的反应是“难以相信,这首歌太猥亵了,它并不适合成为一首排行榜上的歌曲”。不过,一切就像它所应该存在的那样进行着,〈Nancy Boy〉的反叛颠覆,〈Teenage Angst〉的颓唐绝望,〈I Know〉的感伤无奈,奠定了这支年轻乐队的最初基调,Placebo在Brian诱惑的嗓音与带有狂乱朋克气质的音乐之间巧妙地找到了平衡点。 Without You I’m Nothing Released: 1998.10.12 伴随着首张专辑的成功,乐队打造出了这张毫无疑问的经典专辑,超过半数的单曲至今仍常常引发热烈的讨论。当〈Pure Morning〉MV中女孩扮相的Brian 不可思议地沿着墙壁走下时,谁能预料到这是怎样一场同样不可思议的盛宴,既有〈Every you Every me〉的节奏强烈﹑朗朗上口,也不乏〈My Sweet Prince〉﹑〈The Crawl〉这样刻画彻骨的悲伤与失落,充满私人情绪的作品。专辑同名曲 〈Without You I'm Nothing〉则更是深刻体现了整张专辑的主旨,内敛地表达了一种卑微而沮丧,疼痛以至令人绝望的情感,这是每个人都曾无法逃避的困境。 Black Market Music Released: 2000.10.09 成功让乐队有些迷惘,乐迷的期待是肯定也是压力,于是Placebo将自己锁进录音室,潜心酝酿出第三张专辑Black Market Music。这张耗费了乐队9个月心血才成形的专辑在传统评论界却反应平平,同时,在商业成绩上也遭遇挫折。如此精心且精良的专辑落得如此下场确实不可理喻,所以Brian也颇为刻薄地评价传统评论界:“他们的造就是为了抨击。”不过,优秀的作品总会发光,这张专辑是许多死忠乐迷的最爱,也在后来的评论中逐渐获得了它应该得到的赞扬,〈Special K〉可谓是有史以来最为Placebo的一支单曲,〈Blue American〉延续了〈My Sweet Prince〉的痛彻心扉, 而〈Spite & Malice〉和〈Peeping Tom〉也是吸引人们耳朵的亮点。但是,Placebo也在漫长的专辑制作期和冗长的巡演中彻底透支了灵感,乐队内部也滋生出不和谐的因素。于是,他们选择了一个长长的假期。 Sleeping With Ghosts Released: 2003.09.22 在经过了整整一年多的休假调整后,Placebo终于在乐迷长达三年的期盼中,带来了这张Sleeping With Ghosts。专辑没有继续Placebo和Without You I’m Nothing中对性﹑毒品一类话题的探讨,也无Black Market Music中尖锐的政治意图,而是转向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作为首发单曲的〈The Bitter End〉让人们仿佛回到了〈Every you Every me〉的狂热。但接下来的 〈English Summer Rain〉却显示出Placebo正在踏足于一个从未涉及的领域,这支试图以电子的冰冷感衬托Brian独特声线的单曲,成为英式乐队在电音尝试上少有的成功之作。而与早期的〈Without You I’m Nothing〉可谓一脉相承的〈Protect Me From What I Want〉则勾勒出了忧悒敏感的内心世界与无法摆脱的孤独感,动人的旋律和渐次起落的演唱都使这首单曲成为乐队的经典曲目之一。 Once More With Feeling [Singles 1996-2004] Released: 2004.10.25 乐队经历了多年风雨,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音乐生涯,于04年发行了首张精选辑Once More With Feeling。专辑囊括了乐队自出道以来的所有单曲,可算是对乐队本身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总结。当然,其中也收录了乐队最新力作〈Twenty Years〉, 这支单曲本身就是一个对乐队长达八年旅程的回顾,内省,沉静,旋律的层递,华丽低沉,却哀而不伤的叙述,就像这支已不能算作年轻的队伍般,曾有过的声色犬马,放浪形骸,曾有过的青少年焦虑,青春期迷惘。不过是站在二十岁尾巴上的稀薄记忆,而无法预知的,依然在前方。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placeboworld.co.uk/ 参考资料: 《Brian Molko和他的安慰剂——九十年代的Ziggy Stardust》 By Yomi 《以战斗的姿态证明自己》By Molka Interviews By《Rock Mag》 编译:Alice 《Biography for Meds》By: Mark Beaumont 翻译: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