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特西依然

一直都想写这篇乐评,因为今次周杰伦这颗树上结出的果实是我一直想看到的。对于我们这一辈人(,周杰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表达,一种信念,一种文化的存在形式,在2002年,大批人为周杰伦所折服,即便是高年龄段人士和主流文化大众也因为口齿不清的RAP和双截棍的哼哼哈兮而知晓了这个名字。没错,《范特西》这张专辑延续了《JAY》的独特风格,为周杰伦真正打下了中R&B乃至JAY式音乐的江山。但是此后历张专辑的乏力(八度空间、叶惠美、七里香和十一月的肖邦整体品质的下滑)让因范特西而拥戴周杰伦的人们总是缺乏那么一点据理力争的底气。然而,今次的情况大有不同了,9月8号出片的《依然范特西》毫不愧对它的名字,专辑不是如一些人想当然认为的炒冷饭,而是继承了《范特西》中完整的音乐元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间接反映出周杰伦自己对于这张专辑的自信,狠狠了给了那些持“周杰伦江郎才尽”论调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依然范特西》与《范特西》的曲目对比: 《依然范特西》 《范特西》 夜的第七章 爱在西元前 听妈妈的话 爸我回来了 千里之外 简单爱 本草纲目 忍者 退后 开不了口 红模仿 上海1943 心雨 对不起 白色风车 威廉古堡 迷迭香 双截棍 菊花台 安静 我们必须了解的是,《依然范特西》确实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对《范特西》的延续,例如首歌(首歌的作用对于一张专集来说是很重要的,既要好听又要体现出自己的风格)都是走歌词路线的叙事风格的RAP歌,第二首歌《范特西》写父亲(虽然不是自己的父亲),《依然范特西》写母亲(当然是不是自己的母亲也说不上),还有一些歌曲风格的延续,即便是位置变换了也能听出来,以下会依次说明。看了歌曲的List我们会发现,黄俊郎又回来了!就是那个在最后的战役MV里客串的肌肉男,他给周杰伦写了许多好词,从以父之名、将军、止战之殇到上一张中的逆鳞,在叙事词方面都有上佳的表现。今次在夜的第七章中黄俊郎讲述了一个福尔摩斯的故事,众所周知福尔摩斯是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但是恐怕没几个人知道福尔摩斯是怎么死的。在1903年,柯南道尔不想再继续福尔摩斯的故事,所以安排角色在和莫名其妙的“宿敌”——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教授在阿尔卑斯山区莫名其妙的决斗,最后莫名其妙的坠山身亡。此种结局激起了读者的愤怒,抗议来信如雪片般飞来,人们纷纷谴责作者这种对笔下角色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后迫使作者不得不安排福尔摩斯去喜马拉雅山区度了一把假,上演了一把“归来记”,这就是福尔摩斯的第一次死亡。此后福尔摩斯一直“活着”,直到在1930年把作者靠死了才真正的归于沉寂,而周杰伦正是在1983年开始学琴的,黄俊郎正是参照这80年的时空跨越创作的歌词。开场的前三十秒渗满了周杰伦式的古典味道,短促的提琴声和诡异的八音盒声都提供了不安定的氛围,RAP过程中钢琴高音区和低音区的对话避免念词过于枯燥,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真正具有旋律的B歌部分:周杰伦向来有在不同作品中相互嫁接桥段的传统,今次在首歌高潮部分使用的是写给陶子的“两个寂寞”,只不过主客有所交换,周杰伦的RAP改用硬嗓唱出,背景钢琴走肖邦的幻想曲风格,使用层进的上行和下行音阶。从爱在西元前到夜的第七章,周杰伦的编曲功底有了飞跃式的进步,现在的他已经可以自由驾驭古典音乐的元素,可以真正做一首Classic式的流行歌曲,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在片断的数小节或单一重复的应用古典曲式(米兰的小铁匠中爱的罗曼史,以父之名里的女高音咏叹调,止战之殇一直重复的旋律和夜曲中的古典吉他)。另外很遗憾的一点是,在ALPHA版本里这首歌的开场本来是贝多芬式的交响乐,从喜欢贝多芬的我的角度来看自然是要远远的好于现在的八音盒了,可惜正式出片时被换掉了,真是碎碎念。 如前所述,相对于《范特西》中描写家庭暴力的爸我回来了,《依然范特西》的第二首曲目安排成打亲情牌的听妈妈的话,明显是给母亲叶惠美的一首歌。周杰伦有将家人带入作品的喜好,例如第四张专集命名为《叶惠美》(记得当年还有人骂过周杰伦崇洋媚外专辑取个日本名)向母亲致敬,第五张专集里“外婆”讲祖孙情感,作为单亲家庭长大的周杰伦对妈妈感情自然是不同寻常的深厚的,这种感情在“听妈妈的话”中被一鼓作气的倾诉出来。从99年出道到现在,周杰伦、周杰伦的音乐以及听周杰伦音乐的我们都在共同的成长,“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的比别人快,跳的比别人高”,在或工作或读研的我们听来异常贴切,代表母亲深沉的爱的低音区温馨的音符和穿插其间的古钢琴式的早期巴洛克桥段,起码我本人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眼泪就在眼圈里转。有趣的是周杰伦现在其实已经不是以“年轻人的同龄人”的定位出现,而是开始像大哥哥一样教育现在的孩子们“还是听妈妈的话吧,晚点再恋爱吧”,“你会”如何如何,句句透出一个一路走过的长大孩子的良苦用心,我们告诫弟弟妹妹时,大概也是这种语气和心情吧。 对于第三首,也是全碟的主打“千里之外”,在小样出现之前所有人都对此抱有异议,因为周杰伦找的合唱伙伴是费玉清……这个唱一剪梅的老处男会不会把整张专辑搞砸谁都不敢下定论,然而,在听过这首歌之后,所有人都拜服了,事实证明周杰伦真的是中西兼修,相比王力宏作为ABC(America-Born Chinese)的生硬和林俊杰从新加坡带来的绵软无力,只有首创中国风的周杰伦才能把中国民乐与流行元素融合得圆润自如。作为一个中国人,周杰伦一直注重作品中的民族元素,一开始这种元素只通过RAP表现,不过从东风破开始周杰伦显然找到了更好的表达方法。从《叶惠美》开始,总会有那么一两首五调式编曲,民族乐器(以古筝和二胡为主)配乐的歌出现在曲目单上,然而,延续在周杰伦专辑中的不仅仅是中国风,周杰伦对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即三四十年代的民国——还有着特别的偏好,这种偏好我们姑且称为民国风:《范特西》中的上海1943以怀旧的四三拍调子描绘了民国时的上海,从MV上看东风破中人物的礼帽长褂都是民国的产物,今次的千里之外更是讲述了民国时代的一个小剧务闷骚的故事。通过对民乐弦乐的运用和已有的中国调式在钢琴上的复活(从冼星海就已有开端),周杰伦良好的把握住那个尘封已久年代的风韵和魅力,周杰伦+方文山的配搭几乎是词曲品质的保证,费玉清怀旧感强烈的嗓音又强化放大了这种氛围。有一点尤其值得表扬的是,百分之六七十的人第一次听千里之外都不敢相信这是周杰伦和费玉清唱的,周杰伦在《依然范特西》中口齿变得清楚了许多,在千里之外中尤其如此,以至于让习惯了模糊口音的人们一时间难以辨认。周杰伦就是这样一个大孩子,他会孩子赌气一般的坚持自己的个性,同时又偷偷的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在卓见成效时又会自豪的把成果拿出来给你一个惊喜,那些喜欢攻击周杰伦的人自然也不得不在某些方面闭上自己的嘴,这是成熟的表现,也是智慧的表现。 关于本草纲目……啊……说什么好呢……首先据说这个歌在大陆要被禁,不知是不是真的,原因大概是歌词里那几味药,比如马钱和黄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遵医嘱才能服用(方文山满嘴跑舌头跑出问题来了……),不过抛开这个不提,不知道周杰伦有没有听过宋祖英唱辣妹子辣,两个的调子实在是有点近似,不过这样也有好处:春节晚会周杰伦跟宋祖英绑在一起,上台的几率加大了,而且不用再耍猴一般的唱什么龙拳。其实从编曲上看,本草纲目这个歌实际上是用的日本调式(日本的调子La那里总是要降半调),延续了忍者的风格,但是话说回来日本的调式还是从中国进口去的,音乐的调式只是一种数学上的不同,何况周杰伦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号召大家“哈华”,所以也没什么不可以用的。用老一辈的话讲,现在的小年轻儿老人的话都听不进去,有些话三四十岁的人讲没什么作用,从年岁相差不多的人的嘴里说出来就有说服力,希望那些哈韩哈日的小孩子们能听周杰伦的话吧。另外,真的很希望周杰伦能跟宋祖英一起唱“辣妹子辣”……按照一般的习惯,在第五到第八首歌周杰伦都会放慢歌在里面,搭配一首快的RAP歌,只是顺序不一而已。不可否认今次的专辑情歌没有叙事歌那样强势,第五首歌和开不了口一样,都属于整张专辑的情歌中最强的,却也只是一如既往的杰式情歌,不具备开不了口和安静那种打动人心的力量。“退后”通过钢琴把旋律打出来然后低调的应和人声,算是四平八稳的量产型歌曲,从中段的配乐中依稀能分辨出往日龙卷风的影子,伴随的还有周杰伦青涩时代配乐中常出现的那声“呜”。第七首歌名字很崩溃,竟然是心雨(我噁的思念,不再是决堤得嗨~),如果周杰伦知道毛宁和杨钰莹的存在想必是死也不会起这个名的。这首歌唱得有些矫情,就是在“好想告诉我的她,这里像幅画”那里,不过高潮部分还算好听。第八首白色风车,其实我更喜欢之前的名字“我背你到最后”,不再如简单爱里那样天真单纯的以为“爱可不可以简简单单没有害”,而是表达一种坚毅的决心,就如同两个人刚在一起时一定是甜甜蜜蜜海誓山盟,真正生活在一起时感情才会受到真正的磨砺和考验。这几首歌不好不坏,不咸不淡,不过无所谓,相对的平淡才能衬反衬出那整首专辑中最牛逼的曲目——第六首“红模仿” “哎哟?吉他谁教你的?” “啊?我生下来就会了啊,你不知道喔。” “屁啊……” 于是,在浓烈的弗拉门戈风格小号与吉他的二重奏中,周杰伦拉开了检视自己音乐历程的大幕。如果说最早期周杰伦接约写歌还是迫于生计的话,现在他作曲的目的就只有纯粹的音乐。“我坚持风格我活在我的世界,谁都超过三岁唱反调是我的本性;出其不意是我的个性,就算我站在山顶,也只不过是个平民老百姓”这种话只有周杰伦说得出来。之前周杰伦一直在做代言做广告开演唱会捞钱,我以为他沦落了,他不会成为罗大佑,只能当个拿笊篱抓银子的商业歌手,现在我发现我错了。他并没有变,他还是7年以前那个带鸭舌帽吐字不清只是做音乐的害羞大男孩,只是他学会了更加自如的利用世俗来做他想要做的事,道路变了,可是终点相同。这类言意风格的歌从懦夫和梯田开始(懦夫揭露吸毒,梯田环保歌曲),在“外婆”那里成形(那年他没有得金曲奖)。在“四面楚歌”里,周杰伦嘲笑了见缝插针的狗仔队,今次的集大成之作则谈到那些模仿风格的歌手(虽然没有点名)以及那些渴望成名的模仿杰伦风格的人们。红模仿,因为红,所以模仿。周杰伦并不否认他自己也有对那些欧美R&B前辈的模仿痕迹(“到最后只是一个阶段的本身”),而是敬告那些模仿自己的人不要只是一味的模仿,只图赚钱成名而不去追寻自己的东西,而对于一个歌手来说,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有趣的是这实际上也正是霍元甲的主题。另一点想说的是关于陶喆。太美丽这张专集是公认的没用心之作,只有那么几首可以听,却没有从前那种点亮耳朵的感觉。不得不遗憾的说,今年的JD之争是陶喆败了。 第九首迷迭香算得上是周杰伦对于音乐领域的一种尝试性跨越。之前周杰伦已经在专辑里玩了摇滚(例如那首困兽之斗),估计现在又要开始玩儿蓝调和爵士了。就趋势来看这是好的,但是单纯从这首歌看来效果并不太好,大概是刚开始对于蓝调还把握不住吧。第十首,菊花台这首歌多次更换歌名,最开始叫满城尽带黄金甲,后来改成近夕阳,最后定成菊花台,这些名字都来自于歌词,貌似一个叫狗轮的人还群发短信推荐过- -|||。严格的讲来,这首歌才算是真正的中国风,但是前奏是用大提琴拉出来的,伴奏也由吉他来完成,和着恰到好处的牙板和琵琶点缀,真正算得上是中西合璧。从歌词上看,菊花台也属于描写战争的歌曲,从战争状态的最后的战役,战后创伤状态的止战之殇到这首硝烟散尽历史感凝重的菊花台,正好是一个完满的三部曲。曲尾以充满了民族气息的葫芦丝作结,也完结了整个专辑,真正给人虎头猪肚豹尾之感。 依然范特西,Still Fantasy。从一个高中生到一个本科僧,我变了许多,周杰伦也变了许多。人总是在长大。我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我只希望周杰伦的音乐生命一直持续,待到数年之后我也有了孩子,我还能跟他(她)一起听周杰伦的歌,一起感受我曾经感受的那份成长的心动。我总是忘不了从前晚上在车站蹲在路边听范特西的那段时光,大概人老了就总会怀旧,但是从《依然范特西》中我知道,那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音乐天才并没有变。在音乐里,我和他仍然站在一起。 而这些,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