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s for Drella

这篇评论最初发表在1999年,《自由音乐》的第一期,作者署名为:小南关。我在网上没有找到这篇文章,于是拿出杂志,对着电脑录入了,贴在这里,并纠正了几个我认为不妥的地方,还请高手斧正,是这篇文章使我知道了这张专集。——阿拉伯皮带注
Lou Reed/John Cale <Songs For Drella>
最早听到这张唱片是在1994年,拷贝自一盘拷贝,它可能追溯到的源头是朋友的兄弟大学时一位德国留学生带到北京的藏品。
在那些还自以为有资格去伤感——并凭借这种虚弱的情感来敷衍破败青春饿岁月里,我遭遇到三张可以让人哭泣的唱片,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Nirvana的<Unplugged In New York>与这张。
而今天更应当从音乐中汲取的是愤怒与智慧。
这张唱片是Lou Reed与John Cale为了纪念他们共同的导师及伙伴,波普艺术大师,The Velvet Underground最坚定的支持者Andy Warhol的死而做的,Cale在碟本中写到:“我们致以敬意的是这个人,他多年的灵感与宽博得到了人们以爱与赞赏的回报。”
<Songs For Drella>是二人自TVU解散后的第一次合作(此作者一定没有听过72年的那个现场。阿拉伯皮带注J),从中可以清晰感到这两位TVU中心人物20多年来的音乐轨痕,大剂量的低限主义注入这张唱片,并始终伴以清澈的简约思想,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音乐朴素的可以直接渗入听者的皮肤。Reed负责主唱与吉他,Cale则掌管小提琴与钢琴(其实Cale也唱了好几首嘛~阿拉伯皮带注J)。15首歌中没有一声鼓击音乐全部徘徊于人声的左右,勾勒出情感的细节,很多时候,Cale用按键或琴弓提供一个恒定变化的片段,然后以Reed闷响的回授或浑浊的独奏为点缀,这当然是最简单的合作思想,但它却是新颖并相当实用的。专集第八首<Images>是唯一一首向TVU时代回溯的作品,提琴与吉他短暂的发了疯,噪音以一种锯齿的曲线斩割着“幻想”的限度。研究这张唱片的诸多结论中一定有一条:匪夷所思的TVU之后,Reed与Cale的音乐思路空间仍具备任何学习者/继承者/诽谤者音乐思路空间所不具备的维数,超越与时间的更替以及乐器的更新没有关系——超越就是超越。
这是让后代耻辱的事。
这种对音乐花枪的删除使音乐如水晶般透亮,如果说音乐是歌者与听者灵魂之间的桥梁,<Songs For Drella>尽力去做的是简短这桥的长度拆除这桥上的一切路障,让听者拥有时刻验证这音乐情感纯度的权利——并可随时找到证据,这或者是一种自负与托大,然而他们对自己的悲哀与诚实的自信的确过于强盛了,整张专集的文本在概念化的前提下非常丰富,甚至琐碎,Reed采取一种与Andy直接对话的形态演唱,这当然是歌词被撰写前已然确定的。从Andy的出生讲起<Small Town>,专集影射出了这位将艺术人间化的破坏分子的一生,并时刻而露骨的提出自己的哀悼。整部专集的结尾是Reed说:“Goodbye Andy。”其中一些歌曲,如“Nobody But You”和“Hello It’s Me”的感伤达到高潮,它们似乎在唠叨 Andy生前的一些琐事,那却是人类表达哀伤最有效、最深刻的办法。
“我真的思念你,我真的思念你的思想,那种理念我已经很长很长时间没有听到了;我是那么喜欢看到你在画布上涂抹,但今生最后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却掉头回避。。。。。。”(Hello It’s Me)。
<Songs For Drella>可能是Reed运用自己嗓音最正常的一次,尽管他会在凶恶(<Starlight>)、平静(< Hello It’s Me>)、濒死(<A Dream>)、暧昧(<Faces And Names>)、冷酷(<Images>)等感情之间游转,声音却离开了他一贯存在的紧张状态而始终压在模糊、松弛、阴沉的冰点附近,然而这种习惯的低调木然却反转的映衬出他的切肤的诚恳,这就像一个严肃安静的落泪者与一个捶胸顿足的落泪者,我们更应确认哪个的悲痛?
这张充斥人性感受的唱片最动人之处是在音乐的陈述过程中,哀悼的矛头在音乐与文本的催动下由 Andy扩展开来,从某个角度看,<Songs For Drella>是对全部现代人间的哀悼。
原文在此:http://www.xici.net/b81337/d18431431.htm
原文是我转载到网络上的.
Lou Reed/John Cale <Songs For Drella>
最早听到这张唱片是在1994年,拷贝自一盘拷贝,它可能追溯到的源头是朋友的兄弟大学时一位德国留学生带到北京的藏品。
在那些还自以为有资格去伤感——并凭借这种虚弱的情感来敷衍破败青春饿岁月里,我遭遇到三张可以让人哭泣的唱片,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Nirvana的<Unplugged In New York>与这张。
而今天更应当从音乐中汲取的是愤怒与智慧。
这张唱片是Lou Reed与John Cale为了纪念他们共同的导师及伙伴,波普艺术大师,The Velvet Underground最坚定的支持者Andy Warhol的死而做的,Cale在碟本中写到:“我们致以敬意的是这个人,他多年的灵感与宽博得到了人们以爱与赞赏的回报。”
<Songs For Drella>是二人自TVU解散后的第一次合作(此作者一定没有听过72年的那个现场。阿拉伯皮带注J),从中可以清晰感到这两位TVU中心人物20多年来的音乐轨痕,大剂量的低限主义注入这张唱片,并始终伴以清澈的简约思想,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音乐朴素的可以直接渗入听者的皮肤。Reed负责主唱与吉他,Cale则掌管小提琴与钢琴(其实Cale也唱了好几首嘛~阿拉伯皮带注J)。15首歌中没有一声鼓击音乐全部徘徊于人声的左右,勾勒出情感的细节,很多时候,Cale用按键或琴弓提供一个恒定变化的片段,然后以Reed闷响的回授或浑浊的独奏为点缀,这当然是最简单的合作思想,但它却是新颖并相当实用的。专集第八首<Images>是唯一一首向TVU时代回溯的作品,提琴与吉他短暂的发了疯,噪音以一种锯齿的曲线斩割着“幻想”的限度。研究这张唱片的诸多结论中一定有一条:匪夷所思的TVU之后,Reed与Cale的音乐思路空间仍具备任何学习者/继承者/诽谤者音乐思路空间所不具备的维数,超越与时间的更替以及乐器的更新没有关系——超越就是超越。
这是让后代耻辱的事。
这种对音乐花枪的删除使音乐如水晶般透亮,如果说音乐是歌者与听者灵魂之间的桥梁,<Songs For Drella>尽力去做的是简短这桥的长度拆除这桥上的一切路障,让听者拥有时刻验证这音乐情感纯度的权利——并可随时找到证据,这或者是一种自负与托大,然而他们对自己的悲哀与诚实的自信的确过于强盛了,整张专集的文本在概念化的前提下非常丰富,甚至琐碎,Reed采取一种与Andy直接对话的形态演唱,这当然是歌词被撰写前已然确定的。从Andy的出生讲起<Small Town>,专集影射出了这位将艺术人间化的破坏分子的一生,并时刻而露骨的提出自己的哀悼。整部专集的结尾是Reed说:“Goodbye Andy。”其中一些歌曲,如“Nobody But You”和“Hello It’s Me”的感伤达到高潮,它们似乎在唠叨 Andy生前的一些琐事,那却是人类表达哀伤最有效、最深刻的办法。
“我真的思念你,我真的思念你的思想,那种理念我已经很长很长时间没有听到了;我是那么喜欢看到你在画布上涂抹,但今生最后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却掉头回避。。。。。。”(Hello It’s Me)。
<Songs For Drella>可能是Reed运用自己嗓音最正常的一次,尽管他会在凶恶(<Starlight>)、平静(< Hello It’s Me>)、濒死(<A Dream>)、暧昧(<Faces And Names>)、冷酷(<Images>)等感情之间游转,声音却离开了他一贯存在的紧张状态而始终压在模糊、松弛、阴沉的冰点附近,然而这种习惯的低调木然却反转的映衬出他的切肤的诚恳,这就像一个严肃安静的落泪者与一个捶胸顿足的落泪者,我们更应确认哪个的悲痛?
这张充斥人性感受的唱片最动人之处是在音乐的陈述过程中,哀悼的矛头在音乐与文本的催动下由 Andy扩展开来,从某个角度看,<Songs For Drella>是对全部现代人间的哀悼。
原文在此:http://www.xici.net/b81337/d18431431.htm
原文是我转载到网络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