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听法

没有人否认Mike Oldfield的音乐能力。一个近30年前就开始独自制作专辑的电子音乐大师。据说他在某个树林的深处有一个木屋,简陋外表的里面却装着超级巨大复杂的合音器材。于是他就躲在这传说中的树林深处,用电子合成器演绎着音乐的世界。
据说这张专辑是Mike Oldfield根据C.Clark同名的科幻小说而创作的。也因此整张专辑的音乐具有广阔的空间感,笼罩着的神秘而又忧伤的类似宗教的气氛。小说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不拉不拉,建议跳过...):
科学家们在2000年发现太阳会于3600年爆炸。人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逃离太阳系,人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若干适合居住的星球。但是此时人们并没有星级旅行的技术,于是只能像挪亚方舟一样,提前若干年向那些星球发送装满了人类及动植物冷冻胚胎的种子飞船。其中一个种子飞船在3109年登陆了Thalassa星球。
太阳爆炸前150年,人们终于生产出可用于星级旅行的飞船。人们建造了一艘可以装载一百多万人类的飞船,逃离地球,飞往一个名为Sagan2的巨大星球。航行异常极难,飞船后来不得不在Thalassa星球停留,修补护甲。由于这座星球上的通讯天线被火山爆发所破坏,上面500多个胚胎成长起来的居民对他们的历史和地球一无所知。于是这次相遇引发了无数问题:爱恨、恐惧、生存、死亡等人性的抗争以及对于音乐、艺术、进步等主题的思考。最后,飞船上的太阳系最后的生存者重新登上了飞船,驶向茫茫宇宙,驶向Sagan2,一个遥远,陌生但也是最后希望的星球。
Thalassa的居民在故事的结尾为悲壮而伟大的地球人类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一场音乐会。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Thalassa星球的居民似乎因此回忆起了某些来自地球独一无二的东西:缓慢的神铃的节奏,桨手们不急不慢的的吟唱,战斗者们踏上战场时的军乐,曙光女神在无尽的冰海中冷冷地舞着,听者们听到的这穿破黑夜的声音,是来自遥远的地球的歌声……
写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却是,不管作者怎样,曲子的背景怎样,这些信息其实对聆听该唱片并无意义。当我1998年从旧书摊上拿到这张打口CD(还好没有打到曲子)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作者是何方人士,也不知道曲子的背景等等。音乐只要来听就行了,你是否听懂什么,并不是靠了解作者的出身作曲的背景等等而来。而且,当了解了作曲的背景之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坏处,就是想像力被限定了。乐曲成了被分析被结构的东西,毫无特别,了无生气,像个冷冰冰的机械。音乐的无限可能消失了,音乐所带来的美妙与奇异感消失了,你再也不想去听第二遍了。
据说这张专辑是Mike Oldfield根据C.Clark同名的科幻小说而创作的。也因此整张专辑的音乐具有广阔的空间感,笼罩着的神秘而又忧伤的类似宗教的气氛。小说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不拉不拉,建议跳过...):
科学家们在2000年发现太阳会于3600年爆炸。人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逃离太阳系,人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若干适合居住的星球。但是此时人们并没有星级旅行的技术,于是只能像挪亚方舟一样,提前若干年向那些星球发送装满了人类及动植物冷冻胚胎的种子飞船。其中一个种子飞船在3109年登陆了Thalassa星球。
太阳爆炸前150年,人们终于生产出可用于星级旅行的飞船。人们建造了一艘可以装载一百多万人类的飞船,逃离地球,飞往一个名为Sagan2的巨大星球。航行异常极难,飞船后来不得不在Thalassa星球停留,修补护甲。由于这座星球上的通讯天线被火山爆发所破坏,上面500多个胚胎成长起来的居民对他们的历史和地球一无所知。于是这次相遇引发了无数问题:爱恨、恐惧、生存、死亡等人性的抗争以及对于音乐、艺术、进步等主题的思考。最后,飞船上的太阳系最后的生存者重新登上了飞船,驶向茫茫宇宙,驶向Sagan2,一个遥远,陌生但也是最后希望的星球。
Thalassa的居民在故事的结尾为悲壮而伟大的地球人类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一场音乐会。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Thalassa星球的居民似乎因此回忆起了某些来自地球独一无二的东西:缓慢的神铃的节奏,桨手们不急不慢的的吟唱,战斗者们踏上战场时的军乐,曙光女神在无尽的冰海中冷冷地舞着,听者们听到的这穿破黑夜的声音,是来自遥远的地球的歌声……
写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却是,不管作者怎样,曲子的背景怎样,这些信息其实对聆听该唱片并无意义。当我1998年从旧书摊上拿到这张打口CD(还好没有打到曲子)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作者是何方人士,也不知道曲子的背景等等。音乐只要来听就行了,你是否听懂什么,并不是靠了解作者的出身作曲的背景等等而来。而且,当了解了作曲的背景之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坏处,就是想像力被限定了。乐曲成了被分析被结构的东西,毫无特别,了无生气,像个冷冰冰的机械。音乐的无限可能消失了,音乐所带来的美妙与奇异感消失了,你再也不想去听第二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