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黑暗里的一线光明和希望回声
平克弗洛伊德在这张名为《Meddle》(干涉)的第六张专辑中,终于产生了脱离Syd Barrett之后的第一首经典代表作——《Echoes》。
歌名就像他们制作这张专辑的过程一样。回声——像是乐队的前进方向有了回应,乐迷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犹如一个人走在空旷黑暗的环境中,喊了一声,若没有回音,可知面临的是怎样的空旷。
1971年,皇后乐队成立,披头士则已经散伙一年。朋克浪潮还在孕育中,那群组成Sex Pistols的混子们还没有长大。
六十年代的音乐和理想主义的伍德斯托克都寿终正寝,在七十年代我们究竟会听到怎样的音乐,谁都不知道。
而在这一年,Pink Floyd发行了《Meddle》,这张专辑让他们彻底摆脱了Syd Barrett的阴影,也从迷幻摇滚的桎梏中挣脱,乐队找到了他们协作的正确方式,伟大的月之暗面在此刻已经获得了最佳温床。
音乐理念的干涉
封面很难看出具体是拍了一个什么东西,我偏向于理解这是人的皮肤,看起来很像耳朵,和最著名的《Echoes》形成呼应,耳朵正在接收声波。
而这些声波来自乐队每个成员。如果依然按照之前两张专辑的创作方式,平克弗洛伊德也许会就此没落,乐迷已经无法再接受每一次都听他们的个人创作。如果要个人独立,就不要再在一起做乐队了。
于是这一回,乐队终于合作了起来。全程痛苦、迷茫、不知所措,就像走在无尽的黑暗里,不知下一步奔向哪里,也不知前路是什么样子。
专辑录音师John Leckie回忆当时的情形就是录音在每天下午2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进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没有期限的无所事事中度过。如果放在此刻,想必大家就是在录音棚里玩手机,抽烟。
乐队创作了无数个片段,但都像是音乐碎片,无法成为完整作品。大家都在等待灵感降临的一刻。
最终键盘手Wright在钢琴上弹出了一个音并用Leslie扬声器放大,这个音最终成为了突破口,从这个音开始,四个人把各自创作的碎片整理到了一起。就像每个人在发出声波,此刻,声波完美的形成了干涉,和谐又错落有致。
唱片名叫干涉,意为每人的想相互交织又错落有致,唱片的封面想一个耳朵,在虚空中听到了一个灵感的回声。
One Of These Days ★★★★★ by All Members
开场即为一首纯器乐曲——准确来说还是有一句歌词的——One of these days I'm going to cut you into little pieces.这仅一句处理过的人声来自鼓手Mason。
双贝斯拉开序幕,一把贝斯声音刚劲有力,而另一把声音很沉闷。Gilmour解释说因为琴弦太旧了而新的琴弦还没送到,就只能这么录音。
B小调的曲子里也加入了一些A大调的和弦。喷气式音效很抓耳,四人的合作非常默契,作为开场曲再好不过——它似乎宣告了平克弗洛伊德巅峰期的来临。
1991年,有一款叫“Little Pieces”的电脑病毒面世,入侵电脑后会清除屏幕内容并且只显示一句信息——One of these days I'm going to cut you into little pieces。显然,这位黑客是在致敬这首歌。
A Pillow Of Winds ★★★★ by Gilmour and Waters
非常非常温柔的一首歌曲,吉他是其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木吉他和电吉他的滑音交织构成了一首诗意情歌。
吉他没有使用标准的EADGBE式调弦,而是使用了开放E调音——EBE#GBE,第四、五弦升了一个全音,而第三弦升了一个半音。E大调曲子在中间转到了E小调,并且用到了一些色彩和弦如Em(add9)和E7sus2,再配合Waters的无品格贝斯,一首本来简单的曲子变得十分有张力又富有变化。
据鼓手Mason说,曲名取自于麻将中的一种术语,当时乐队很痴迷打麻将(正好四个人,不怕三缺一)。
Fearless ★★★ by Gilmour and Waters
这本是一首乏善可陈的单曲,Syd Barrett传授了开放G调弦,两位便用这个吉他调弦法进行了创作,可以说是Barrett的精神遗产。
整个编曲感非常有齐柏林飞艇的感觉。
让这首歌讨论度大涨的原因是乐队穿插了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的队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作为背景和声,在歌曲最后可以清晰听到球迷的合唱。
这一度让人误以为他们是利物浦球迷。
不过他们不是披头士,又没有在利物浦长大。实际上,Roger Waters和David Gilmour是可以考证的阿森纳球迷,甚至Mason也是。Waters经常去看阿森纳的比赛。
多年之后,他们还要一首歌叫《The Gunners' Dream》,歌名可能就是为了致敬阿森纳俱乐部。
San Tropez ★★★ by Roger Waters
比《A Pillow Of Winds》还要柔情一百倍的歌曲,也是专辑里唯一一张个人创作单曲。
水爷包办了创作、贝斯、演唱和木吉他的演奏,但是众所周知,水爷的意识和创作力虽然非常高超但音乐素养着实不如Gilmour和Wright,因此我们可以在间奏听到Gilmour的滑棒吉他演奏,在尾奏里感受Wright精彩绝伦的钢琴编配。同时Mason的律动也非常带感。
这是一种难得的化学反应,一人创作,全员润色,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正向效果。
San Tropez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地方,歌词描述了在这片土地生活的浪漫时光。
有意思的是歌词倒数第二句“Making a date for later by phone”一直被意大利乐迷听成“Making a date for Rita Pavone”,而Rita Pavone则是六十年代的一名意大利流行女歌手。
更好玩的是,Rita本人不止一次声称这句歌词就是写给她的。
Seamus ★ by All Members
一首可有可无、乏善可陈的实验作品。一只叫Seamus的狗在这两分多钟的曲子里不停地叫着。现场演出时如果Seamus不在,就换个歌名。反正是一首有点无趣的歌曲。
就目前来说,每张专辑总是会有一首这样的声音探索类曲目。
Echoes ★★★★★ by All Members
关于《Echoes》的编曲分析,都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了。它复杂,丰富多样,全面展示了乐队的创作成果。
歌词上,很有思辨性,命题宏大,旋律和编曲方面,四位成员努力把各自创作的碎片拼合在了一起。在曲目开始的那个回声起,Pink Floyd从Syd带领的迷幻摇滚里彻底走出,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只前卫摇滚乐队。
它呼吁人们认真思考冥想人类共性和普世价值,一起重新融入宇宙,颇有一点道法自然的意思。主张分享、团结、统一和融入,摒弃个人主义导致的隔阂。每个人都在找寻真理,探索自然之道,试图抓住那束人类之光。
前两段歌词讲述回声(echo)传来,前往光明,回声就是人类融合宇宙的共通点,陌生的人们相遇,互相感应彼此,通往乐土。之后演唱停止,进入一长段非常精彩的布鲁斯演奏,在11分钟处开始实验性的音效营造恐怖和未知的氛围。
在15分钟时,回声再度出现,随后风琴铺出了非常适合冥想的和弦,17分钟的时候,吉他的音头逐渐进入,在最后开始唱第三段歌词,呼吁人类行动起来,飞翔共同向往的蓝天。
熟悉《歌剧魅影》的朋友可能听的时候会发现二者有相像之处,Roger Waters也非常坚定的认为他们的这首歌被抄袭了,起码是借鉴了。但因为他那时已经有很多私人事务要处理,就放弃了起诉。
《Meddle》帮助乐队走出了困境,完成了蜕变,使得平克弗洛伊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盛世。不过在《月之暗面》来临之前,他们还会有第二次为电影做的原声大碟等待我们鉴赏。
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