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出了产道,就没回头路了 — 2001太空漫游背后的那些事
这是来自一部杰作的配乐,一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性影片。如果要选几本带进坟墓的类型片,那科幻类光这一部足矣。关于这部影片其他没什么好谈的,只想说说它的一些创作背景,因为讨论艺术形式,如配乐、镜头什么的都只能流于浅表,那些只是衣服、配饰,真正该关心的是隐藏在背里的一些东西。 原声配乐1968年版 2001: A Space Odyssey -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就某些关键情节而言,它并不适合被归类到科幻片。基于现实改造嫁接影射而得的作品算是幻想类吗?当然不!如果你手里掌握了些资讯,而它们不适合公布,但又不得不说,那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对,文艺作品。风花雪月藏刀剑,借道“虚构”的文艺作品一向是古今中外通行的泄密手法。至于它基于哪些现实,没地位没影响力的说出来也没用,因为会被当成疯子或哗众取宠,完全没有可信度嘛。所以,笔者就算知道也不会说,反正没有可信度。。。大家只要知道一点:这是部影史上最具野心且别有用心的创作项目,参与者众多,这一切关乎到一个流传了很久的非架空型世界观。
阿瑟·克拉克是原著作者。完全可以想象,皇家空军的工作经历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些不同寻常之事,雷达操作员总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稀奇古怪。出于好奇,私底下的同行间交流更能道听途说些诡闻秘传。你能期待一个理工男在听或看到后无动于衷吗?所以斯诺登选择了直接捅出来,而小克拉克则明智得多,他动起了生花妙笔。然后这样的题材理所当然逃不过有心力量的栽培,于是被扶持撮合和库布里克搞到了一起,为的就是要玩儿一票大的。两个人,一个拥有素材源,另一个拥有艺术直觉,他们的结合注定会创生出一部空前绝后的作品。《与拉玛相会》是克拉克的另一部小说,重要性甚于《2001》,且两者具高度相关性 。但直到现在都还没人敢去拍它,盖因没哪个导演有把握能达到1968年那部影片的高度。
还是要提一下里面的音乐,因为配乐相当有意思。相较古典和新古典,现代音乐貌似散漫、逻辑繁杂,难以捕捉其中的调性。但库布里克还是大胆启用了多首无调性作品,主要是利盖蒂的,所以全片背景音诡异晦涩。幸好其中点缀了哈恰图良和大小两个施特劳斯,整体才回归平衡,显得融合又不失违和。为突出本片旷世氛围,库布里克更毫不犹豫的枪毙了一整个备胎版配乐集,人家都辛辛苦苦写好了送到他面前。。。然而若比较过两者,当能深切认同现行版本,一个如云,一个如泥啊。单独的无调性音乐是很难理解的,但结合画面和情节的煽动,观众能很容易地沉浸进去,进而体会到在交响乐厅中得不到的感受。然后呢,然后你就能更容易的从无调性中去把握主线,打开自己的乐感。
片尾曲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彼时,男主人公分身在了不同时空中窥伺着自己,似乎表现了一种赫尔墨斯哲学中的“同时性”。在这里因果链看似被打破,时间成了主观意识在无限可能性中滑行的轨迹,了无意义,有的只是万变之不变。最后男主人公漂浮在以太的海洋中逆生成了一个婴儿体,全片至此终结。对于这样的结尾,那只能是象征了一个宗教性概念 --- “原人” --- 每个个体意识的最终归宿,也是你、我、彼此之间的最终链接点。而这反映了犹太教某支派中的“回归”概念。
片尾幻像场景中的室内格局则无疑影射了某类秘密圣堂,类似的布局元素还出现在了《大开眼界》中。那里供奉着鲜为人知之物 --- 于不同宗教而言它有着不同的名称 --- 神、上帝、主、安拉、密特拉、道、本体、光、太一。。。当然还有像查拉图斯特拉捣鼓出的阿胡拉·马兹达之类的。
没错,查拉图斯特拉就是那个琐罗亚斯德。尼采以宣道体写就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完成了自己对拜火教的意淫。但他可能不知道琐罗亚斯德没教导过世人:神已死,只能自己成神。这些思想源自更早期的诺斯替主义、之后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反律法主义等。拜火教只是中段萌生物。
在这些异教异端的潜移默化下才催生出了近代那些光鲜的“启蒙”运动派生品,如唯理主义、唯物主义甚至虚无主义等。所有这些都与异教异端存在着割不断理还乱的隐秘勾连,所以尼采的这本书去托名普罗提诺或萨巴提安可能更合适。同时也千万别以为尼采是无神论者,这样的误解已发生在后启蒙时代的众多思想名流身上,老马就是其中最言不由衷的那个。
肯定有人会问:黑色石碑象征了什么?问得好,这是全片的焦点,也是原著《前哨》的创意来源。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理性启蒙开关,以振动的形式打开了原始人类头脑中的一块隔板。可以被物化为DNA的某种变异、未被发现的某种生理结构的升华等,随便怎么想都成。它代表了这么一种观点:文明,不是封闭系统。如果封闭的话就不存在外界干扰了。当然你也可以将它看成是类似衔尾蛇、莫比乌斯带、克莱因瓶之类的东西。用什么来形容比较好呢?“循环自我递归”?不过不管怎么说,黑石是一切迷点的关键。而笔者确信原著作者掌握了些与此相关的讯息。这些东西是如此重要、具颠覆性,以至绝对不能公开。是的,不要问我黑石到底存不存在,是否就是原著的现实基础等等。。。这些不是本文要探讨的。
看到结尾,观众可能会发现将科学、宗教和神秘主义三者结合到一起只是该片的形式,最终它还是要消亡前两者,单独保存最后那个,这使得全片被蒙上一层奇怪的不可知论色彩,具强烈的诺斯替倾向。也就是,它表面虽然是反宗教的,但它反的只是世俗宗教,其自身存在着一个不可证的阿喀琉斯之踵。这也是大多数所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最终无法坚定下去之本因。
20世纪60年代是人类史上最重大的转折点,因为他们把疆域扩展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所有亿万年的努力,从单细胞开始一直到现在的高等灵长类都是为的这一目标,为的这一跳。之后,摧枯拉朽之势将逐渐完灭各领域现行的大多数定论、假想和信仰。密度之大,打击范围之广将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这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幼稚的黑暗森林法则,有的只是蒙骗、合作和契约。当人类打开了未知的大门,就不能再选择关闭。因为出了产道,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