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娘子的西湖
电台突然放起了白娘子相关的歌曲,诸如《渡情》之类。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小时候哪懂这些,只是觉得音乐很美。现在听也还是很美。
长大了,才有机会到西湖走走,却没有赏玩的心思。带娃去过一趟,坐旅游车兜了一圈。娃啥也不懂,有车坐,有热闹看,就挺高兴。他高兴了我也高兴。至于西湖怎样?忘了。
这一年来,往杭州去得多了,恨不得在此地求田问舍。可是西湖如何?没再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也许吧。往山里去的时候,倒是听到过远处飘来的歌声。不见得好听。至于方向是不是西湖?不知道。我只知道,得赶在太阳下山之前,把自己送下山。
苏东坡的西湖?马二先生的西湖?两者都好。但也都差点意思。
苏东坡的好,不用多说了。马二先生,我觉得他坦荡且认真,好过许多矫情的聪明人。湖还是那个湖,苏东坡来了可以吟咏几句。至于我辈,倒不如学学马二先生的认真劲儿。风花雪月,孔孟程朱,若不可得兼,还是宁可选后者。
那差点什么意思呢?在当下的语境里,苏轼作为一个符号,被消费得过度了。过度就腻味了。苏东坡加上西湖,那是超级偶像加上超级景点,一超级,就让人疲惫。马二先生大概冷门一点吧,可是架不住没意思,没意思也让人疲惫。
可是听到白娘子的歌,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本来已经疲惫不堪的我,突然来了精神。明明是秋天,心里却泛起一种春日的远想,甜丝丝的,怪舒服。
白娘子也是偶像,可是跟大活人不同。一个蛇精,一段传奇,你可当真?你难道真的相信,湖里面会有虾兵蟹将冒出来?真站在西湖边人挤人,那是打死也不能信。可是,在家里听着音乐的时候,恍恍惚惚,就觉得也许世上还是会有这样一个地方?湖山有灵,万物有情,烟水迷蒙的江南春色里,会有那么一段,千年等一回?
此西湖非彼西湖。西湖是一个梦。
杭州可以去,西湖不要去。我相信白娘子的西湖是真实的,只是永远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