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中的极简主义
一直就对这部电影梦牵魂绕,很想去给她写一篇充满溢美之词的影评.可是总是找不到更为合适的情绪,也找不到想要说的话.感觉像是有千斤重的橄榄,含在嘴里,吐不出来,心里却是另一番清清醒醒的认知,所以说呢,还是先试试我同样喜欢的原声吧.
在电影<九歌>里,男女主人公去听了一场迈克尔 尼曼的钢琴会(姑且这样叫吧),是的,这个开钢琴会的老爷爷,就是这张唱片的创作者.他是简约主义的三大作曲者之一.其中还有一位是为<小说人生>配乐的菲利浦 格拉斯.当然,这两个人都是顶尖的大师,配乐功底不分上下.但是在情趣上,还是有差异的.好像<小说人生>一开始是找尼曼老爷爷去的,但是制片人觉得他的音乐比菲利浦还要清淡,还有就是他比较喜欢菲,就选择了他.当年,小说人生的配乐好像没有拿到最后的奥斯卡,很不幸的是,竟然,the piano也没拿到。当年的最佳配乐,是赚人眼泪的,配乐大师威廉姆斯的,辛德勒的名单。所以,只能感叹,辛德勒的名单,实在是,太符合奥斯卡的浓重的口味了。像是这般清淡,但有激情涌动的作品,注定是小众的,或者说,不是评委们的口味
八卦完了,说说对这张原声的感觉就是,无比,非常,以及相当的好听!有的原声,脱离了电影本身,就很无味,就像是很多好莱坞大片的配乐。有的原声,就是醉人的,无法忘怀的。像是钢琴课。在第一遍看电影的时候,我刚刚高一,对电影处于无知无识状态,对于这部电影,很不好意思,其实还没多大的感觉。但是,我记住了那种像是潮水般包裹全身的汹涌感觉。当我实在被脑袋中的那种恋恋不忘的音乐及遗产的烦不胜烦的时候,就去再看了一遍。然后,再一遍,再一遍。深深地爱上了这部电影。
其实旋律上来说,the piano中的都不复杂。像是欢快的小号,纯净忧郁的钢琴,都是简单的几个旋律的重复(这是极简主义一种创作方法)。但是这是这种简单而典雅的重复,才更是一种情感的波涛。涌起来,又淡下去。循环往复。闭上眼睛,你最大的感觉,像是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涨潮,那种情绪上的一遍一遍的渲泄,是一种倾诉,是ADA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心的呼喊,那种强烈的,倔强的,固执的,偏拗的内心的潮水,只有钢琴才可以表达,于是,重复,一遍,又一遍。
在电影<九歌>里,男女主人公去听了一场迈克尔 尼曼的钢琴会(姑且这样叫吧),是的,这个开钢琴会的老爷爷,就是这张唱片的创作者.他是简约主义的三大作曲者之一.其中还有一位是为<小说人生>配乐的菲利浦 格拉斯.当然,这两个人都是顶尖的大师,配乐功底不分上下.但是在情趣上,还是有差异的.好像<小说人生>一开始是找尼曼老爷爷去的,但是制片人觉得他的音乐比菲利浦还要清淡,还有就是他比较喜欢菲,就选择了他.当年,小说人生的配乐好像没有拿到最后的奥斯卡,很不幸的是,竟然,the piano也没拿到。当年的最佳配乐,是赚人眼泪的,配乐大师威廉姆斯的,辛德勒的名单。所以,只能感叹,辛德勒的名单,实在是,太符合奥斯卡的浓重的口味了。像是这般清淡,但有激情涌动的作品,注定是小众的,或者说,不是评委们的口味
八卦完了,说说对这张原声的感觉就是,无比,非常,以及相当的好听!有的原声,脱离了电影本身,就很无味,就像是很多好莱坞大片的配乐。有的原声,就是醉人的,无法忘怀的。像是钢琴课。在第一遍看电影的时候,我刚刚高一,对电影处于无知无识状态,对于这部电影,很不好意思,其实还没多大的感觉。但是,我记住了那种像是潮水般包裹全身的汹涌感觉。当我实在被脑袋中的那种恋恋不忘的音乐及遗产的烦不胜烦的时候,就去再看了一遍。然后,再一遍,再一遍。深深地爱上了这部电影。
其实旋律上来说,the piano中的都不复杂。像是欢快的小号,纯净忧郁的钢琴,都是简单的几个旋律的重复(这是极简主义一种创作方法)。但是这是这种简单而典雅的重复,才更是一种情感的波涛。涌起来,又淡下去。循环往复。闭上眼睛,你最大的感觉,像是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涨潮,那种情绪上的一遍一遍的渲泄,是一种倾诉,是ADA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心的呼喊,那种强烈的,倔强的,固执的,偏拗的内心的潮水,只有钢琴才可以表达,于是,重复,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