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
她的歌向来是文学性大于音乐性的,所以听众注定是少数的,而其中真正懂她的又有多少。当一首歌没有规范的曲调,悦耳的人声与器乐,顺理成章又耐人寻味的编曲与煽情催泪、挑动神经的词,它的魅力都就不再与感官享受有关——思考的理性通过音乐的感性被自发理解,当然也就能被自由解释。通俗音乐的理解与解释权是掌握在歌手手中的,而陈珊妮的音乐将它们交给你,你可以把它们延展为一篇短篇小说,也可以散落在那些环绕在身边的或戏剧或无奇的小事情节上,甚至凝结分割词句变作“山泥语录”的人生箴言。
我喜欢有故事的词,不只是因为有共鸣产生的快感,而是我觉得能够把宏大的思考放置在看似并不值得关注与深究的事上是很厉害的能力,毕竟所有的哲思都来源于真实生活。除此之外,词藻结构的精巧无法真正打动我,对押韵的拿捏和深沉饱满的情感也有些疲倦,活在后现代的我想要的是精神危机的解药,无法治愈也没关系,因为没有人可以影响时代这把手术刀对你的解剖。当一个人知道他自己无药可救的时候,或许医生开的病单目录、拍摄的X光片就是最好的精神解药。她的歌对我而言就是这样。
能从这张专辑里听出来的东西太多了,满溢的思考与举例让这张专辑像一篇“论当代网络文化”的学术论文。即使她从未在歌中流露出对这个时代的不满或愤怒,更多时候是以一种讽刺的姿态、以一种冷眼旁观的高度将这些正常又荒唐之事设计组合、象征隐喻、蒙太奇地拼贴,离奇又曲折成为“时代的暂存档”,而我们都活在其中,并将自知或不自知地继续活在其中。这些歌的动脉与静脉流动着是难以计数的真实血液,譬如“二次元”、“修图美颜”、“微整形”、“Hashtag”、“网络算法”,也譬如“人工智能”、“同婚公投”、“网络暴力”、“删帖乱码”等。她的视点越来越向外聚焦,范围则是或许比这个现实世界还要“大”的网路世界。荒唐不可怕,可怕的是非虚构并常见的荒唐,难道所有的人都参与的荒唐就不是荒唐了吗?或许荒唐的正是整个时代。有时候偏见才能带来彻底的反省,“适应了”不等于做对了,“社会规则”不等于正确,“结果”往往不是真相,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虽然经常身不由己地犯浑,但我对这个“丧时代”充满了怀疑与疲惫。忧愁的诗意早已从内部自我脱落,痛苦像别在头上的一枚赘物,自恋的债通过忧愁来还,痛苦因为我们自命不凡。意志决定行动,内心的冲突太多会消耗掉行动力与生命力,多少年轻人因此休学待业、放弃人生甘心成为废物其实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价值感是情绪的镇定剂,它来自于被人需要,被人需要则是因为你做了什么。人无法真正被救赎,只能因为被人需要而有理由继续活着,所以我们必须去不停锻炼让自己变得强大,“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才能够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