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溺又任性的自言自语
青峰向来是敏感的,他的敏感也是推动他持续创作的动机。但也是他的敏感,让他习惯放大情绪,被情绪绑架,溺在情绪里,才会让这张专辑的有些歌听起来太过私人而很难共情。
青峰希望被理解吗?我觉得他应该是很希望能被理解的,才会有这张专辑中“理解”为主题的创作,才会有“通过一首歌,找到和我做一样梦的人”。但青峰同时又是自怜的人,自怜其实亦是自恋,他希望能被理解,却不愿直接摊开,不愿解释一句,只把打结的线团直接呈上,希望有人能解开层层的死结找到藏在中间的真心。只是若见到人望而却步,他这朵脆弱的水仙还是会躲回去渐渐枯萎吧。
这是我听完这张专辑最直观的感受。最先公布的三首似是把直白的额度用完了,剩下的基本都是拗口的旋律、碎片化抽象化自言自语般的词、和一半极简到骨感一半繁杂到塞满的编曲。青峰是写不出流畅动听的旋律了吗?当然不是,这张里他依然贡献了他最擅长的抒情《太空人》;在《巴别塔庆典》里甚至能听到苏打绿从没有过的一点异域咖喱味。而在其他歌里,各种离调、念白、不规整的段落,都在表示他不愿意这么做。编曲更是过分,一些编曲像是在试探编曲软件的音轨上限,有的没的音效全都往里塞,又有一些骨感到让人听着都会感到寒冷,比如《回音》里只有鼓的大段段落,又比如《水仙》里只用bass主导的单薄。而青峰用自己人声做的几个采样实际用起来效果也比较灾难,有些片段听着都有点自己按pad玩的自娱自乐的感觉。
顺便,《水仙》从bass的单薄编曲,到副歌的旋律都颇有受到《bad guy》潜移默化影响的感觉。
倒是家凯贡献了两首比较动听的旋律,《outsider》磅礴大气,《线的记忆》简单温暖。
当然,《太空人》做得还是很好的,前奏的弦乐似是浪漫的太空漫游,宇宙万千星宿现于眼前的华丽铺陈,最后回到地球,才回归平凡进入平缓的吉他段落,这个落差让歌声未出就画面感非常明显了。《伤风》的 Baroque-Pop想法也很不错,只是合成器音效如果换成管风琴可能会听感更好一点吧。
其实听这张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小宇宙》。作为第二张专辑的同名曲,却在几年后因为觉得幼稚肤浅而变成青峰最不喜欢唱的歌,很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的想法毕竟是会随时间而变的。太忠于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想法,以完全私人的角度,近乎任性地做了这张专辑,几年后再回顾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当年的作品幼稚肤浅偏执而不再愿意去唱呢?
别的我不好说,但我知道,“哒哒哒!”是绝对逃不过这日后算账的。
哒哒哒! 哒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