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意世界的组成

一.
程璧从前的音乐,大多是吉他伴乐,以简单的和弦,以少胜多。一八年四月末,她提及过,或许,在今后会进行尝试钢琴伴奏,作为新的元素。而在之后的一些演出现场,以及新专辑《然后,我拥抱你》中,她的确这样做了。
在读完她在发布新专辑之前写下的一系列碎碎念,好像已经知晓《然后,我拥抱你》,在思考的内容上,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打破。
如果说上一张较具争议的《步履不停》,是对过去人生的回望和反思。我想,《然后,我拥抱你》,显然跳出了属于个人的范畴,以一种更广阔意义的视角,去歌颂生命。
而这种视角,相比过去,更丰富。以女性(张枣三部曲》,以恋人(《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以女儿(《父亲种下的花园》,以创作者(《梦中有三只鸟》),音乐的内涵因此深远。在钢琴的衬托下,情感的表现,却愈加沉静。
听完新专的当晚,我失眠很久。《麓山的回忆》,是新专辑里钟爱的几首之一。眼前仿佛已经看见诗歌中所描述的意象,一位女子在山下独自起舞,「阳光普照在你的胸前」,完全是等待爱人之姿。等待了很久,还在等待着,像张爱玲式的等待,「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她当然知道。等待有如她的使命,但他最终来不来,在这首歌里却并不重要。
「空气新鲜,你不怕,你的另一半会交付谁」,「你不怕」,充满了柔美之外的坦然与勇敢。
而年代久远的童谣,《红蜻蜓》的改编,是不可言说的心头好。没有过分渲染配乐,声音轻柔,在克制中,透露着淡淡的乡愁。
「桑树绿如阴,采到桑果放进小篮。十五岁的小姐姐,嫁到远方,别了故乡久久不能回,音信也渺茫。晚霞中的红蜻蜓呀,你在哪里啊,停歇在那竹竿尖上。」
乡愁,在程璧的音乐中,较少听到这一情感。
最好的感情,不是浓郁井喷式的,而是含蓄流深的,如同一朵你曾经亲手采摘过的花,后来它凋落了,枯萎了。已经过去了漫长的时光,在一次漫不经心的冥想中,你忽然想起了它,而手上仿佛还可以嗅到残余的香气。
故乡的红蜻蜓。乡音难忘。一生无法割断的惆怅。
可以肯定,新专《然后,我拥抱你》中,呈现了一个愈加包容的程璧。
二.
几年前,我第一次听到程璧的声音,是她唱的土耳其诗人所写下的那首《火车》。现在也对这首持有偏爱。彼时的内心,是宁静湖水在月光下泛起层层银色涟漪。我几乎是窃喜。出于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奇怪直觉,好像自那时起我似乎便隐隐知晓,这个声音大概会是自己所毕生去珍惜的。
十八岁动荡不安的青涩与茫然,被一首《火车》安抚,她是遥远的宇宙投射过来的一束光,被我的手心紧紧握住。直到如今。
一八年的四月末,我初次去到演出现场,看望在内心早已是「老友」的她。日本茶道中有个词是「一期一会」,代表着一种对相见的珍重之情。生命短促,每一次期会,都是等待已久。我很珍惜这个词语,一年之中,总是把它用在每次和内心最重要的人的相见的场合上。去长沙时的自己,就是以这样的心情,踏上列车的。
在长沙,很巧合的,她初次唱了新专辑里的一首新歌,《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说刚谱好曲,让在座的大家听听看。
歌词显示屏上,投影着这样的句子,「什么是吻,是有形的采撷者,采摘无形的果实」。她站在那儿,歌声自舞台传来,我想,有关于「爱」,还有比这更美妙的比喻吗。
在人短暂而渺小的一生中,爱,始终是重要的课题。
想起过去的那首《给少年的歌》。去年的《山之茶》。
对于爱情,我晚熟至极。对爱情出于好奇的年龄,在课余之外,除了半醉于文学杂书外,对此从未有过设想。只是在包厢和朋友一起唱歌时,如果可以在歌单中找到,会点上这首《给少年的歌》,一边唱一边神游,释放下自己在生活中未曾表露过的痴想。
我是喜欢在黄昏散步的人。在校园,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习惯于五点半吃晚饭,从研院走到食堂路上,有时和舍友一道,有时独自一人。透过操场的栅栏,或者十二楼的窗口,可以望见徐徐坠落的夕阳。每晚看,每晚用手机随拍下一些重复的存图。在家的时候,和妹妹散步,乡村的黄昏,田野路边有很多蜻蜓。在或明或暗的天色中,树木的绿沉着冷静,更远更幽深的林子里偶尔闪过燕子狡黠的剪影。走着,也渐渐和小动物一起长出了翅膀。
「陪我一起看花开,陪我一起看流霞」,到现在,也是我认为的,理想爱情中最好的一部分设想。那种单纯的没有染上一丝尘埃的设想。
所以,即便是在二十多岁时,在收到男孩的殊为直接的电话和讯息,我往往是木讷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在心里暗暗惊叹,在相互之间了解并不多的基础上,怎么可以做到轻易说出「爱」这样庄重的字眼呢。是否过于轻浮。我对喜欢和爱,保有一种或许已经过时的观念。
「什么是偶然,风之树的果实,掉落你手中,你却浑然不知」。
音乐在雨落声中结束,重复着那句,「有形的采撷者,采摘无形的果实」。
程璧所唱的「朴素的爱情观」(我个人的理解),对爱的婉转和郑重,毫无隔阂地,切入了我这个思维古旧的人心中。
三.
《镜中》,是专辑里正式发布较早被听到的一首。和钟立风老师的合作,手风琴的悠扬,扑面的旧苏联气息。与《穿上最美丽的衣裳》,是她的音乐里少有的热烈的部分。
但在这首歌里,和钟立风老师的《镜中》发布的夜里,我听到了好多难过。而专辑收入的独唱,减去了一些热烈,多注入了一些沉思。如果说和钟立风老师的《镜中》是大规模回忆现场,风雨交加。那么独唱版,大抵是一人临窗回思,细雨春潮。
让我泪目的,除了「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还有那句,「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一面镜子,永远在等候她。
少年时喜欢过的人,青年时断交过的朋友。还有没来得及的告别和拥抱。一一浮现脑海。人生在充满希望的底子下,排列着无数遗憾,许多遗憾,已不必再细说。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在弦乐响起的霎那,我的梅花,又纷繁地落满了南山。
也是在长沙,演出结束,小心翼翼递给她的诗集,就这样被她用心地收藏着。并且谱曲。
「喜欢上张枣,是从一次演出后,从一位听众朋友手中收到他的诗集开始。包括喜欢上诗人阿多尼斯也是。这种分享,成了她和她的听众之间一种默契,一种互相滋养和成长。」
歌者和听众的相互滋养,互相获得能量,给予启示。阿璧是懂心之人。
四.
新专同名曲《然后,我拥抱你》,在驱车回家的途中看见焰火,为焰火火光的消逝而失落的追问和思考。透露着对美好的无法永恒的神伤。
「在今年焰火的背面,我看到了去年的焰火,之后又从它的背面,看到了前年的焰火」。她最后确定性地告诉自己,「那就是永远」。
重复着的永远、永远、永远。仿佛是呓语。
生命是不断怀疑和自我确定的过程。此刻解决的问题,不代表永远解决。对于美丽有着敏锐直觉和领悟力的人,终生不可避免重复经历「永远与一瞬」的拷问。
在我的印象中,程璧每年都会去看花火大会。翻到那些美到堪称壮烈的照片,我时常在屏幕此端默然。
花火是宛如生命的献礼。只为一瞬光华,而后灰飞烟灭。但是,你看,在歌曲里已经如此通透的她,在看完今年的花火大会后,又开始忍不住发出追问,「为什么对转瞬即逝的焰火那么着迷,为什么对目光澄澈曾路过我生命的人念念不忘。」
二零一八年底,在灰心的阴云笼罩下,我来到杭州。回忆起来,好像是近几年来,最接近「抑郁」的一段时间。
西湖边上,灵隐寺中,承受凌冽寒风,同时凝望烟雨之中的湖面,于雨雾中若隐若现的孤舟与岛屿。后来慢慢散步到了孤山南麓,许多树木浸在潮湿中。人声寂寥,只有鸟鸣在清幽中反复回响。默默站着,录了几段鸟鸣给知己听。撑伞在一湾鱼池旁,看着游鱼在水中半个多小时。我若为池中游鱼,终日听这鸟声水声也无憾。身后有一座茅庐,一位身形瘦削的中年人在避雨,望着庐下视野开阔处的屋宇,同样久久无言。我走下台阶时,他仍旧在凝望着。于那样的时刻,我也写下过这样一句,「一瞬。恍若已过完余生」。
一瞬而已。不同的一瞬,同样在每每在一瞬中,被生命的海浪呼啸穿过。而每一次穿过,好像都可以告诉自己,「人生足矣」。
八个月后,听到《然后,我拥抱你》,我再次感到某种交汇的光亮。而至于那些温柔的「为什么、为什么」。我想,大概是,「活着的意义」吧。
五.
有时,人需要跳脱现有生活的固有模式,来更好地看清自己。大体上的一年一张专辑,游离于日本与中国,这样的生存状态的切换,或许使她更好的找到创作的最佳状态,而不易于沉溺于熟悉的环境所构就的温吞泥沼。
在初夏,她回到父亲的家,而后在菜园之中,采下刚刚成熟的黄瓜与番茄。早起与父亲一同,观察茄子随日光而日渐变化的色泽,拍下照片与视频,作为一个夏天逝去的纪念。最后,把这些纪念化作时光的歌。她这样做着。于是有了《父亲种下的花园》。
我有时可以想象到,于某刻,她是如何在父亲为她种下的花园中,摘下一朵新鲜饱满的蔷薇,而后于阳光布满窗台的午后,将它插在瓷瓶中。抑或打开手边的诗集,翻到喜爱的某篇反复吟诵,并且轻轻将之哼唱出来。简单的灵感像刹那的焰火,在心中砰然盛开。只是这一次无论如何,她也真真切切留住了它。
遗憾过许多次,世界的浮躁使我们每个人都想发出呐喊,却忘记去倾听心灵与自然的声音。物质越来越丰盛,人的自省,似乎变得越来越缺失。我始终庆幸,程璧,始终使我最初所认识与了解的程璧,随着认识的加深,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判断。她未曾去迎合谁,只是一个人不断地尝试着,不为自己设限,自由生长。
「自顾自的表达着,也因此被念想。」
王小波说,「一个人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她还应该要有一个诗意的世界。」程璧的音乐,就是我的诗意世界的组成。一九年的整个酷暑,时常失眠。白昼如常,只需一躺在床上,便开始无休止地焦虑和不安,自知毫无益处,却无法缓解。被孤寂、苦涩与无力所侵蚀的夜,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所能做的,只是打开播放器,让熟悉的声音传来,于怎样困顿的时刻,想想那些依然没有忘记的梦,会因此恢复平静一些。
六.
二零一八年三月,她在东京南青山一带的Live House进行演出,并写下一段话,作为五年的音乐之路的回望。
读到那段文字的当时,头顶繁星。给她留言,「你是认真而浪漫的,你是的。」她回,「愿你,也是」。如果说有怎样的对话,是我近两年中时常时常受到鞭策的力量,那么一定有「愿你,也是」这样简单的两句。轻盈的祝愿。有期许和保存着的火种,所以使我在感到生活的压迫与无奈之时,更奋力去做自己决意要做的人。
新专辑出来前,我好像也有着莫名的紧张情绪。大抵是一路走来,作为听众朋友,见证了她的太多。她的某首歌,起源于何处细枝末节,有时我可以清晰感知到。想起那些碎片,然后在心内轻快一笑。
也怕她被误解啊。虽然,被误解是所有艺术的必经之路。我信任她。《步履不停》是她的转折点,在那之后,会有跨过更多河流和门槛的她。
青年成长至此,在有形无形中的契合与交汇中,受到她的许多指引。融化我身体的一部分。成长为,今天的我。
感恩这次的《然后,我拥抱你》。始终感恩相遇。
「愿你,也是」。
「嗯,愿我,也是。」
周清欢,二零一九年九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