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舒伯特手稿的Ades和写了书的IB合作现场录音,以及几篇评论
碟也听了,评论也看了,大家都是清一色的好评的。
最喜欢的是Prestomusic编辑的推荐那篇,Presto一直是个很不错的买谱买碟的网站,现在还卖音乐文集。编辑每周推荐都不错,可经常没时间好好读。当然关于Ian Bostridge和Thomas Ades合作的Winterreise 必须好读一下。读完发现,编辑是Winterreise & IB的真爱粉……真是从歌唱家,钢琴家到编辑一个个都是考据癖……
因为这篇文章,我也不得不打开了乐谱。因为别的文章没有说那么详细。比如第15首《乌鸦》这首速度特别慢是真的,比他上一张专辑的速度慢了快一倍,5月Drake伴奏时候的速度没那么慢,所以我觉得还是看合作对象吧。然后每篇评论都有提到因为Ades研究舒伯特手稿和其他版本区别,所以他的钢琴版本演奏细节会有不同,这篇也不例外。当然这篇更细节,提到了传统别人连线的地方,Ades做了staccato,但是编辑没指明。
我听下来,最典型的是《春梦》这首的在articulation上的差异。费舍-迪斯考和德慕斯的著名版本,第一段都是连线,但是Andsnes和IB合作的版本其实已经是有点断了,但和Ades第一段通篇的staccato比,什么都不算了。连续的staccato跳跃有点像是一颗颗冰珠打在脸上,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这不是真的5月,听,感觉到冰冷的味道了吗?
还有倚音appoggiaturas的部分,最特别的是最后一首《摇琴老人》,这一段的内容就比较绝了……因为唱片公司的人看到了编辑的文字,然后忍不住去问了Ades,于是作曲家/钢琴家Ades亲自解释了为什么最后一首开头的倚音的收尾要那么慢,三个音重叠在一起的浑浊制造出一个奇怪的和弦,是想要模仿Hurdy-gurdy调音的效果。
至于对IB的赞美/彩虹屁,其实是从Again?Already?Why?开始的……从IB的书里看,他是非常享受愿意吸收和不同钢琴家在一起的不同处理的。写书中的收获,以及IB男神DFD的多次录音的传统,所以IB再出Winterreise录音绝对是必然的……编辑的形容说是像揭开主人公的旧伤疤,以及:the impression is of an older, embittered man who’s spent years re-playing this story in his head and occasionally tweaking it to garner sympathy from his imagined audience. 和那些提问的人不一样,因为我从Zender版就发现IB处理的和2004年录音,音色和戏剧性程度都判若两人,所以才会1月、5月两次打飞的两次去看他现场钢琴版《冬之旅》,两次因为钢琴家的不同,感觉也截然不同。在我豆瓣日记中也写清楚了。年轻时候是嗓音好听,但是和现在比只能说是平淡,我喜欢更刺激更浪漫更戏剧性的Winterreise。
这张《冬之旅》新碟确实有很多的不同,盼新碟期待了很久了。但是和Drake的处理又很不一样,我非常迫切的想要另一个版本,“原配”Drake的版本,对比起来也会很有趣吧……因为能找到的他俩人两个视频都不够清晰,真要出,到时候所有人大概所有人都要again?already?why?
===================================
顺便说一下,这次PENTATONE唱片公司很有心,请了英国著名的肖像画家Stuart Pearson Wright来创作封面,虽然这风格前段时间被presto编辑“夸赞”为年度最吓人唱片封面候选,但是IB超喜欢啊,他就喜欢暗黑风格。
虽然大家都觉得新专辑封面有点吓人,但我还是要分享几张细节图,因为我发现封面图片的创作者英国艺术家Stuart Pearson Wright 有Ins账号。他还发了高清细节图,原图应该是近乎真人大的尺寸,1米65 x 1米 65,用了墨水、炭笔、铅笔和粉笔,有点好奇现场看的感觉。作者前段时间还有发过2张草图,这图根本不是我主动去找的,而是在Ins观察Wright画风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右下角最吓人的一张……点开一看,哇!这不是Ian吗!好了,“黑魔法”歌唱家“实锤”了。
前几天,当然还看了IB转发的另外两篇评论。
The Classic Review乐评,作者Leighton Jones。
这篇很有意思,比较了Ian的3版《冬之旅》音像制品风格差异,最早1994年和Julius Drake的视频,2004年与Leif Ove Andsnes合作的专辑。夸了Ades特地去钻研了舒伯特手稿,去除了一些很长时间的“传统”。Ian的音色尤其是低音慢慢成熟中,更有深度更有感情吧,更romantic而不是更classical。听过今年Drake现场的表示,我觉得Drake和IB在一起,Romantic程度还要加倍😂甚至是dramatic。
==================================
TheTimes的评论。最近男神社交网络认真“营业态度”真少见,太感动了😂发视频,发图片,发链接……这不TheTimes的评论需要订阅才能看完整的么……他截图了。
评论作者Geoff Brown。五星彩虹屁的一篇。
花了更多篇幅夸Ades的部分,当然还是对手稿的研究和钢琴的钻研,用钢琴模拟声响啊,和Ian的声部配合啊。对Ian Bostridge的夸赞是全方位的,音色低音更好了,声音多变啊,现在音色不在是金童嗓了,甚至高音偶尔一点毛躁,强音也不是那么轻松,但是这都不是缺点,这都是表现人物多痛苦之类……这些100场以上《冬之旅》的累积,加上写了一本书的后果吧。专辑给评论作者带了夏日的寒意和强烈的致郁作用,但是又为其高质量的艺术表现欣喜。
作者还夸了录音中观众的安静……我也羡慕。有机会去Wigmore看一两场音乐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