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在听”
台版发行于1988年12月,港版发行于1989年9月。更喜欢台版的排序。
第一首《暗恋》,小时候在书里看过那两句歌词,“为什么我总觉得你好像其实在注视着我,虽然你决不会让我逮到你原来慌张的脸”,自带青春文学的忧伤心事,暗暗记了好久。大了以后听过李翊君的版本,当时就觉得“啊这歌是这样的吗”,这次才发现罗大佑是原唱。这种曲风和唱腔是罗大佑独有的,似乎只有他才能唱出这首歌的韵味(不过也有人吐槽说是“痴汉之歌”2333);港版调整到第七首。
第二首《恋曲1990》耳熟能详了;港版调整到第六首。
第三首《爱人同志》就不用说了,大学时第一次听到就惊为天人,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事情使我想到这首歌;港版被放在了第一首,MV背景里出现了某历史事件画面,一切不言自明。
第四首《你的样子》,用罗大佑自己的话说,“这首歌表面上是情歌,其实是在讲一个民族经过伤痕后的淡淡哀愁”;港版调整到第八首。
第五首《梦》特别喜欢,像是对爱人的娓娓诉说;港版里是最后一首。
第六首《黄色脸孔》感觉有种同为同胞的苦难感;港版调整到第四首,夹在《The Song of Dwarfs》和《不变的结局》中间,突出了苦难感。
第七首《City Night》,据说原名《Taipei City Night》,是由于唱片公司印刷封面与光盘时出现错误所导致(来源百度百科)。这首歌壮烈到各平台都下架了,我是很久以前存了一个MP3才听到的;港版提前到第二首。
第八首《明天的太阳》不错;港版替换为《The Song of Dwarfs》,并提前到第三首,这首歌好像下架的特别彻底,我一直都没听到,据说特别厉害。
第九首《游戏规则》也不错,出现了唱读拼音和念诗(不知道这样形容对不对,听就知道);港版仍然是第九首。
最后一首《不变的结局》,听之前没有想到《爱人同志》还有别的版本,而且是这么深情的、沉痛的版本。我猜想罗大佑当时是出于一种对当下的敏锐察觉而特意把这首歌放在最后的吧,觉得什么都不会变(并不是针对某个地区的意思)。第二年原来真的没变,三十年后确实一切都没变。港版调整到第五首。
所以,港版的曲目顺序应该是:
[01]爱人同志
[02]City Night
[03]The Song of Dwarfs
[04]黄色脸孔
[05]不变的结局
[06]恋曲1990
[07]暗恋
[08]你的样子
[09]游戏规则
[10]梦
这种顺序的调整导致了港版的《爱人同志》的批判意味很浓,据说也符合罗大佑的编排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