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王若琳,聊聊爵士乐,Let's start from here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和我一样,是从王若琳慵懒的唱腔开始,喜欢上了爵士这一有着独特魅力的音乐形式。

记得初次聆听王若琳2008年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Start From Here》时,马上便被这种随性的歌声,故事般徐徐展开的旋律所吸引。专辑中歌曲在当时收获了非常好的评价,一时间迅速渗入城市各处咖啡厅和酒吧,人们也马上认识并记住了这个年仅20却颇有韵味的台湾爵士女伶,由此张专辑开始,王若琳也开始在整个华语乐坛大放异彩。

《Start From Here》共收录17首歌曲,其中5首为附加曲目,是几首主打歌的中文版本。

<Let's Start From Here>从歌曲一开始就让人感受到了稍显意外的惊艳,整首歌曲的主旋律是钢琴来担当,随着聆听的继续,会出现键盘、沙铃、吉他等乐器在人声左右盘旋,为整首歌曲的主旋律增添魅力。

此曲有主歌和副歌,是一首很工整很精致的沙龙小调。从歌曲名字不难看出这是整张专辑的主打歌,除了歌名呼应专辑名,制作也是相当考究,一些细节很突出。让人有一种置身城市下午街道慢悠悠晃荡的感觉。

<Lost in Paradise>作为专辑中另一首主打曲目,编曲和制作同样颇具亮点,其中文版《有你的快乐》更是成为了传唱至今的金曲。

键盘和吉他组成的主旋律中,二者互相穿插,其中添加一些诸如沙铃、风铃、鼓的修饰,让歌曲俏皮清新,加上王若琳自信的演唱,把恋爱中的少女形象塑造的非常到位。尤其在歌曲结尾处键盘连续三次的重复旋律为这首歌划上了完整的句号,这段旋律有一些切音技巧的展示,但是放在整首歌曲里又显得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在炫技的感觉。

<Lost Taipei>是一首很有感情和故事的小品歌曲,也是由王若琳亲自创作,营造了一种城市巷落中的浪漫氛围,歌词也表达了自己对jazz band的向往。 歌曲中Joanna的人声爵士感非常强,曲速的变化也给了歌曲丰富的律动。整首歌中吉他始终贯穿,隐隐约约,但是结尾处突然作为主乐器演奏着一种异常精彩的指弹solo,为整首歌增添了一些乡村布鲁斯感觉。专辑中另一首歌<Stages of Flying>同 <Lost Taipei>一样,也有一种清新的乡村风。

<I Love You>翻唱自R&B歌手陶喆的<爱,很简单>。虽然整首歌的名气没有原创者的名气大,但王若琳在整首歌的演绎中唱出了完全不同于陶喆的另一种感觉,洒脱,性感,充满了魅力。

在这里要强烈安利一波<For No Reason>,这首歌实在是有趣。整首歌以萨克斯作为引导,开头的旋律轻快诙谐,为整首歌的基调打上了基础。在此不得不再说说人声,人声和乐器的配合度几乎是天衣无缝的程度,感情收放自如,是专辑中除<Lost Taipei>外的又一首经典小品歌曲。另外,鼓和吉他以及一些小物件都是起到了很重要的穿插搭配作用,尤其鼓点若有若无的出现,轻重缓急,搭配萨克斯的急剧热烈,给了歌曲一种非常灵动的气质。

<Bada Bada>是专辑中又一首王若琳的原创歌曲,她从16岁时便写出了歌曲中的一些片段,到18岁的时候完成了全曲。歌曲带有一些Bossa Nova的感觉,悠扬的旋律里充满了小女生的俏皮,像是一阵热带午后吹过的潮湿的风,结尾处的萨克斯声为整首曲子起到了升华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专辑中还有一曲< As Love Begins to Mend >,其中的萨克斯也非常惊艳,将整首歌的品质拔高了许多。

专辑中还有翻唱自80s新浪漫代表乐队Spandau Ballet的经典舞曲<True>以及翻唱自Billy Joel的<New York State of Mind>,两首歌曲的演绎也都有着不同于原唱的鲜明特色。整张专辑不仅爵士风格突出,更有着非常好的流行潜质,如今再来回顾,仍然会感叹于20岁的Joanna竟有这般才气。

王若琳的声音很特别,不空灵、不狂野,更不沙哑,是一种随性自然的慵懒声音。这张唱片的关键词就是“认真”,特别认真地演奏、制作、包装,将整张专辑的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人们感受到了王若琳的魅力,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极大的可能性,也是从这张专辑起,许多人开始说王若琳是中国小野丽莎/中国诺拉琼斯。

这两位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了,她们分别是本世纪是霓虹国和西洋最具代表性的爵士女伶,而王若琳与这两位最大的共性便是一出道就通过自己独特的唱腔和兼具流行气质的风格将爵士乐再次带入了流行音乐的视野之中。尽管今天的流行音乐如浪潮般一波接着一波让人应接不暇,但她们所带来的这些惬意的让人沉醉的音乐至今仍受到许多人的喜爱,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根源说起,简单地聊聊爵士乐的历史和发展。
Let's start from here.
这种音乐在美国叫jazz,在中国叫爵士,也不知道是谁翻译的这个名字,不少人一开始都曾被这个音译误导,后来才明白,其实跟爵和士都没什么关系。

它诞生于新奥尔良,音乐根基来自布鲁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爵士乐讲究即兴,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其中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尤其是不同于其他类型风格音乐的结构演奏特点,演奏爵士乐的乐手们,不管单一或者两人多人,在演奏之前会先设定一个大的结构调和声调式,然后根据设定的结构调式进行自由即兴演奏,这种舞台上的即兴表演便是爵士乐的精髓。

爵士乐又主要分类为新奥尔良爵士、拉格泰姆爵士、摇摆乐、比波普、波普、冷爵士、人声爵士、古典爵士、大乐队爵士、后波普、硬波普、第三流派爵士、前卫爵士、自由爵士、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等。
其中我们粗略介绍下几种重要的爵士流派及代表人物:
新奥尔良爵士

新奥尔良爵士乐是爵士乐最早的音乐风格。新奥尔良爵士乐强调合奏,因此每一件乐器在乐队中的角色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副部则通常由短号演奏。节奏部相对稳定,这种音乐同早期的行进乐队有直接的渊源。

由于这种音乐相对来说,和音较为基本,合奏通常表现欢乐的主题,因此一直是爵士乐中最为欢快和容易接受的风格。给人的感觉是激烈、兴奋并充满生机的。
代表人物有查尔斯·博尔顿、阿姆斯特朗、金·奥利佛、基德·奥赖、悉尼·贝彻特。
波普

波普也被人们称为“比波普”(Bebop),它是一种开始于40年代早期的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的爵士流派,波普音乐家们不满足于进行装饰性的变奏,他们常常抛开旋律,仅保留下和声框架,时不时还增添些新和弦进去。有些波普演奏中所体现出来的和声经常会“走调”,这些旋律有意与原有和声冲撞,取得一种紧张的效果。
代表人物有“大鸟”查理·帕克、塞隆尼斯·孟克。
人声爵士

早期的人声爵士尽管并不是全部采用人声爵士,后期人声爵士演绎大师大都采用爵士语言进行演奏。即将人声作为主歌旋律进行演奏。
代表人物有比莉·荷莉戴、艾拉·菲茨杰拉德、纳京高(Nat King Cole)、安妮塔·奥黛。
后波普

后波普顾名思义是在波普的音乐形式上进行的一种改良,是在波普曲调和结构上进行一种深入和强化。
代表人物是比尔·艾文斯。
硬波普

硬波普是基于原来的比波普,在R&B、Gospel和Blues的影响下诞生的。因为是基于比波普,通常配器不会太奇葩,曲子结构也很规整单调(通常是“旋律-solo-旋律”的形式),和弦基本是一些传统的爵士。
代表人物是埃尔文·琼斯、阿特·布雷基。
前卫爵士

前卫爵士乐与几乎同时出现的自由派爵士乐有很大的不同。前卫爵士乐的音乐虽然比传统意义上的爵士乐更为强调即兴演奏,在最出色的前卫爵士乐作品中,人们很难听得出作曲部分在什么时候结束,即兴演奏部分从什么时候开始。前卫爵士乐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即兴演奏自然地成为编曲部分的延伸和发展。在六十年代,前卫爵士乐和自由派爵士乐逐渐成熟之时,受到这两种风格影响的主流爵士乐深深感受到这些非正统的爵士乐的危险。前卫爵士乐和自由派爵士乐一样,成为了正统爵土乐批评的对象。
代表人物是查理·海登、史蒂夫·兰西、帕特·梅思尼。
自由爵士

自由爵士乐(FreeJazz)是以创始人欧涅•寇曼在1960年灌录的专辑《FreeJazz》为名,它不照本宣科,不重覆叠句和变化不定的进行速度,如此展现出的音乐风格常夹杂着人声的哭号、小喇叭或萨克斯风的乐器悲鸣。
代表人物是塞西尔·泰勒、约翰·柯川、欧涅•寇曼。

总之,爵士乐是一种丰富且有趣的音乐形式,更是人类渴望自由以及追求和平和爱的一种表达,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市场商品化的加重,爵士乐更应该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发展。所以在我们今后的内容中也会加入一部分关于爵士乐的内容,不只是关于爵士乐的一些科普或者历史,还有更多风格前卫的爵士风格以及各种融合了爵士元素的好音乐,我们都会慢慢给大家呈现。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爵士这种奇妙的音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尽管它有着这般庞杂的分支和悠长的历史,但它永远都不会停止进步。
只会长大不会变老的可不只有摇滚和别克车,还有爵士乐。

2019
黑胶图书馆将继续努力前行
如果对我们的公众号有任何有趣的想法
欢迎后台来撩
作者:郑曦
公众号:黑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