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即“爱人”
聆听了数次之后,一些关于Lover的浅见。
【1】Taylor Swift自Speak Now后重拾“书写当下”的力量感。“过去”不觉间成为贯穿过去三张专辑的时态母题,她不断在回望中审视自我。
Lover是一张属于当下的唱片,袒露的是进行式的Taylor Swift。这固然不是她首回书写“幸福”,但应该是她第一次能完全脱离危机感,不再担忧“幸福”会否流逝,这种厚实也增强了专辑的共情能力。
"I Forgot That You Existed"是一首站位高明、立场透彻的开场曲,也是“ME!”的轻巧对照。而随着自省和保护色彩的逐步削弱,专辑焕发张弛有度的流动美感,她也得以用更舒展的姿态,展现更鲜活的艺术人格。
【2】Lover是她迄今唯一没有在后半程泻力的专辑。她的布局意识更进一步,情绪表达在错落有致的编排里更为饱满,比较显眼的是“The Man”前后的以静制动和“ME!”前后的冷热穿梭。
她在曲风上的长期精耕细作也在Lover里培育成可采摘的丰硕果实:“So It Goes...”和“Dress”的慢速rnb成色和暧昧的电子氛围交错催化了“False God”和“Afterglow”;“It‘s Nice To Have a Frd”是更深探文学性的“Safe and Sound”;“Cornelia Street”继承了“How You Get the Girl“一板一眼的泡泡糖节拍和“Getaway Car”一气呵成的旋律走向。
专辑最大的软肋也在此,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流行偶像,Lover对她来说似乎太“轻而易举”了。她应该还是能打造一首比“Cruel Summer”更一击即中的商业爆款,此次流行版图上的企图心也略为欠奉。听众应该都希望她音乐的终极形态不会停留于此。
【3】你可以厌恶Taylor Swift,但你无法回避她铺天盖地的声势,流行音乐就是如此成王败寇的简易游戏。
Lover是reputation后的新篇剧情。她用七章搭建的音乐格局依旧曲折又完整,用私人叙事辐射曲风的脉络转向和世代的集体回忆。
回看过去十年,音乐是她唯一的事业,关注度却从不减退,她的生活和音乐都依旧充满可能性。她书写的是当代最成功流行女歌手的历史,又或者说,她本身就是流行音乐。
才华会衰竭,但绝对不是她现时要担心的问题。如何将庞大的听众群体转化为更有效的发声平台,是她往后不能避免的挑战。
【4】"Lover"是比"Daylight"更有大局观念的贴切标题。后者是对氛围的视觉化,前者却是核心要义上的淬炼——她既庆幸拥有亲密的爱人,更为能在数段感情后没有丢失自我、丢失爱的能力而欣喜。如果专辑有副标题,“Taylor Swift同名专辑”是首选。我觉得这也解释了专辑的“迷惑行为大赏”,也就是为什么她会选“ME!”作为首支单曲。
“我”即“爱人”。
个人前五:Cruel Summer、ME!、Cornelia Street、Afterglow、I Forgot That You Exi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