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像世界2006.04.文/雷旋 aka journalren)
去年10月我在台北的河岸留言看了一场演出。在那个被暖红色灯光笼罩的夜晚,台上一个怀抱木吉他的女歌手,一支由三个腼腆的大男人组成的后摇滚乐队,竟然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带给我相似的多愁善感。那是一个情绪随着歌声跌宕起伏的夜晚。
巧的是二者都把首张专辑的发行日期定在今年上半年。女歌手叫张悬,预计5月会透过某主流厂牌发片,前途无可限量;那个乐队叫八厘米天空,他们已于2月18日悄然发布了专辑《Finders Keepers》(谁捡到归谁)。
成军于2002年春天,想不到八厘米天空的前身竟然是一支叫做艾莉星(Elinova)的朋克乐队。乐队在朋克,Grunge,EMO等风格取向中折腾了一番,最后加入乐队的贝司手孙彼得反问,这还叫朋克乐队吗?结果两个月后,主唱跑掉了。余下的三人重新拿起吉他、贝司、鼓,一边听着喷火战机(Foo Fighters),一边听着草叶集(The Album Leaf),摇身一变,成了一支后摇滚乐队。他们近几年相继为天空爆炸(Explosions in the Sky)和Mum等国外著名后摇滚乐队暖场,加上专场不断,又组织了一系列突破酒吧表演走入大街小巷的“随地摇滚”活动,倒也网罗了一批“迷弟迷妹”。
如果说台湾的另一支后摇滚乐队甜梅号的音乐让人联想到清晨迷雾般的甜美,那《Finders Keepers》(谁捡到归谁)则更像是晨雾退却后,阳光普照的畅快。
在鼓手Zen干净利落的鼓点牵引下,八厘米天空的音乐以阿隆那徘徊于低回缓飙与爆烈火药味之间的吉他演奏为主线,矜持的主唱孙彼得边拨着贝司,边用自己那把温柔细腻的男声吟唱着。专辑标题曲也是乐队创作的第一首作品<Finders Keepers>(谁捡到归谁)由开场简洁明快的吉他撩拨上升至后段阿隆暴烈的扫弦,接着<So, Let’s Go>(那么,走吧)中乐队又将辛辣的吉他扫弦迅速进化为仿佛要撕裂天空一般的颤音。本以为<Something Upstairs & Something Behind>(楼上事与身后事)会在低回的气氛中自我终结,没想到最后还是在波浪式的层叠推进感中走向爆炸的边缘。<What If Next Autumn>(假若来年秋天)总算让人可以静下来喘一口气,结果换来的是<Rocket No.7>(第7号火箭)嗡鸣的吉他带来的如曲名一般的升空感。
最后升到哪去了?大概已经飞过“八厘米天空”跑到“艾莉星”去了吧。
就当甜梅号也加了个笛子手的时候,八厘米天空仍坚持只在手中的三大件儿(吉他、贝司、鼓)上做文章。他们没有放弃优美的旋律去冲击更多听觉的极限,对音乐的把握谈不上到了意境的高度,但气氛营造得已相当迷人。
就在台湾人惊呼,原来北京摇滚早已不只是崔健,唐朝的时候,台北的独立音乐圈,竟已经拥有至少5支后摇滚乐队。更不要说其他的音乐类型也正在台湾的演出酒吧与各大摇滚音乐节中逐渐酿成势力。
可惜对于大部分台湾音乐人来说,那不是技术能力和意境营造方面能否与世界接轨的问题——他们没有太大的野心,他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自己,和听他们音乐的人,舒舒服服的在台湾活着。这在他们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推荐曲目:We Don’t Even Shake Hands,Something Upstairs & Something Behind,Eli in TV
去年10月我在台北的河岸留言看了一场演出。在那个被暖红色灯光笼罩的夜晚,台上一个怀抱木吉他的女歌手,一支由三个腼腆的大男人组成的后摇滚乐队,竟然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带给我相似的多愁善感。那是一个情绪随着歌声跌宕起伏的夜晚。
巧的是二者都把首张专辑的发行日期定在今年上半年。女歌手叫张悬,预计5月会透过某主流厂牌发片,前途无可限量;那个乐队叫八厘米天空,他们已于2月18日悄然发布了专辑《Finders Keepers》(谁捡到归谁)。
成军于2002年春天,想不到八厘米天空的前身竟然是一支叫做艾莉星(Elinova)的朋克乐队。乐队在朋克,Grunge,EMO等风格取向中折腾了一番,最后加入乐队的贝司手孙彼得反问,这还叫朋克乐队吗?结果两个月后,主唱跑掉了。余下的三人重新拿起吉他、贝司、鼓,一边听着喷火战机(Foo Fighters),一边听着草叶集(The Album Leaf),摇身一变,成了一支后摇滚乐队。他们近几年相继为天空爆炸(Explosions in the Sky)和Mum等国外著名后摇滚乐队暖场,加上专场不断,又组织了一系列突破酒吧表演走入大街小巷的“随地摇滚”活动,倒也网罗了一批“迷弟迷妹”。
如果说台湾的另一支后摇滚乐队甜梅号的音乐让人联想到清晨迷雾般的甜美,那《Finders Keepers》(谁捡到归谁)则更像是晨雾退却后,阳光普照的畅快。
在鼓手Zen干净利落的鼓点牵引下,八厘米天空的音乐以阿隆那徘徊于低回缓飙与爆烈火药味之间的吉他演奏为主线,矜持的主唱孙彼得边拨着贝司,边用自己那把温柔细腻的男声吟唱着。专辑标题曲也是乐队创作的第一首作品<Finders Keepers>(谁捡到归谁)由开场简洁明快的吉他撩拨上升至后段阿隆暴烈的扫弦,接着<So, Let’s Go>(那么,走吧)中乐队又将辛辣的吉他扫弦迅速进化为仿佛要撕裂天空一般的颤音。本以为<Something Upstairs & Something Behind>(楼上事与身后事)会在低回的气氛中自我终结,没想到最后还是在波浪式的层叠推进感中走向爆炸的边缘。<What If Next Autumn>(假若来年秋天)总算让人可以静下来喘一口气,结果换来的是<Rocket No.7>(第7号火箭)嗡鸣的吉他带来的如曲名一般的升空感。
最后升到哪去了?大概已经飞过“八厘米天空”跑到“艾莉星”去了吧。
就当甜梅号也加了个笛子手的时候,八厘米天空仍坚持只在手中的三大件儿(吉他、贝司、鼓)上做文章。他们没有放弃优美的旋律去冲击更多听觉的极限,对音乐的把握谈不上到了意境的高度,但气氛营造得已相当迷人。
就在台湾人惊呼,原来北京摇滚早已不只是崔健,唐朝的时候,台北的独立音乐圈,竟已经拥有至少5支后摇滚乐队。更不要说其他的音乐类型也正在台湾的演出酒吧与各大摇滚音乐节中逐渐酿成势力。
可惜对于大部分台湾音乐人来说,那不是技术能力和意境营造方面能否与世界接轨的问题——他们没有太大的野心,他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自己,和听他们音乐的人,舒舒服服的在台湾活着。这在他们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推荐曲目:We Don’t Even Shake Hands,Something Upstairs & Something Behind,Eli in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