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人间,摇摇欲坠

在无数场合听到对《天演论》的恭维,是我对这张唱片最原始的兴趣点。
这是一张立足点很广袤的作品,candy没有抓耳的唱腔,正如这里的故事没有追逐听觉上的生理刺激。它的杰出,在于宏观上能对宇宙【新陈代谢】的斗转星移大书特书,回到微观又可以对人类文明的自相矛盾一针见血。此等壮举,以当前的社会热衷价值取向已然不可重演。
全专由一首《露西》拉开序幕。露西,科学研究所能探求到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300万年的跨越,让其得名人类之母。在有些求本溯源的意味上写出的《露西》,听感上热闹、氛围柔软,但字里行间却有些“避世”。鼓点与器乐揉作一团,似乎将有无数的灿烂情节上映,但一切都在一句“但没办法还原”后戛然而止,陈迹的浪漫、简易的社会哲学都被复杂的情欲时代碾过,一去不复返。
《露西》之后的《天外飞仙》则是以旅客身份写下思绪复杂的“游记”。梁翘柏与林夕,用瘫软的曲调容纳最为尖锐的质问。“没钱买粮食买机枪,宗教也想打胜仗”,“要是斗抑郁应该领奖”,“其实我,一般不正常”。段落最后,飞仙被人间贪嗔痴的病态感染,也“爱上了地上”。笔触描绘的像是无休止的坠落,变为无数个冗长又古怪的庸众。
《天外飞仙》后,专辑来到第一个高潮位,《阿修罗树海》。以“树海”的残酷炼狱比拟人间的“物竞天择”。编曲由一开始阴暗的滋生氛围,到最后的大力交火,张力十足。人类社会似乎永远进行着无完结的战争,没血的战场往往更为冷酷破裂。脚下的土地已枯萎,树海们却还在为幸存搏杀。整首作品传达出对人类认知上的悲观,参透贪痴爱恨,看破凡尘俗世,也无法终止自相残杀。
《阿修罗树海》之后,是专辑听感非常出位的《隔岸观音》。以洪伟壮观的编曲风格切入【朝圣】的矛盾点。由唯物主义辩证观为出发点延展开来的,填充关于“信仰”的残酷戏谑。耶稣对于“不准拜偶像”的告诫,正是得赖于信徒们对他的“追随”。整首歌以一片电吉他为切割点创作出“宇宙重组”的听感奇观,收尾段落像是无数个世纪末烟火的绽放,迎接一片浩瀚又寂寞的未知。
《隔岸观音》之后,《一念天堂》讲这种佛偈概念回到七情六欲的细微表达。副歌以“顿悟”的立场写下对于爱恨的释放与释怀,氛围上的惬意与怡然则显得非常贴切。“超生只需一秒,贪嗔痴都释了”,非常巧妙的完成对于“一念天堂”的点题,仔细回望,一种细腻回甘的丰盛滋味中掺杂一点冷漠与哀伤。
《一念天堂》后的《步天歌》则像是化身时代预言家,把对于社会的寄语灌注其中。开篇开始聚焦于愚昧又痴迷的人类,所有人都矛盾而自满的活着,只有少数的人在寻觅生活的真谛。“抬头极目尽望世界太美,天赐我双脚哪会踏原地”,传达出的情绪汹涌且悲壮,带出一丝大无畏的探险热情。前方的路依然在足下,内心依然渴望着寻找。
《步天歌》之后,《女书》则是全专另一个主题,“母性”的伟大。以【母系】的立场入手,由伊甸园讲到女娲,照应了《露西》的出场,扩宽了专辑的听觉门槛。
《女书》之后,《笛卡尔的长生殿》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维,探讨思想的永垂不朽,肉身与任何社会制度都会灭亡,但思想的意义是永恒的。爱情与美丽无法保鲜,但思想可以飞向月亮,于空中漫步。编曲非常复杂得一首,曲风包罗万象,诞下一出有悲观意味的梦幻之作。整首歌视角写出一种造物主的盛大口吻,新奇又发人省思。
紧接下来的《送魂经》,乔靖夫的填词精彩绝伦。用一把唢呐带出超度的意味,一样是表现【绝望】,《送魂经》用热烈与有仪式感得氛围让这种情绪显得艺术感饱满又抓耳。也是借由《送魂经》,作品正式与前尘旧事作别,那些愚昧的、永恒的、矛盾的、古怪的一切都借此转世,超脱于另一空间。
然后来到专辑真正意义的谢幕之作《敌托邦的拾荒姑娘》。专辑概念行进至此,已经完全演化为对“预言”的具象化。蓝奕邦填写这样有青春气味的词作游刃有余,梁翘柏的编曲带出末日的落寞与空洞。【敌托邦】表达出创作对于未来的悲观,世界最后的幸存者—拾荒姑娘,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凭证与成就。专辑概念令人感怀的收尾,充斥着对于现实的警示。
最后两首《阿修罗树海》《露西》的国语版在作品用意上延续粤语版的涉猎方向。但听感……个人感觉维和。

《天演论》是否是一张里程碑式作品?
答案是肯定的。
无论站在音乐性与概念性,这都是兼具丰盛与深度的一场伟大演出。以无数寓言落笔的《天演论》,最后也只想告诫我们生活的人间世怎样的摇摇欲坠。
纵观来看,人类社会的矛盾与脆弱依然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每个当下的我们都被写进了“阿修罗树海”的剧本里。在这样悲观的世界里,有人饰演拾荒者,拾捡时代遗落的碎片,有人饰演预言家,为无数个当下做论断,输出价值观。而有更多的人,只是变成一棵贪婪的树,期待着用消灭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茂盛。
我知道这一切都会结束,但爱恨贪嗔痴依然是生而为人的共性,这一切都无法避免,不可改写。
所以,我们只能务实的接洽这时代。
如果世界没有乌托邦,只求仍有角落,供给我们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