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REMIX/偶像REMIX(1986)
1986年Danny离开WEA华纳唱片,转投潘迪生为他量身打造的DMI唱片。当年为两家公司各出了一张新碟,那一年他“被”成为了年度香港出碟数量的“领军者”。甚至连前东家EMI百代都来分一杯羹,出了一张名为《巨星之初》的精选。曾经收过那盒拷带,集合收录了首专和二专里的中文歌曲。而华纳当仁不让的启动了“榨钱机”模式,不止是《86精选》,更有这张《偶像REMIX》。
当年推出是特别的透明水晶黑胶唱片,鉴于当时潮流正流行彩碟的年代。四首歌其中两首英文歌都是比较罕有,“Tell Me What Can I Do”两版83年在日本首次推出过《爱の终りに》EP,此次收录的是与美国乡村天后“长发大眼妹”Crystal Gayle合唱的版本。1977年,Crystal Gayle就凭借“Turns My Brown Eyes to Blue”获得了格莱美奖。虽然这首歌是分开录音,两位歌者未曾见面,但这首跨国情歌得到的效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得益于华纳国际音乐的楼台,另一首“Warm”也是进军海外歌坛的试金石。这次的版本由浅入深的演绎,不同于原唱的“散文诗”,这次翻成了“叙事体”倒是很适合他的曲风,难怪当时美国华纳唱片总裁特意寄了“Warm”原唱者Jim Capaldi的录音带给Danny,希望Danny可以有机会翻唱这首歌。另外的“当我想起你”剧场版和“偶像”REMIX版也是不多见的罕有版本。
回想自己REMIX启蒙专辑还是太平洋影音公司引进的老谭《威猛集》,后来得知它港版前身是那张《最佳12”》。磁带封面出自86演唱会现场,一身日本设计师小西良幸的武士战衣出场造型,手持“龙兄虎弟”中的圣剑,唱着“暴风女神Lorelei”。无独有偶,Danny这张收录了四首歌的EP封面亦是“85演唱会”的造型,价格过万元的水晶面具后来转送给了梅姐留念。那是一场音乐意识超前的演唱会,不仅致敬他的偶像Prince,更是充满了前卫夸张、先锋的音乐风格,如同一场穿越过去的创世记演唱会,即使现在看也未过时,但放在八十年代环境这绝对算是一次冒险。在日本翻唱歌曲大行其道的年代,另辟蹊径的结果令当年的歌迷难以接受和媒体苛刻评论等各方面反响都不尽如人意。
专辑封面疑是源自演唱会视频剪辑,动感的画面却应和了REMIX的概念。实话讲《威猛集》给我留下REMIX的第一印象是有些奇怪的。比如“你要等我”忍无可忍的超长前奏铺垫,再如其他劲歌音乐特效被简单复制的“疲惫感”,REMIX最紧要不是好“玩”而是“玩”好,“玩出2.0”的味道。也可能是当年的技术问题,或者编曲的音乐理念。混音版的灵魂在于编曲,而一首焕然一新的2.0版本诞生,其实是在考验编曲师的“魔法”等级。当年“偶像”本身就是一首hit曲,入选第二季度劲歌金曲,潘源良的歌词更是内藏深意,如此轻快的节奏,却偏偏喊出几多悲伤,几多惊慌,简直了“句句心中都背负重量”。这分明是一首解剖“偶像”另一面的白皮书。2.0版的前奏和尾声都正常操作拉长了音乐音效,中间特殊音效也恰到好处。编曲师David Ling JR既保留了原曲主旋律,也添上了混音之“花”。
关于这首“偶像”的混音师David Ling JR这位神秘人物,凭借日已发达的网络讯息,挖掘到1986年林子祥的《创作+流行歌集》唱片内页有数十位港乐幕后音乐人的大合影,其中就有这位80-90年代港乐著名的录音师、混音师。而89老张告别歌坛演唱会上,在舞台上Leslie如是介绍他:“有位朋友,通常都不来红馆出现的,理由是因为他一向都躲在录音室里面,但是今次我这次演唱会有很多怪声怪气,全部都是他帮我做出来,所以这次我请来了他,大名鼎鼎的混音师David Ling。”再追溯到八十年代早期,当年“POWERPAK”乐队的三位成员中,“蛇仔”盛旦华后来加入了“太极”、JOHNNY‘BOY’ABRAHAM加入过多支FUSION/JAZZ乐队,而David Ling JR则转战幕后成为了录音师及唱片监制。
每次挖掘如歌往事,都会带出从前听歌岁月的画面来。从前一直疑惑混音版是不是需要歌手重录?是不是混音师自娱自乐的纯技术游戏?后期变化明显的REMIX版可能是要录的,但早期那些无明显变化的剪切复制粘贴声轨,大概真的是不需要歌手。想起学生时代,在四川北路东宝兴路口那家音像小店,望着玻璃柜里的那盒《威猛集》的场景,自己简单以为只有“maggie”和“万能的你”么听过,犹豫着要不要买?转眼和初中同学C君去海宁路胜利影剧院隔壁弄堂,默默看他在walkman试听了老谭《梦幻舞台》封面的REMIX版拷带,然后放弃,评价说没听过那么长音乐的这版本。REMIX随着八十年代兴起,Danny的REMIX版不多,老谭和老张后来一直陆续有混音专辑,包括《MISS YOU MIX》代表八十年代港乐REMIX版标杆的那张,后来甚至有D版商出过一张《为争乐坛至尊 张国荣用“混音”再战谭咏麟》的“神奇”唱片,好像我有这张CD的,算是当年离自己最近的谭张争霸了。
尾声提一下“当我想起你”的剧场版,有独白的歌曲都格外引人注目,经典如曾路得、俞琤的1980年商业电台DJ玩票之作《6pair半》中的“天各一方”。剧场版也算是曾经的潮流,华纳唱片公司自然是不甘人后,于是诞生了这首剧场版。电台DJ黄霭君友情写词,并独白。才知道她的另一半是陈少琪,之前只知道港乐幕后夫妻档、情侣档的有唐书琛和卢冠廷,林敏怡和文井一。黄霭君曾用笔名“子猫”,1989年那首陈慧娴翻唱玉置浩二“氷点”的“冰点”,子猫写的是“忘爱者”,却比剧场版里“想起你的我”似曾相识心灵鸡汤般的独白,更叫人难忘。寻找了多少年的“子猫”本尊,终于揭晓谜底的一刹,只能感叹这未忘的歌,那未忘的人,竟花光我所有运气。
如果自己来写那段台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他们说时间无法倒流也无法穿越,时间只是一个存在的概念。你的当天,现在和未来,其实都是注定的存在。借用我们一起看过的港片结尾里标配的独白,“以前我认为结果很重要,现在想想,有些事情是会变的。至少在我最好的时间里,和最喜欢的人、最难忘的歌在一起,我已不再期望遇见那时的人,因为每当音乐响起,昨天还是能重新开始。”
DannyChan陈百强既未忘的歌你惗到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