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四月 -- 齊齊Serge Gainsbourg

今個四月,樂壇可算十分熱鬧; 很多單位, 都紛紛於此月推出了新專輯.
不過, 新碟太多, 金錢太少, 要把它們統統買下, 絕不可能. 經一輪盤算, 挑了“Monsieur Gainsbourg Revisited” 這張tribute Serge Gainsbourg的合輯.
挑選這張碟的原因很簡單: 我喜歡Serge Gainsbourg, 也喜歡太部分參加這project的單位, 可算是一石二鳥, 感覺超值.
先說Serge Gainsbourg, 我沒有榮幸於他最風光的年代認識他, 都是近年被他的滿面鬍鬚的側面抽煙照吸引, 才追回他的舊碟聽. 不過一聽就迷上癮!
基本上, 如果你喜愛法國電影, 你不會不喜歡Serge Gainsbourg 的歌曲, 因為它們都充滿濃厚的法國風情及電影感. 事實上, 他跟法國電影真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除了參與過電影歌曲, 甚至是電影的製作, 他最為人樂道的當然是他與性感女神Brigitte Bardot的一段情; 這段情, 也是因為他的經典名曲 “Je t'aime... moi non plus”而終止.
“Je t'aime... moi non plus” 這首歌, 於當年可算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於曲中加入了呻吟聲, 被認為意識太過大膽 (連Brigitte Bardot這尤物都不敢把歌曲推出). 最後, Jane Birkin 冷手執個熱煎堆, 就此唱紅了幾十年.
不過Serge Gainsbourg 的前衛不只是限於意識上, 他的音樂風格也很有玩味. 他最後一張唱片, 竟然是玩起Reggae來, 還要玩得出色. 我有一次於公司聽, 旁邊的同事還以為是 Bob Marley呢!
好了, 說了那些多關於Serge Gainsbourg的事, 應該談一下這張tribute大碟“Monsieur Gainsbourg Revisited”到底是怎模樣. 整體來說, 雖然各參與單位風格很不同, 但結集在一起, 又相當有趣.
打頭陣的是Franz Ferdinand 的 Sorry Angel, 基本上, 他們玩原曲完全FF化, 但因為加上了Jane Birkin的和唱, 感覺立即充滿Serge Gainsbourg風味. 她那種萬不經心的唱法, 配上FF 強勁的結他, 竟然有點chemistry.
“Je t'aime... moi non plus” 這首經典當然有人翻玩, 今次是 Cat Power (有點意想不到), 玩法其實跟原曲分別不大, 不過換了是 “女女對唱”, 大概是把當年的大膽再推一步吧.
Jarvis Cocker翻唱的 “Je suis ventu te dire que je m’en vais”, 也是很接近原曲. 不過, 我常常覺得 Jarvis 本身就很像Serge Gainsbourg, 文質彬彬的樣子, 卻又大膽又有dark humor. 所以聽著Jarvis的英文版, 覺得把我一直以來的想法驗證了.
至於其他單位, 基本上也玩得不錯. Tricky 完全把原因 “Goodbye Emmanuelle” 變得有型有格; Marc Almond 與 Placebo 則把歌曲個人化, 不過也不太突兀, 算是作了成功的blend in了; The Rakes的 indie rock 曲式, 配合了法國味的melody, 不知怎的, 我覺得好似卡通片主題曲, 有一點攪笑.
最叫我驚喜的, 竟然是碟中唯一的法國代表Carla Bruni. 這是我第一次聽她唱英文歌, 感覺卻異常好. 她帶點法國口音的英文, 好性感, 叫我想起Brigitte Bardot; 如果她早出生十幾年, 大概真的會跟Serge Gainsbourg合作吧.
不過這張碟最讓我開心的是, 他們把所有歌都譜上英文詞, 令我第一次明白原曲的內容,多點理解Gainsbourg歌詞的精警, 也使我終於有機會跟著唱喇….
不過, 新碟太多, 金錢太少, 要把它們統統買下, 絕不可能. 經一輪盤算, 挑了“Monsieur Gainsbourg Revisited” 這張tribute Serge Gainsbourg的合輯.
挑選這張碟的原因很簡單: 我喜歡Serge Gainsbourg, 也喜歡太部分參加這project的單位, 可算是一石二鳥, 感覺超值.
先說Serge Gainsbourg, 我沒有榮幸於他最風光的年代認識他, 都是近年被他的滿面鬍鬚的側面抽煙照吸引, 才追回他的舊碟聽. 不過一聽就迷上癮!
基本上, 如果你喜愛法國電影, 你不會不喜歡Serge Gainsbourg 的歌曲, 因為它們都充滿濃厚的法國風情及電影感. 事實上, 他跟法國電影真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除了參與過電影歌曲, 甚至是電影的製作, 他最為人樂道的當然是他與性感女神Brigitte Bardot的一段情; 這段情, 也是因為他的經典名曲 “Je t'aime... moi non plus”而終止.
“Je t'aime... moi non plus” 這首歌, 於當年可算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於曲中加入了呻吟聲, 被認為意識太過大膽 (連Brigitte Bardot這尤物都不敢把歌曲推出). 最後, Jane Birkin 冷手執個熱煎堆, 就此唱紅了幾十年.
不過Serge Gainsbourg 的前衛不只是限於意識上, 他的音樂風格也很有玩味. 他最後一張唱片, 竟然是玩起Reggae來, 還要玩得出色. 我有一次於公司聽, 旁邊的同事還以為是 Bob Marley呢!
好了, 說了那些多關於Serge Gainsbourg的事, 應該談一下這張tribute大碟“Monsieur Gainsbourg Revisited”到底是怎模樣. 整體來說, 雖然各參與單位風格很不同, 但結集在一起, 又相當有趣.
打頭陣的是Franz Ferdinand 的 Sorry Angel, 基本上, 他們玩原曲完全FF化, 但因為加上了Jane Birkin的和唱, 感覺立即充滿Serge Gainsbourg風味. 她那種萬不經心的唱法, 配上FF 強勁的結他, 竟然有點chemistry.
“Je t'aime... moi non plus” 這首經典當然有人翻玩, 今次是 Cat Power (有點意想不到), 玩法其實跟原曲分別不大, 不過換了是 “女女對唱”, 大概是把當年的大膽再推一步吧.
Jarvis Cocker翻唱的 “Je suis ventu te dire que je m’en vais”, 也是很接近原曲. 不過, 我常常覺得 Jarvis 本身就很像Serge Gainsbourg, 文質彬彬的樣子, 卻又大膽又有dark humor. 所以聽著Jarvis的英文版, 覺得把我一直以來的想法驗證了.
至於其他單位, 基本上也玩得不錯. Tricky 完全把原因 “Goodbye Emmanuelle” 變得有型有格; Marc Almond 與 Placebo 則把歌曲個人化, 不過也不太突兀, 算是作了成功的blend in了; The Rakes的 indie rock 曲式, 配合了法國味的melody, 不知怎的, 我覺得好似卡通片主題曲, 有一點攪笑.
最叫我驚喜的, 竟然是碟中唯一的法國代表Carla Bruni. 這是我第一次聽她唱英文歌, 感覺卻異常好. 她帶點法國口音的英文, 好性感, 叫我想起Brigitte Bardot; 如果她早出生十幾年, 大概真的會跟Serge Gainsbourg合作吧.
不過這張碟最讓我開心的是, 他們把所有歌都譜上英文詞, 令我第一次明白原曲的內容,多點理解Gainsbourg歌詞的精警, 也使我終於有機會跟著唱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