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

剧本蛮好的,一目六十行扫完了原作。最初并未打算追剧,是从发现音乐是林海开始。无羁和意难平从不同的角度让人想起红楼梦,官方又放出每个角色曲的消息,红楼梦判词的方式。剧情看得零零碎碎,但角色曲每听都跟着流泪,每个人物都好哭,光是音乐这一波操作就够吹爆用心的。这个架空世界野心很大,真情实感是要遭报应的。说几首我喜欢的曲子好了。

无羁,魏婴和蓝湛的主题曲,自然要听笛和琴伴奏的合唱版,本来写的就是两个人的,陈情笛和忘机琴必须要有姓名。古风大家林海老师的手笔,想当年的一曲琵琶语,秋雨打琴弦般的一朝逝去不可追,秋冷最为致命,琵琶语是我听过的最冷的曲子,一直是我防暑降温歌单必备曲目o(╥﹏╥)o。无羁的12s笛声突然高昂起来又加入其它乐器的伴奏,有那么一丢丢像87版红楼梦葬花吟的悲凉。古往今来的感情,无论男女,无非那一句“你懂我,你信我”,不管是宝玉的“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道明寺对杉菜的“只要你说没有我就相信”;还是忘羡的“毕生知己”以及每每确认“你信我”。这世上成百上千数十亿人,倾尽一生竟难寻一人并肩,来抵挡人世的凉薄,是荒谬的事实。两个段落有两句对应的词,蓝湛的:醒来后怎能当梦一场;魏婴的:醒来后就当它梦一场,两位少年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一个执拗深情,一个恣意洒脱。“煮一壶生死悲欢祭少年郎”,就这么一句就往死里戳人。

不忘,蓝湛的角色曲,开头就是古琴几个沉沉的拨弦音,一如蓝二哥哥的沉闷无趣。个人偏好,很喜欢这个长着一张柏原崇初恋脸的小男孩,表情有着不愿隐藏的冷漠疏离,嗓音青涩干净。蓝湛,集作者偏爱与一身,生长于江南姑苏灵秀之地,最端行素雅的世家,最清心出世的公子。“泽世韵含光,逢乱必出声名扬”,有人说他这十三年来逢乱必出,只是为寻一人。可是,除奸扶弱是两个少年共同许下的诺言,高冷蓝二公子唯一交往的世家子弟魏婴,两人具备旗鼓相当的天资能力,又怀有相同的救世信念。他对魏婴的维护和珍惜,是建立在认同其价值观认可其所行,棋逢对手惺惺相惜的基础上的。而逢乱必出,是讷言敏行的蓝湛履行着云深不知处共许的诺言,是情深更是信念。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你还在问吗”,并不激烈,犹如蓝二公子其人,无波澜不逾矩,却是一字一句不肯停下。跪地领受家规33戒鞭时,仍挺直脊背铮铮发问:“敢问叔父,孰正孰邪,孰黑孰白”,字字泣血,声声诛心,是少年的不肯妥协,和对所爱之人尊严的坚守维护。3'36''曲风突变加入快节奏的电子乐,太喜欢这段,是那个从前清冷雅正循规蹈矩对万事都保持距离的含光君,不再被云纹抹额三千家规名门正道所束缚,为一人,为誓死守护的诺言,与你走一条离经叛道路。前尘过往,唯你,我不肯忘,看客散尽,唯我,不能停。蓝二的世界是白茫茫的底色,起初是寂寞而后是苍凉,魏婴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亮色,熠熠如虹,过眼不忘。

赤子,温宁的角色曲,开头似乎是琵琶。演员的声音出乎意料地贴合无欲求感,“生在淤泥,深陷囹圄,仍不忘原本......心如赤子单纯,不染半点灰尘。” 人如其名,这样的描述,展开一个白衣少年画卷。若是穷奇道再早一些…若是百凤山就遇到...若是...什么呢?这乱世浮沉,总有一个能让人如蝼蚁一般无声息碾去的理由,一生怯懦温暖的少年,却成为只有一具残身的鬼将军,为一个信任赴汤蹈火。“无边回忆,结了蛛网,草木已深深”,这物非人非之殇好似红楼梦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不由,蓝大的角色曲,蓝大这个人,皎皎泽芜君,世家公子榜第一,作为配角出场多是帮衬,演员也并未留下太深刻印象,反而一开口嗓音好生寂寥,唱尽世间无奈。“不欲染尘,染尘不由我...不欲恩仇,恩仇谁能躲...不欲刀剑,刀剑不由我...不欲遮眼,遮眼有因果” ,温润如玉,月华满堂,又怎抵得过风波骤变,又如何看透这是非兴衰。在这乱世,谁又能够独善其身,这样一个不想掺杂恩怨是非的人,偏不由他遂愿。嫉恶如仇的义兄与情深意重的义弟,以为能一拜泯恩仇同心匡正义,却终落得道不同相互残杀的结局。知交零落,尘渐遮眼,要如何才能抵得过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世间百态。

荒城渡,薛洋的角色曲。半个剧组都对这个角色很有兴趣,着实是有其魅力,周深的声音如泣如诉。或许是篇章原因剧中人物并不丰满,比之阿瑶所受的详实的凌辱与不公能够让人代入理解其所作所为,薛洋苦难童年都是自己零星的表述就有开脱的生硬感。但不妨碍词写得好,可恨之人 也有可怜之处, “握一颗糖暖这孤身”,心里有很多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一丝甜就够了。“夜色中寻觅过当往事困住我,也盼心中生出一点萤火”,为一颗糖辗转反侧,苟且偷来时光。知命运残忍,需比命运更残忍,终是亲手碾碎那一盏星辰,困在自己的局中。“我在等这因果渡魂渡魄渡我”,这大概是最咎由自取的无力感,死生不得,唯盼宿命轮回,尚天真遇星辰获糖果。

意难平,江厌离的角色曲。红楼梦里意难平是宝姐姐的结局,师姐的这首曲子则更像元春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应那句:回首却,不觉已过经年。厌离,一生期望“无别 无 离,无忧无怨 ”,守着所爱之人,在碧潭潋滟莲塢边,看萤火秋晚月翩跹。如此柔弱温婉的师姐,在外人寻衅时挺身挡在弟弟身前,在被退婚之时不卑不亢,在生死决断瞬间用生命保护羡羡。历遍生离死别情仇念怨,至死却“不恨不悔,泪眼化作一句理解。”谁又来理解这声理解的千回百转。家破人亡两个弟弟心生隔阂,到头来还是没有守住云梦三姐弟永远一起的誓言,世事无常的感慨又如何释怀她所受的苦难,终是意难平。

曲尽陈情,魏婴的角色曲,自然是笛声主导。魏婴,灵悟自负的少年,心中自有公正与乾坤,为正义不惜众叛亲离,也要锄奸扶弱无愧于心,曲风也是极尽风流坦荡潇洒不羁,唱尽他恣意绚烂的一生。曾是纨绔嬉闹为一坛天子笑剑挑姑苏的云梦少年;到无惧人言一条独木桥走到黑人人得而诛之的夷陵老祖;死生历遍世事也不过是千人千言千面,遂云游江湖毁誉皆由传闻。魏婴是自小看尽黑暗用笑闹顽劣来释怀的人,便如此,又谁愿身陷泥淖,不期望皎皎月光,幸好有那缕光入满眼,前路不必孤勇余生尽是缱绻。那一段忘羡的描述写的唯美又隐晦:“也曾惊鸿过眼指尖轻挑卷云纹,无端引弦震,缘何梦中深记那一瞬,树下落英纷纷此刻是梦还是真,偕行云游后,世外江湖皆是据传闻”。和蓝湛的曲子一样,曲尽陈情的后面也有一段变化,是戏腔的演绎,死生浮沉,世事早已看淡,是非留与他人戏说陈情。

孤城,基本上可以算作晓星尘的角色曲,后来非常喜欢的一首,准确的说非常喜欢副歌那一段。义城这个篇章原著没看,剧中篇幅所限过于仓促,人物经历设置都很直接去推动和完成任务,所以让我并不怜悯薛洋觉得他虽可怜,但对晓星尘的报复完全是在咎由自取;也不太理解宋岚觉得他对晓星尘的迁怒,有损他傲雪凌霜的清明;惟同情晓星尘被挚友责难被谎言欺骗深陷业障无法解脱的陨落。“何惧行世上,这心慈眼盲夜荒凉,惟有谎却不可原谅怎了却既往”。这句是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听而无法释怀的荒凉,怀揣一颗赤诚救世初心的白衣道长,在得知戮村弑友的真相后哀莫大于心死。舞台演出时的舞蹈,演员在唱到这句时蒙眼从扇屏中间劈出,是飞蛾扑火般的惊艳,知无补于事,却无法原谅,更无法被原谅,只是天地混沌万念俱灰,一心求死魂散于尘再不受这情仇所困的决绝。

恨别,江澄的角色曲,江澄像很多人一样,年少时在别人家孩子魏婴的光环下长大,被推进社会后重重打击身不由己背负家国之任前行,这时那个胸怀大义的师兄仍行事无拘漏洞百出送给各路仇家纠错,家破人亡都与魏无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是完全有理由恨魏无羡的。“应恨前尘万事空,血将天地一抹红,故人作别口中有词言不能;做茧之人缚千层,无一可辨恨早终,只剩寒灰扬穷。”怎么可能不恨,但就像师姐到死说不出怪罪也说不出原谅一样,江澄的恨郁结在心,当16年后惊闻刨丹相赠后,连恨的理由都没有了,最后也只落得个恨前尘万事空,恨早终,恨别。这恨无力化解,最终只是恨我们不再是我们,作茧自缚的又岂止是谁一人。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师兄,我恨死他了,但同时也羡慕死他了。云梦江氏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魏婴可谓贯彻到底,所谓礼法在他看来就是用来破除的,是江澄的资质参不透这家训么?是世俗的双标,即便江父应该也是双标的,对兄弟遗孤魏婴和对将要继承一宗之主的江澄要求是不同的,鼓励教育和打压教育的结果也自然是不同的。魏婴是孤儿,也恰可以了无牵挂、无所顾忌地实现自我价值。而对于身有重负的人来说,任性是多奢侈的存在,他生来就是要做鼎立于仙门百家之间撑起云梦众生的江宗主。“如朝露来去匆匆,如那长天万里风,何因此生聚散不过一场梦。”是羡慕,也是放下,大多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只道各自保重。
(时隔一年半终于来补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