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斗争的民谣

在我的音乐印象里,民谣这个概念更适用于来自拉丁语系殖民地的那些音乐,那里音乐存在于民间,甚至是斗争的一种方式。比如bonga kuenda,来自安哥拉的打击乐手,同时也是一位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士。
在talking head首脑david byran创办的厂牌luaka bop发行的一张葡语非洲拼盘里,我第一次听到了bonga,一首合着木吉他和打击乐的伤感歌曲。听不懂他唱的什么,却好像能理解他的情绪:充满了对家乡的哀愁。直到得到bonga的唱片《Angola 72》和《Angola 74》我才证实自己直觉的正确。
这是改变了很多事情的歌声,和Dylan的现实主义民谣相比,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争取独立的高潮此起彼伏,而殖民主义者的种族制度也愈加严格,殖民地的人民没有学习自己民族文化的权利。在那时的安哥拉,音乐甚至是一种地下活动,不屈服的安哥拉音乐家们结合本族语言、森巴节奏以及葡萄牙的Fado、佛得角的morna等风格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民谣。歌声把人们聚集在一起,大家在节奏里起舞,在歌唱着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同时也就有了共同的信念。
Bonga在60年代被迫离开安哥拉,四处飘流,最后达到法国巴黎,在72年和74年相继发表了这两张唱片,用歌声为祖国独立争取支持,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安哥拉解放组织的成员。这两张唱片最初的封面分别是雷区和游击队员。
这一切都有了回报,今天安哥拉的民谣歌手已经可以自由歌唱,调子也由悲伤变得明快。这是斗争中产生的音乐,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高兴。到底算不算民谣,倒不重要了。
Bonga依旧在录制唱片,不过已经没有那么忧愁,近作已经是非常轻快的森巴fado,用来跳舞都可以哦。
在talking head首脑david byran创办的厂牌luaka bop发行的一张葡语非洲拼盘里,我第一次听到了bonga,一首合着木吉他和打击乐的伤感歌曲。听不懂他唱的什么,却好像能理解他的情绪:充满了对家乡的哀愁。直到得到bonga的唱片《Angola 72》和《Angola 74》我才证实自己直觉的正确。
这是改变了很多事情的歌声,和Dylan的现实主义民谣相比,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争取独立的高潮此起彼伏,而殖民主义者的种族制度也愈加严格,殖民地的人民没有学习自己民族文化的权利。在那时的安哥拉,音乐甚至是一种地下活动,不屈服的安哥拉音乐家们结合本族语言、森巴节奏以及葡萄牙的Fado、佛得角的morna等风格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民谣。歌声把人们聚集在一起,大家在节奏里起舞,在歌唱着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同时也就有了共同的信念。
Bonga在60年代被迫离开安哥拉,四处飘流,最后达到法国巴黎,在72年和74年相继发表了这两张唱片,用歌声为祖国独立争取支持,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安哥拉解放组织的成员。这两张唱片最初的封面分别是雷区和游击队员。
这一切都有了回报,今天安哥拉的民谣歌手已经可以自由歌唱,调子也由悲伤变得明快。这是斗争中产生的音乐,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高兴。到底算不算民谣,倒不重要了。
Bonga依旧在录制唱片,不过已经没有那么忧愁,近作已经是非常轻快的森巴fado,用来跳舞都可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