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The Gold Rush:淘金热后
对我来说(至少是对以前的我来说),水是最为重要的能源,它让灵感注入我的体内,让我成为它的傀儡,用我拙劣的手法将它表现出来。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关于水的意象:绵绵的雨滴、奔流的河水、潺潺的溪流、磅礴的瀑布、无际的汪洋……可最吸引我的,永远都是某处的静湖,没有任何修饰,甚至没有温度,它让我不得不凝视着它,它仿佛在与我对视,我们相视无言。就像《After The Gold Rush》一样。淘金热后,我们的情绪随着它而冷静下来——它在注视着我。
Neil Young在1970年写下了一首动人的《After The Gold Rush》,凭借其柔婉的曲调,成为其经典代表作,我们无法猜测到其歌词之中描绘的画面有何深意,它就像一幅未解的名画一般——但它并不需要我们去解开,它需要我们敞开心扉全然接受。据说这首歌诞生自一本电影剧本,剧本却已然丢失,当后世询问Neil Young其歌词的含义时,他表现出他似乎也不得要领的样子,总之这首歌便像是平白无故的诞生了一般。对于歌名,似乎没有人能想到和歌词之中由相互联系之处。舒缓的钢琴,将整首歌烘托的极为梦幻,我们都在这个梦里,我们一同在感受着什么。我们仅能抓住其歌词里的意象,顺着画面,顺着想象里的情节,像一滴水滴个体躺在静湖里。
Patti Smith在2012年的专辑《Banga》里所演绎的《After The Gold Rush》是我最为偏爱的版本,比起Neil Young有些尖锐的嗓音,Patti的版本显得更为沉稳,钢琴的音色也似乎稳重些许,其中最为曼妙的地方在于其牺牲演唱中间段落,而把节奏放慢,这使得整首歌更为神圣,令音乐本身与歌词结合的更加相得益彰。另外在间奏处,两个版本的区别则塑造了两种不同的氛围:Neil Young的版本由号声撑起间奏段落,像极了边境某处的凉风吹拂荒芜的大地;Patti Smith的版本则是纯间奏钢琴,配合孩子的笑语,让梦幻的整首歌变得更显真实感。整首歌如诗一般的唱词,最令我动容之处在于“All in a dream, all in a dream”这句中,无论是其中哪个版本,唱到此处仿佛预示着美梦无法成真,给陶醉之中的我奉上猛烈的一击,究竟是我被打入现实里,还是我身处之处便是现实呢?我想《After The Gold Rush》所掩藏的深意,一定包含这样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变迁,唱词中的“nineteen seventies”也变成了“twenty first century”,唯一不变的是这首歌带给这个世界的一抹沉静。《After The Gold Rush》一定会载着每一位可爱之人的精灵之光飞到更远的地方,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