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代黑人绘制文化地图

Goldlink,原名D’Anthony Carlos,生于1993年5月17日。现年26的他发行了三张Mixtape和一张录音室专辑。
2017年的Mixtape《At What Cost》让他开始崭露头角。单曲《Crew》在Billboard最高名列45,同时获得了格莱美最佳说唱表演的提名。
如今他已是Washington D.C(华盛顿)新一代说唱歌手的代表之一。而《Diaspora》作为他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基本可以看作他最为完整、精到的一次音乐表达。
“Diaspora”,意为“侨民”,指一件原为本地化的事物被扩散到各地。这被Goldlink用来指代散落到世界各地的黑人文化。
作为在华盛顿的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Goldlink对黑人文化的切身感格外显著。在PJ Harvey创作专辑《The Hope Six Demolition Project》的过程中,她走访了华盛顿的底层人民,在她的纪录片《A Dog Called Money》中,展现出了不少当地黑人的生活场景。华盛顿作为美国少数黑人占人口主导的城市(超过70%),同时又作为美国的政治中心,政治意识上的浓厚与社会地位的失落造成的心理断裂感驱动着此处黑人文化的生长。
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其实总对Black Lives Matter有着一定程度的不解——似乎黑人音乐到处在流行,黑人也当过了美国总统,优秀的黑人也随时在银幕上出现,为什么美国的黑人还总想要更多权益?会不会有政治正确过当的嫌疑?
在纪录片《第十三修正案》中提出,“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
而在执法机关的操作下,最终导致的“奇景”是,美国人口占全世界5%,监禁人数却占25%。其中很多人因为一些极其微小的罪名(如聚众游荡)被关进监狱。而在这之中,黑人占了四成——很难说这是不是一种新型的奴役。
而在Goldlink的《Diaspora》之中,他换了一种角度去探讨黑人文化。他网络了来自世界各地说唱歌手的名单,试图挖掘出黑人文化在全球传播后依然具有的某种原始共性。
从他的合作名单里, Ari Pensmith、Jay Prince和WSTRN,来自英国伦敦。Khalid,来自美国东南佐治亚州。Bibi Bourelly,德国人。Maleek Berry和Wizkid,来自非洲尼日利亚。Pusha T,东部弗吉尼亚州。Tyler, the creator,西海岸加州。王嘉尔,来自中国。
从这些人所代表的风格、群体,地域,我们可以窥测出专辑想要表达的某种黑人文化传播地图脉络,从非洲,到美国,到英国,再到亚洲中国。
打开专辑,在开头的《//error》中,我们听到的是一种类似逃跑的喘息,仿佛是黑人文化在种种压迫下逃向世界各方的一种暗示。
在而后的曲目中,你可以听到有趣的雷鬼和urban音乐的融合(例如《Joke Ting》),听到留存非洲原始风味的Afrobeats(如《Zulu Screams》),听到R&B(如《Days Like This》),当然,怎么能少了Trap(如《Cokewhite》),还有各种形态的说唱音乐与舞曲、流行的结合(如《More》)。
但专辑的主旨落点并不在于呈现这些风格之间的差异化。在Goldlink的掌控与打磨之下,歌曲整体呈现出了一种现代黑人音乐的共性之美。
Goldlink当然是个会做音乐的人,专辑中对这些风格的呈现都如此细腻、精致而富有听觉吸引力,在保留合作者个性的基础上又能服务于专辑主旨。
例如我最喜欢的《Zulu Screams》,可以听到原生态到近似世界音乐到非洲血统,也能听到摩登的hook不断推动音乐的流畅感,在结构的排布下混搭出某种回旋推进的听觉体验,是专辑在融合上做的最惊艳的曲目。
类似的非洲根源音乐元素,在《Yard》中也表达得相当显著。它呈现出的原始与现代的结合则透露出另一种俏皮欢快的愉快听感,在叮叮咚咚的原始敲击中,Goldlink的说唱依然能够驾驭出属于他的一贯性。
另一首我青睐的曲目《U Say》也有着显而易见的融合特质,在编曲上融入了显著的爵士色彩,自由而松弛地发展,呈现出多元的细节。
最后额外一提华语听众比较在意的,Goldlink与王嘉尔的合作。王嘉尔在其中贡献出了相当优秀的唱段,在全专所有国际合作者中都毫不逊色。歌词中涉及中国制造与华人处境问题,在探讨黑人生存图景的“Dispora”主题中,将亚裔在全球化时代遭受的歧视也揉进了专辑之中,进一步丰富了专辑的主题。
可以说,专辑里多元化、地域化音乐元素的呈现其实都是某种源于世界各地黑人侨民真实生活的画面捕捉。在《Spanish Song》里这种画面感尤其明显,听者仿佛置身侨民黑人平民酒馆,前面的爵士融合、原始元素也各有场景安放。
在专辑中,Goldlink表现出的是用音乐来为当代黑人文化绘出地图、留下记录的野心。尽管“侨民”们肉体游荡在精神故乡之外,但血脉与尊严从不因所处的位置而妥协。最后我们听到的是一种完全不亚于主流文化的“Diaspora”侨民文化之音,极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