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还是他?—— Handel's 《Imeneo》
1740年音乐季,Handel在伦敦上演了他最后的意大利歌剧之一——Imeneo。当时的演出11月间有两场,但第二场由于女主角Elisabeth Duparc不合时宜的病取消了,加上12月的一场,这部歌剧就此黯然退出舞台。而后,Deidamia的演出也仅仅是上演了寥寥三场而已。由此看来,伦敦人对意大利歌剧形式,显然已经厌倦了。或许Handel早有预感自己的意大利歌剧将要没落,于是他在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清唱剧的创作,为自己的将来好好打算了。期间他创作了Athalia、Esther、Israel in Egypt 、Saul等作品。Handel后期的这两部歌剧,包括之前的Alcina、Serse,无疑都是相当好的作品,如果要为Handel后期意大利歌剧的惨淡寻找一个原因的话,估计只能归咎于大众口味的变化了。
Imeneo作为Handel后期的意大利歌剧,明显带上了古怪的元素。首演阵容如下:
• Imeneo : William Savage (bass)
• Tirinto : Giovanni Battista Andreoni (alto-castrato)
• Rosmene : Elisabeth Duparc, called "La Francesina" (soprano)
• Clomiri : Miss Edwards (soprano)
• Argenio : Henry Theodore Reinhold (bass)
从剧情来看,赢得美人归的,是Imeneo,一个青年英雄。但是却设置成了Bass声部。另外还有一些值得玩味的东西,在聆听这部特别的歌剧中可以慢慢被发现。
手头上用来立传的唱片,是CPO出版的,2005年Handel大奖,败给Sandrine Piau的Handel咏叹调拼盘,但仍然成为高人们极力推荐的唱片。
Andreas Spering这个指挥,我也是仅仅从这部歌剧中,才认识到。在他棒下的VokalEnsemble Koln,声音尚算干净整齐,乍一听上去,颇有点象Rousset的Les Talens Lyriques,但是低音部分大提琴稍显粗糙,似乎使了劲地擦弦。由此一来,通奏低音部分,让人感觉音乐稍有呆滞的感觉。然而,整体来说,算是对得起这部歌剧了,其他的表现很好,算是稍稍弥补了大提琴的过失。
故事讲述女主角Rosmene为Imeneo所救后,面对救命恩人和旧爱Tirinto,她必须从中选择一个的痛苦抉择过程。剧情相对来说,属于简单的类型,没什么特别的东西,最大的意外就是Rosmene最后放弃了100%的爱情,选择了对自己有恩的Imeneo。象传统的正歌剧一样,三角恋仍然是不变的主题:两个男人同时爱着一个女人,另外一个女人爱上了其中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并不爱她,另外设置一个老头子在旁边龙套一下……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传统的台本,看到了背后一些特别耐人寻味的东西。
Tirinto。从咏叹调数量上来看,占了5首,是全剧最多的。这已经足以在量上击败我们的抬头人物Imeneo了,后者仅仅是可怜的2首。而从剧情来看,Tirinto也是这部歌剧想要着力刻画的人物。作为深爱着Rosmene的他,在歌剧的开头,直抒胸臆,以一首深情的咏叹调向世人宣告了他对Rosmene的思念和爱慕。可怜的是,Tirinto刚刚听到Rosmene的归讯,他就同时受到打击,Imeneo在他面前要求Rosmene的爱情。在他与Rosmene为重逢而激动的时候,Imeneo却在旁边碍事。Rosmene此刻面对两个男人,已经初步显示了她那容易被动摇的爱了。面对Imeneo的责问,她说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也不是无情的人,这已经足以说明她已经陷入了矛盾之中。她说她的爱“仅仅留给”Tirinto,但是后来的选择,无疑使这句话成为Tirinto最大的悲情。Tirinto的心理变化是很微妙的,从开始他面对Imeneo的寸步不让(咏叹调“Mi chiederesti memo”),到后来从Clomiri口中得知Rosmene的踌躇,他开始有不祥的预感(咏叹调“Sorge nell’alma mia”)——这个咏叹调极度摇滚,开头疾风暴雨似的弦乐齐奏,彷佛暗示了Tirinto心里的不安和动荡,让人赞叹Handel把握人物内心的能力,再到后来他极度失去信心的恐惧(咏叹调“Pieno il core di timore”),这是一个随着Rosmene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Tirinto是整部歌剧最打动人的角色,他虽然最后没有得到Rosmene的爱,但他的悲情,却毫无疑问是整个故事最引人入胜的焦点。扮演Tirinto的角儿,正是偶像级人物瑞典次女高音Ann Hallenberg。很早之前,我就因为Arianna in Creta里面一首她唱的咏叹调而折服,后来更欣赏了她在Serse里面的精彩演出。在这部歌剧里面,她对Tirinto的演绎,绝对不让人失望。她的声音正如她的身材一样圆润,如她的皮肤一般细腻(……对此,我对自己无话可说,寒一个)。对于角色心理的把握相当成功,情绪控制得也好,尤其是“Sorge nell’alma mia”,唱得无比震撼。每一首咏叹调都唱得扣人心弦。她把Tirinto这个最后的输家塑造得让人为其黯然神伤,并最终得到了听众最深切的同情。无疑,他应该是这部戏的真正主角。
再来是Imeneo这个影子主角。由于Tirinto的缘故,他的面目看起来也就不那么可人了。从开始他的出现,就已经给人一种无厘头的感觉。故事没有很清楚地交代他和Rosmene之间除了救与被救以外还经历了什么事情,让他产生了对Rosmene的爱。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救了她,就有资格,而且必须要求得到Rosmene的爱吗?他的爱情来得太突兀,他的要求来得太唐突。但似乎他自己对于这一点,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他作为第三者,竟然可以厚颜无耻——原谅我用这个极度情绪化的词——在旧情人重逢的喜庆场合下发难,跳梁小丑般在Rosmene耳边絮絮叨叨要求得到她的忠诚。而面对他的情敌,他毫不掩饰地直接提出要Tirinto放弃,并说了自己如果得不到Rosmene,将会如何痛苦的话。这样的一个年轻英雄——至少歌剧本身是这样说的,似乎并不怎么正面,颇有乘虚而入,居功自诩的感觉。Handel用这样一个剧本,是否他的创作其实是想要对于所谓的英雄调侃一番呢?他心里的灰暗也是不合英雄身份的(咏叹调“Esser mia dovra la bella tortorella”),他对于Rosmene是志在必得,因为她是他救回来的。另外,Imeneo最终得到Rosmene的手段也颇为无聊,毕竟说胡话不是一个英雄所为。不过他面对其他人,还是颇有英雄的样子的,比如面对Argenio和Clomiri,他要求作为长者的Argenio给他以支持,可见他工于心计;而面对Clomiri,委婉地拒绝了她的爱慕,可见他不算无礼。演唱者Kay Stiefermann我以前没接触过,但他的Imeneo唱得倒是踌躇满志的感觉,也算符合角色吧。对于Bass这个声部,我没有太大兴趣,加上本来咏叹调就不多,而且讨厌这个人物,自然也不会着力去欣赏。值得一提的是,Imeneo那首关于飞蛾扑火的咏叹调“Chi scherzo con le rose”倒还真唱对了,Tirinto和Clomiri真的都被伤了。
Rosmene。我们的这个女主角真的是饱受煎熬,从一开始就陷入危机,然后又要被一个男人毫无来由地狂追,之后陷入思想混乱中,为了二选一耗尽心思,最后还要装疯卖傻。看似她选择的是两个男人,但其实背后所隐含的,是爱情和恩情的选择。但是无论她选择的是爱情还是恩情,她都是放弃了另外一个,因此某个意义上来说,她注定是一个背叛者。正如前面所说,Rosmene从一开始,她就已经动摇了。这个角色的重头戏完全是放在第二幕以后的。她的人物刻画和人物描写,基本是在第二幕以后丰满起来。她的出现,毫无例外地在两个男人之间抉择,但是有一个小插曲,咏叹调“Semplicetta”,里面她唱出了对爱情的见解:丘比特无时不刻在等待机会射出他的爱神之箭,但是假如一个人没有好好防备的话,说不定反而会被箭所伤。这首咏叹调可见她心里正在经历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她面对两个男人的时候,也反问了那两位:你要我不忠诚吗?你要我忘恩吗?可惜的是两位都不太在意。由此逼得最后她装疯。然而她的装疯,无疑是想要暂时躲避这个残酷的选择。soprano是Stojkovic,发音清晰,嗓音很轻盈,颤音部分无疑让她这个特色得到很好的展现。
Clomiri。这是一个可爱的人,特别可爱。稍带稚气,情窦初开。她爱上了眼中的英雄Imeneo,但是却不被认可。但是她说话却带有一个成年人的特色,咏叹调“V’e una infelice”中对Imeneo说:……your heart is completely consumed by thought of the one who flees you and calls you a fool。这里她是一个心里很明白的人。另外一首咏叹调“Se ricordar ten vuoi”是一语双关咏叹调,含蓄地用第三人称指代了自己对Imeneo的爱。扮演者Thornhill的声音清脆,唱得略带稚气,刚好塑造了Clomiri这个人物,可谓是火候刚刚好。
最后是Argenio。作为一个长者,他的行为最为古怪。对于Rosmene的抉择,他似乎没有什么必要掺合太多。根据CD小册子的介绍,他应该是Clomiri的父亲,跟Rosmene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Imeneo对Rosmene的爱希望得到Argenio的首肯及Argenio对于Rosmene在选择过程中的言语行为,又似乎暗示了他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这个老头左右摇摆,毫无定势,让人琢磨不透。一忽儿让Rosmene要知恩图报,一忽儿又态度飘忽。对此我仍然还未能清楚这个人到底唱的白脸还是黑脸。不过幸亏是龙套角色,暂且放下不理了。好玩的是,从小册子里面看到,唱Argenio的是一个韩国人,瘦巴巴的,跟他的嗓音倒是迥然不同。感叹声乐艺术可以改变一个人这么多。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这部歌剧的合唱挺多的,一共5首。第一幕的三首完全一样:“Vien’Imeneo”。听起来,这首咏叹调的旋律,隐隐就有1741年创作的伟大清唱剧Messiah中合唱的影子了。相信这并不是捕风捉影。在那个时期,Handel的创作,歌剧和清唱剧之间的界线早已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了。合唱的运用,自然会出现类似的元素。
到底为何Handel后期为何创作了这样一部古怪而又优秀的作品,我们仍然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很清楚,在讽刺地看着Imeneo的同时,惋惜并同情着Tirinto,并也同样痛苦地帮Rosmene抉择着。
爱他,还是他?
Imeneo作为Handel后期的意大利歌剧,明显带上了古怪的元素。首演阵容如下:
• Imeneo : William Savage (bass)
• Tirinto : Giovanni Battista Andreoni (alto-castrato)
• Rosmene : Elisabeth Duparc, called "La Francesina" (soprano)
• Clomiri : Miss Edwards (soprano)
• Argenio : Henry Theodore Reinhold (bass)
从剧情来看,赢得美人归的,是Imeneo,一个青年英雄。但是却设置成了Bass声部。另外还有一些值得玩味的东西,在聆听这部特别的歌剧中可以慢慢被发现。
手头上用来立传的唱片,是CPO出版的,2005年Handel大奖,败给Sandrine Piau的Handel咏叹调拼盘,但仍然成为高人们极力推荐的唱片。
Andreas Spering这个指挥,我也是仅仅从这部歌剧中,才认识到。在他棒下的VokalEnsemble Koln,声音尚算干净整齐,乍一听上去,颇有点象Rousset的Les Talens Lyriques,但是低音部分大提琴稍显粗糙,似乎使了劲地擦弦。由此一来,通奏低音部分,让人感觉音乐稍有呆滞的感觉。然而,整体来说,算是对得起这部歌剧了,其他的表现很好,算是稍稍弥补了大提琴的过失。
故事讲述女主角Rosmene为Imeneo所救后,面对救命恩人和旧爱Tirinto,她必须从中选择一个的痛苦抉择过程。剧情相对来说,属于简单的类型,没什么特别的东西,最大的意外就是Rosmene最后放弃了100%的爱情,选择了对自己有恩的Imeneo。象传统的正歌剧一样,三角恋仍然是不变的主题:两个男人同时爱着一个女人,另外一个女人爱上了其中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并不爱她,另外设置一个老头子在旁边龙套一下……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传统的台本,看到了背后一些特别耐人寻味的东西。
Tirinto。从咏叹调数量上来看,占了5首,是全剧最多的。这已经足以在量上击败我们的抬头人物Imeneo了,后者仅仅是可怜的2首。而从剧情来看,Tirinto也是这部歌剧想要着力刻画的人物。作为深爱着Rosmene的他,在歌剧的开头,直抒胸臆,以一首深情的咏叹调向世人宣告了他对Rosmene的思念和爱慕。可怜的是,Tirinto刚刚听到Rosmene的归讯,他就同时受到打击,Imeneo在他面前要求Rosmene的爱情。在他与Rosmene为重逢而激动的时候,Imeneo却在旁边碍事。Rosmene此刻面对两个男人,已经初步显示了她那容易被动摇的爱了。面对Imeneo的责问,她说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也不是无情的人,这已经足以说明她已经陷入了矛盾之中。她说她的爱“仅仅留给”Tirinto,但是后来的选择,无疑使这句话成为Tirinto最大的悲情。Tirinto的心理变化是很微妙的,从开始他面对Imeneo的寸步不让(咏叹调“Mi chiederesti memo”),到后来从Clomiri口中得知Rosmene的踌躇,他开始有不祥的预感(咏叹调“Sorge nell’alma mia”)——这个咏叹调极度摇滚,开头疾风暴雨似的弦乐齐奏,彷佛暗示了Tirinto心里的不安和动荡,让人赞叹Handel把握人物内心的能力,再到后来他极度失去信心的恐惧(咏叹调“Pieno il core di timore”),这是一个随着Rosmene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Tirinto是整部歌剧最打动人的角色,他虽然最后没有得到Rosmene的爱,但他的悲情,却毫无疑问是整个故事最引人入胜的焦点。扮演Tirinto的角儿,正是偶像级人物瑞典次女高音Ann Hallenberg。很早之前,我就因为Arianna in Creta里面一首她唱的咏叹调而折服,后来更欣赏了她在Serse里面的精彩演出。在这部歌剧里面,她对Tirinto的演绎,绝对不让人失望。她的声音正如她的身材一样圆润,如她的皮肤一般细腻(……对此,我对自己无话可说,寒一个)。对于角色心理的把握相当成功,情绪控制得也好,尤其是“Sorge nell’alma mia”,唱得无比震撼。每一首咏叹调都唱得扣人心弦。她把Tirinto这个最后的输家塑造得让人为其黯然神伤,并最终得到了听众最深切的同情。无疑,他应该是这部戏的真正主角。
再来是Imeneo这个影子主角。由于Tirinto的缘故,他的面目看起来也就不那么可人了。从开始他的出现,就已经给人一种无厘头的感觉。故事没有很清楚地交代他和Rosmene之间除了救与被救以外还经历了什么事情,让他产生了对Rosmene的爱。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救了她,就有资格,而且必须要求得到Rosmene的爱吗?他的爱情来得太突兀,他的要求来得太唐突。但似乎他自己对于这一点,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他作为第三者,竟然可以厚颜无耻——原谅我用这个极度情绪化的词——在旧情人重逢的喜庆场合下发难,跳梁小丑般在Rosmene耳边絮絮叨叨要求得到她的忠诚。而面对他的情敌,他毫不掩饰地直接提出要Tirinto放弃,并说了自己如果得不到Rosmene,将会如何痛苦的话。这样的一个年轻英雄——至少歌剧本身是这样说的,似乎并不怎么正面,颇有乘虚而入,居功自诩的感觉。Handel用这样一个剧本,是否他的创作其实是想要对于所谓的英雄调侃一番呢?他心里的灰暗也是不合英雄身份的(咏叹调“Esser mia dovra la bella tortorella”),他对于Rosmene是志在必得,因为她是他救回来的。另外,Imeneo最终得到Rosmene的手段也颇为无聊,毕竟说胡话不是一个英雄所为。不过他面对其他人,还是颇有英雄的样子的,比如面对Argenio和Clomiri,他要求作为长者的Argenio给他以支持,可见他工于心计;而面对Clomiri,委婉地拒绝了她的爱慕,可见他不算无礼。演唱者Kay Stiefermann我以前没接触过,但他的Imeneo唱得倒是踌躇满志的感觉,也算符合角色吧。对于Bass这个声部,我没有太大兴趣,加上本来咏叹调就不多,而且讨厌这个人物,自然也不会着力去欣赏。值得一提的是,Imeneo那首关于飞蛾扑火的咏叹调“Chi scherzo con le rose”倒还真唱对了,Tirinto和Clomiri真的都被伤了。
Rosmene。我们的这个女主角真的是饱受煎熬,从一开始就陷入危机,然后又要被一个男人毫无来由地狂追,之后陷入思想混乱中,为了二选一耗尽心思,最后还要装疯卖傻。看似她选择的是两个男人,但其实背后所隐含的,是爱情和恩情的选择。但是无论她选择的是爱情还是恩情,她都是放弃了另外一个,因此某个意义上来说,她注定是一个背叛者。正如前面所说,Rosmene从一开始,她就已经动摇了。这个角色的重头戏完全是放在第二幕以后的。她的人物刻画和人物描写,基本是在第二幕以后丰满起来。她的出现,毫无例外地在两个男人之间抉择,但是有一个小插曲,咏叹调“Semplicetta”,里面她唱出了对爱情的见解:丘比特无时不刻在等待机会射出他的爱神之箭,但是假如一个人没有好好防备的话,说不定反而会被箭所伤。这首咏叹调可见她心里正在经历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她面对两个男人的时候,也反问了那两位:你要我不忠诚吗?你要我忘恩吗?可惜的是两位都不太在意。由此逼得最后她装疯。然而她的装疯,无疑是想要暂时躲避这个残酷的选择。soprano是Stojkovic,发音清晰,嗓音很轻盈,颤音部分无疑让她这个特色得到很好的展现。
Clomiri。这是一个可爱的人,特别可爱。稍带稚气,情窦初开。她爱上了眼中的英雄Imeneo,但是却不被认可。但是她说话却带有一个成年人的特色,咏叹调“V’e una infelice”中对Imeneo说:……your heart is completely consumed by thought of the one who flees you and calls you a fool。这里她是一个心里很明白的人。另外一首咏叹调“Se ricordar ten vuoi”是一语双关咏叹调,含蓄地用第三人称指代了自己对Imeneo的爱。扮演者Thornhill的声音清脆,唱得略带稚气,刚好塑造了Clomiri这个人物,可谓是火候刚刚好。
最后是Argenio。作为一个长者,他的行为最为古怪。对于Rosmene的抉择,他似乎没有什么必要掺合太多。根据CD小册子的介绍,他应该是Clomiri的父亲,跟Rosmene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Imeneo对Rosmene的爱希望得到Argenio的首肯及Argenio对于Rosmene在选择过程中的言语行为,又似乎暗示了他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这个老头左右摇摆,毫无定势,让人琢磨不透。一忽儿让Rosmene要知恩图报,一忽儿又态度飘忽。对此我仍然还未能清楚这个人到底唱的白脸还是黑脸。不过幸亏是龙套角色,暂且放下不理了。好玩的是,从小册子里面看到,唱Argenio的是一个韩国人,瘦巴巴的,跟他的嗓音倒是迥然不同。感叹声乐艺术可以改变一个人这么多。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这部歌剧的合唱挺多的,一共5首。第一幕的三首完全一样:“Vien’Imeneo”。听起来,这首咏叹调的旋律,隐隐就有1741年创作的伟大清唱剧Messiah中合唱的影子了。相信这并不是捕风捉影。在那个时期,Handel的创作,歌剧和清唱剧之间的界线早已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了。合唱的运用,自然会出现类似的元素。
到底为何Handel后期为何创作了这样一部古怪而又优秀的作品,我们仍然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很清楚,在讽刺地看着Imeneo的同时,惋惜并同情着Tirinto,并也同样痛苦地帮Rosmene抉择着。
爱他,还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