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h 的最正宗翻译:你以为呢
今天在收音机上偶然听了这首歌,很抓人,赶紧上网查了查这位Billie Eillish是何许人也。看后才知道原来就是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的一个青年歌手,人家早起碗儿了,雅号碧梨。
这是一首元素性很强的作品,加入了以贝斯(?)为主的低音配上一些电子元素,旋律性不强,有点跟着说的意思,在这个不是秀唱功就是修音的年代显得格外的清新。我个人觉得编曲(在当下标准看来)并不算简单,孩子确实有才华。歌词也还可以,第一段还有点稍微不那么口语的词汇。韵也凑上了并且内容基本连贯。
即便如此,歌词也确实也没啥太多好说的。整首歌是非常美国高中teenager风格的。没有表情的表演配合夸张的动作,夹杂着一句“duh”,强行扮酷带着一些羞涩,这不正是全世界很多直男在青少年阶段钟意的类型?在这里要多强调一句,我对“这帮孩子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有绝对的信心,她们绝对可以整出真bad的幺蛾子,但是作为一首国际化单曲,歌里那些让大人听了揪心的事儿可以勉强当作一种渲染而不是陈述 (之后的内容都以此为基调)。
这首歌的音乐录影带也设计的别有用心。睡眼惺忪的状态配合颇为卡通的服装道具,夸张的动作,这世界就是他们巨大的游乐场。这样的对比让所谓的叛逆变得可控,有安全感。再折腾也折腾不出圈,更加容易惹人喜爱。为什么所谓“娇嗔”可爱?一个道理。歌中的状态离现实的生活似远似近,给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模仿的对象,将信将疑的参考,或者是遥不可及的“我不能成为的”偶像。
Billie的其他歌也随便听了两下,感觉没有这个好。
在这里可以给她提供一个小贴士。年少成名,难免招惹是非。天性释放产生了优秀的作品。但是天性是有限的,青春也是有限的。才华是一种消耗品。其实她的风格更像是一种人设。这样的人设可以和各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元素结合。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和叛逆很容易捧红这类歌手。江山带有才人出,上一个类似的偶像,大概就是伴随我们长大的鉴婊大师。她俩的扮酷颇有雷同,对世界充满自信判断,以简单直接为选择标准,莫名其妙的叛逆(自我的重塑),性别淡化。
我相信这两位都没有在她们当红之时扮演这种角色,她们都在stay real。但是这种所谓的stay real事实上也是一种扮演,扮演心中那个酷人。所谓“我觉得我应该这么想那我就这么想”是也。这里我不是在否定这种“扮演”,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好或者坏;思想和行动)的必经之路。手段无对错,只是这种标榜放在娱乐圈和娱乐产业里也许有那么一丝丝做作的嫌疑。但是我认为这还真不一定是娱乐公司包装的结果,毕竟美国孩子可能真就他妈那么淘。估计她爸现在在家没事就得说,“瞧把你能的”。即便不是如此也无可厚非,毕竟business is business,人社套路早已被滥用,在这不加评论,但是需要强调,持续的扮演一定会修改自我。
在这插一句胡乱感慨,对比艾薇儿和碧梨的歌词内容,让我为北美地区的基础教育深深的担忧。
树大招风,在没有完全树立稳定的价值观世界观之前,Billie的感情,私生活,和与粉丝的关系必将成为焦点。现在互联网makes one cuter,但是一旦出现颓势,极高的期望带来的反差会让他迅速地吞噬一个人。
说实话,一般来讲,这种天赋型选手的"使用年限"并不长。我相信她如果想火过19岁(持续火过两年),必将经历很多人生的波折和曲风上的转型。看网上说Billie是洛杉矶人,长在名利场可能会对她有一些帮助。但是很多时候所谓的是非确实无事生非。毕竟大量的娱记和媒体从业者需要吃这碗饭,需要一些谈资,另外现在流行音乐的迭代实在是太鸡儿快了。甚至从某一个角度可以说,对话题的需要也是碧梨走红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instagram是不是也需要大家和明星互动。
事物的美好有时需要时限。老夫聊发少年狂,碧梨尚未熟透。
Duh,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