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不好,其实你都知道
即使金曲30颁奖礼还有一个月才会举行,但梁静茹的这张已经敲醒了金曲31的提名。
梁静茹的新专辑,概念灵感来源于海明威的《The Sun Also Rises》,直译为《太阳如常升起》,被用在梁静茹新专辑的副标题上,同样也是专辑里的一首时长很短的歌。
海明威的这本小说名字,之前还被大导演姜文拿去,拍了一部四个小故事堆积组合的电影,当然这里不再赘叙。
chapter 1.太阳如常升起前,把回忆收拾干净
用专辑里的两首同名歌曲,堆积在一起形成专辑的名字,在梁静茹的作品中并不是头一次。她的第四张专辑《Sunrise,我喜欢》就用了这样的创意。
在听新专辑之前,我个人也推荐先重温这张。一方面是因为专辑同名之一的《Sunrise》里也有“太阳升起之前”的歌词,另一方面是回想起来听到的第一首梁静茹,就是这张专辑的另一首同名《我喜欢》,这两首歌交织成为梁静茹音乐生涯里,忽冷忽热的两首作品。
如今重听整张专辑概念合成,其中最出名的那首《分手快乐》,歌词出自姚若龙之手,是成就梁静茹在《勇气》之后,《第三者》之前,本格派疗伤系情歌手的最开始。歌词里最妙的,其实是“我”泡咖啡暖手挡你心口的风,“你”却只想吹吹冷风。
在这首歌里,这样的“分手”其实是一种无法对等满足的“放手”,而更妙的是,这首歌为梁静茹的“疗伤系”歌路开启了一个模糊的边界,即为既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代入,又可以用第三人称开解,后期所有的流行金曲不外如是。
chapter 2.我好吗?在日常里闪烁着微光
梁静茹这次新专辑的前两首主打歌,最后的歌词落点部分都有点可怜有点惨。
《微光》写的是女生有一天回到家,过着平凡的日子体悟着小幸福,在这种平淡的生活里看着自己的另一半妥帖的在旁边,有一点心安但又有点失落。结果突然有一天回忆起当初年轻时和喜欢的人,去山里看萤火虫,等山顶的太阳升起,连埋怨对方撑不住在打瞌睡,如今回忆起来都觉得好开心。
这首歌很妙的一个地方是,它并没有指出“如今的另一半”是不是当初那个人,但又把爱情细化比喻成在沼泽中被人发现时的心满意足,也许爱情真的是能够让人感到水深火热的不适,但人们需要这一点点不适,好让自己不那么麻木。 所以“爱情在沼泽里曝光,感情是电视的荧光”,都是需要的,大概也都是无法同时间兼得的。
而《我好吗?》是一个疑问句式,歌曲一开始就写了“我们不再见了,自顾自活着”。其实就是这张专辑中情感面的“正在进行时”,推动发生的,是对方某一天突然又出现,扭头忽然冷不丁问了一句“你好吗?”
面对昔日恋人的问话,说内心毫无波澜一定是假的,但是因为时间不会骗人,过了这么久心还是沉淀了一些。歌词里黄婷写的最好的一句,是“不是心不死,还留你一个位置,只是呼唤过的名字,要怎么从回忆的固执,彻底消失?”这是一个反问句,我听过一个爱情的结论,说的是在爱的时候全力以赴,往往在失去的时候,失望的部分也会少一点。这可能是某部分人的爱情观,但《我好吗》这时候最惨的部分是,对方问完这句话就消失了,好像这次的再次出现就是一个梦,或者是自己的一个幻觉。
但是由“我好吗”引申出来的,其实是内心深处的自己投给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到底好不好?然后这个“我”一直想啊想,某天终于想清楚了,要学会先爱自己,才能Move On爱别的人,但这首歌最精彩的部分,同样也是最后一句,“我很好,说给昨天听,跟今天一言为定,换一张明天的风景,自己和自己通行”,这是说服了自己的接受和放下。
但最后心又反复折磨自己,也许是最后一次,提出一个无人回答的问句,“我好不好,你还在乎吗?”最好的结局就是,“我”也不再在乎对方在不在乎了。这就是真的放下。
《我好吗》像是一句没答案的话,因为回答什么都是假的。而《太阳如常升起》则解释了“好”或“不好”都并不是一件坏事。重要的是:在太阳如常升起的每一天,我们有努力活得火热,也过的“真实”。
chapter 3.慢冷的人习惯自我折磨,先不爱的人先脱身
专辑里有两首歌是游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梁式情歌”,同样也是痛彻心扉。
一首是先有词后又曲的《类情人》,这首歌写的是“当你情愿去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其实是一个很可怜卑微的处境,但对于你来说“乐在其中”。这其实也解释了,爱最真实的时刻,其实就是“一厢情愿”,只在乎付出而不求回报,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愚痴的行为,但对自己来说“很享受”,对我来说更像是《茉莉花》的后续,过了这么多年所谓爱还依然是那个意思。
姚若龙真的是后梁静茹情歌时代的一把好手,能在《慢冷》这样俗常的中慢板抒情歌曲里,塞进这么一套“先主动的人最容易抽身”。开头就写了沉默相对,是“不再有话说”,这是情感上不对等的错位。
在感情的世界里,施与受在彼此双方的拉扯中,始终无法到达平衡,是开始的火热,对上了没办法抽离的苦楚。并且他还用“这世界大的让你很难不旅游”戏谑了一把押韵的梗。梁静茹特别强调了这首歌,姚若龙老师想要表达的不同,其实给我的理解就是,有时候在爱里,我们很想做主导者,但总还是要学会被动承受一些东西,像是放弃了自己的自由。
当一段感情接近尾声,不如就放对方重回自由,毕竟这个世界大到无边无际,想要探寻和查明的部分,不如就趁着还有机会,彼此都能再去“鱼儿水中游”。这两首歌前者写陷入感情世界里“后知后觉”的那个人,其实往往更难以脱身,别人常说“慢热”,当一段感情逝去的时候“慢冷的人”可能要过好久才“退热”,这个温度可能一辈子就没有变。
chapter 4.面对面坐着,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专辑的另一个关键词,隐藏在彼此“你问我答”式的名字呼唤。不管是《我好吗》中曾经呼唤过的名字,还是静茹自己填词的《平行时空》里,“你的名,唤你的姓”。到小寒和韦礼安干脆直接写了一首《以你的名字呼喊我》。
有一本同志小说《 Call Me by Your Name 》,被拍成电影翻译而来的名字就是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在针头边互换了自己最亲近的名字,而小寒的歌词里,这段爱情被诠释成一段非常成熟的感情,因为是“没遗憾的”,最后发现“以你的名字呼喊我”,在对面的人,其实是是自己。
在梁静茹的音乐情歌哲学里,爱不爱是一件过分客观的事情,但“不能不去爱”又是一件很确定的主观事件。缺憾迸发美丽促进,人生就更有所意义。小时候唱情歌很希望对方可以明白这透过词曲折射出的情感,现在觉得没人能听懂也就如此了,因为这不是一个必须要被爱的时代,但却是一个学会自爱的时代。
5.完整的我,有爸爸的梦才有静茹的歌
特意飞到台北去听静茹的新专辑,听歌会一开始的纪录片是静茹和爸爸,其实唱歌也是爸爸的梦想,静茹现在实现了。专辑里最后那首《完整的我》,就是写给爸爸的,那句“如果没有你,所有华丽都显得更寂寞”,让人觉得温暖又感伤。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常常在收到很久没见的朋友,或昔日恋人的关心,也许通常作为打开话题的就是一句“你好吗?”这句现在看来非常客套又难回答的话,相信在听完这张专辑以后,笃定对方会问出“你好不好?”的问话,就该从容去回答“我好不好?我想你都知道。”
这张专辑其实可看作是一个对生而为人“孤独”常态的接受,或者说专辑名早已透露出这或许是一个设问句式的“自我安慰”。当然它有很多反语,也有很多逻辑上的巧思,是一张非常“慢热耐听”的专辑。就像是这张专辑传递的信息,“一切都会过去”。
我们常常会提醒别人“对自己好一点”,但最重要的是你有让自己“真的”好一点。也许有时候你没办法放下,那不如就此这样,因为好不好这个“当下”的时刻早已经过去了。
海明威的那本小说里,有一段话很经典:我并不在乎这个世界怎么样。我一心只想弄明白究竟该如何生活在其中。假如你果真弄懂了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你说不定也就能由此而得知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不同的青春,同样的迷惘。然而,青春总会随成长过去,迷惘也终将散去。就像黑夜过后,太阳如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