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下来感觉就是很纳闷儿

从专辑释出到现在,时不时会翻出来听一下。 我是对花的姿态三部曲的印象非常好,演唱会也看得过瘾,得知有新的系列,就想说认真听一下。 虽然我觉得“四部曲”有点怪怪的,因为苏打绿春夏秋冬四部曲就很烂,而且我就想不通四张专辑要出到什么时候去。
这张第一印象就是像海绵掉在水面上,没声音、没水花,漂了一会弄出了些涟漪就自己沉了。 感觉陈老师整张心态平和的不得了,待在沙发上好像也没有特别想要被拯救。
看完这次漫漫长夜20演唱会才买了唱片。 因为关于这次演唱会,我整个就是感觉纳闷:小虎竟然不在舞台上、编曲基本都照本宣科、歌迷明显“上了年纪”、歌单顺序乱七八糟没逻辑、混响重到像火车过山洞、歌手衣领实在太低……一切都怪怪的。 因为太纳闷就买了唱片。(才发现后面还有一首歌……)
《伤害》是绝对很爽的,没有其他的词汇就是爽(请给我一件爽哥的T-shirt,大家还记得爽哥吗);
《小船》算是有趣,有一些the verse的基因、有一点像不太开心的许哲佩、结尾有一句俏皮的punchline:“如果魔鬼离开了我,天使也不会再停留”。讲到歌词,应该算是这一张最令人措手不及的部分,抽象的符号和情绪变成了浅显的文字游戏。最明显就是《沙发海》:“世界杯足球即将开打,我一个人享用舒服的禁区”、“还好你留下了 使用孤独的说明书,可是你带走了 躲开寂寞的指南针”,没有任何想象空间,我还以为是陈信延在写;
《残缺的彩虹》和《华生》我可能听一万遍也get不到。前者就不是写给同志、后者也不是写给歌迷,因为我一个铁铮铮的同志歌迷就是完全没有共鸣。我想说这两首就是卢广仲的歌,从词到曲从头到脚都是,请标上作词讨海人或者威廉霍华然后还给卢广仲谢谢;
《台北某个地方》,自从演唱会上每次老师唱“有人在吗?”,铁肺歌迷就会大喊“在”(每一次,every time)之后,我就觉得摆脱不掉喜感。这种互动真的太可爱了。但当然这是一首好歌啦,从编曲来说应该算《旅行的意义》的续篇,因为弦乐太呼应了。旅行到他方,为了逃避和追寻;转一圈回到家乡,曾经想要逃离的地方,却发现已经没有人回答……
然后就到《沙发海》了,人过了40岁就是会重复自己20岁做的事情,想说再重新看一遍世界,用不一样的成熟和眼光,搞不好这个世界就又是新的。但事实人上了年纪就只是在求证自己已经认定的东西而已啊!(就像这张专辑一样)
《跳舞吧》值得loop一百遍,尤其是“活着没有目的,死了才值得”,拖了一会才唱“可惜”,拖了一会又唱“不可惜”,到底可惜还是不可惜,有一种很写实的club感;
然后就《她说》,《她说》……真的很好听,很精致,很像《时间的歌》的B面,“直线”这个词实在太漂亮了,真是整张专辑的巅峰;(但我也不相信这个“她”是别人,承认吧陈绮贞!)
《变色龙》应该算降维版本的《狂恋》,就是一巴掌把《狂恋》从立体拍成平面了;
《观察者》有一种赶着把这么多歌词唱完的急促感,歌词里面有9个“你”,8个“我”,最后还出现了“房间”、“孤独”、“漫漫长夜”、我是有点困惑到底在观察谁;
《神魂颠倒》是一位想象中的叫Kim的都市女性的歌。我是想问到底哪位都市女性会叫Kim???然后这首歌整个就是《普鲁斯特行动》的序篇啊。(你别再骗我了!)
其实关于“观察者”这个角色,反正我第一个就想到《战神卡尔迪亚》,是真的观察力爆表,陈珊妮又不是上班族,怎么写出来的这么精准的社畜赞歌。陈绮贞要当观察者我真的感觉就是纳闷儿,因为你窝在沙发上观察别人就是很没说服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