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DIDO唱歌
Dido,女。原名,Florian Cloud De Bounevialle Armstrong。籍贯,英国伦敦。出生年月,1971年12月25日。星座,摩羯座。三围,不详。
许多了不起的人物都是在五岁的时候崭露出日后的天分的。五岁那年,石破天偷了一个藏着玄铁令的烧饼,后来他成了一代大侠;五岁那年,DIDO偷了一台录音机,后来她成为响彻全英的音乐才女;五岁那年,我偷了邻桌小朋友的一个糖果,后来……后来我就胖了很久……
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在那之后DIDO就再没干过这事儿,因为她不需要再靠偷录音机来接触音乐了。六岁时,DIDO就进了伦敦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音乐学校就读;十岁,已精通钢琴、小提琴演奏;十六岁,便混迹于伦敦各乐队中;十八岁时,就拿到了钢琴 ﹑小提琴的硕士学位并参与英国古典乐团的巡回表演;但直到1995年,她加入由她那同样著名的老哥Rollo组建的电子乐队“Faithless”后,DIDO的音乐才华才被流行乐界所了解。
1996年,Faithless发行了第一张专辑“Reverence”,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张,1998年,在推出乐队第二张专辑《Sunday 8pm》后,集词、曲、制作于一身的DIDO开始推出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No Angel”。这张专辑最初由英国Cheeky Records唱片公司发行,1999年儿童节,曾经打造出惠特尼·休斯顿、唐妮布蕾丝顿的Arista唱片公司将“No Angel”在美国重新发行,DIDO才真正在全球大放异彩:登上Billboard排行榜长达48周仍留在十大,先后在三个国家成为销量排行榜冠军,在九个国家打入前十,全球销量超过1200万张;后来这张CD中的“Thank You”一曲被痞子阿姆的单碟“Stan”收录,结果在“No Angel”推出两年后又再掀销售高潮,还登上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第四位,尽管这多少有点沾了阿姆的光的嫌疑,不过DIDO心底没准儿对阿姆根本就不屑一顾,一唱绕口令的混混居然红成那样,美国人就是没什么文化。
最早听到DIDO是几年前在海淀图书城二楼的一角,远处传来一个慵懒的女声,漫不经心却充满诱惑,循声而去便发现了“No Angel”,看了厂牌之后,本想回去载MP3下来听,搜了半天居然没搜到,便搁下了。再次听到是在一个台湾佬的论坛里,于是发粪涂墙终于把整张CD给DOWN了下来。
许多大尾巴狼总喜欢把DIDO和Sinead O'Connor相提并论,我觉得根本就是放屁,DIDO和Sinead O'Connor压根就是两种音乐两种人。早期的Sinead O'Connor就像愤怒的不良少女,压抑、抗拒、反叛;到了“Universal Mother”时,已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母亲,反思、忏悔、歌颂,这也是我最喜爱的一张专辑;今年复出后刚刚推出的Reggae专辑“Throw Down Your Arms”,整个就成了一虔诚的教徒了,让你完全难以想象这就是当年唱“Fire On Babylon”的那个假小子。
复出之前的Sinead O'Connor我行我素、自由不羁,音乐更是充满爆发力,喜欢她的人爱乐及人,讨厌她的人则嗤之以鼻。DIDO则不同,完全符合主流社会的好女孩标准,聪明、健康、良好的教育(好像除了音乐硕士学位外,DIDO还拿过法学学位);在音乐上,DIDO就像一个玩弄音符的女巫,迷幻音乐、摇滚乐、爵士乐,到了她这全都任由摆布,而且在DIDO独特的带有漂浮感的嗓音控制下,全没了颓废、嘈杂、拖沓的感觉,即便是忧郁也是温和、闲适、轻描淡写的。
至少在听完“No Angel”的“Honestly OK”之后,你就会同意我的说法,而不是那些乐评人的扯蛋。
有些歌手只适合在录音棚里暗爽,不适合在体育馆里High,不是说他们出不了大场面,而是他们的声音,根本就不需要现场的欢呼和尖叫来烘托,那里属于U2、伍佰、瑞奇马丁,不属于DIDO。尽管在Faithless时,DIDO就是个电子乐高手,但是她若能只抱着木吉它静静地一个人弹唱,感觉也许会更棒。
许多了不起的人物都是在五岁的时候崭露出日后的天分的。五岁那年,石破天偷了一个藏着玄铁令的烧饼,后来他成了一代大侠;五岁那年,DIDO偷了一台录音机,后来她成为响彻全英的音乐才女;五岁那年,我偷了邻桌小朋友的一个糖果,后来……后来我就胖了很久……
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在那之后DIDO就再没干过这事儿,因为她不需要再靠偷录音机来接触音乐了。六岁时,DIDO就进了伦敦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音乐学校就读;十岁,已精通钢琴、小提琴演奏;十六岁,便混迹于伦敦各乐队中;十八岁时,就拿到了钢琴 ﹑小提琴的硕士学位并参与英国古典乐团的巡回表演;但直到1995年,她加入由她那同样著名的老哥Rollo组建的电子乐队“Faithless”后,DIDO的音乐才华才被流行乐界所了解。
1996年,Faithless发行了第一张专辑“Reverence”,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张,1998年,在推出乐队第二张专辑《Sunday 8pm》后,集词、曲、制作于一身的DIDO开始推出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No Angel”。这张专辑最初由英国Cheeky Records唱片公司发行,1999年儿童节,曾经打造出惠特尼·休斯顿、唐妮布蕾丝顿的Arista唱片公司将“No Angel”在美国重新发行,DIDO才真正在全球大放异彩:登上Billboard排行榜长达48周仍留在十大,先后在三个国家成为销量排行榜冠军,在九个国家打入前十,全球销量超过1200万张;后来这张CD中的“Thank You”一曲被痞子阿姆的单碟“Stan”收录,结果在“No Angel”推出两年后又再掀销售高潮,还登上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第四位,尽管这多少有点沾了阿姆的光的嫌疑,不过DIDO心底没准儿对阿姆根本就不屑一顾,一唱绕口令的混混居然红成那样,美国人就是没什么文化。
最早听到DIDO是几年前在海淀图书城二楼的一角,远处传来一个慵懒的女声,漫不经心却充满诱惑,循声而去便发现了“No Angel”,看了厂牌之后,本想回去载MP3下来听,搜了半天居然没搜到,便搁下了。再次听到是在一个台湾佬的论坛里,于是发粪涂墙终于把整张CD给DOWN了下来。
许多大尾巴狼总喜欢把DIDO和Sinead O'Connor相提并论,我觉得根本就是放屁,DIDO和Sinead O'Connor压根就是两种音乐两种人。早期的Sinead O'Connor就像愤怒的不良少女,压抑、抗拒、反叛;到了“Universal Mother”时,已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母亲,反思、忏悔、歌颂,这也是我最喜爱的一张专辑;今年复出后刚刚推出的Reggae专辑“Throw Down Your Arms”,整个就成了一虔诚的教徒了,让你完全难以想象这就是当年唱“Fire On Babylon”的那个假小子。
复出之前的Sinead O'Connor我行我素、自由不羁,音乐更是充满爆发力,喜欢她的人爱乐及人,讨厌她的人则嗤之以鼻。DIDO则不同,完全符合主流社会的好女孩标准,聪明、健康、良好的教育(好像除了音乐硕士学位外,DIDO还拿过法学学位);在音乐上,DIDO就像一个玩弄音符的女巫,迷幻音乐、摇滚乐、爵士乐,到了她这全都任由摆布,而且在DIDO独特的带有漂浮感的嗓音控制下,全没了颓废、嘈杂、拖沓的感觉,即便是忧郁也是温和、闲适、轻描淡写的。
至少在听完“No Angel”的“Honestly OK”之后,你就会同意我的说法,而不是那些乐评人的扯蛋。
有些歌手只适合在录音棚里暗爽,不适合在体育馆里High,不是说他们出不了大场面,而是他们的声音,根本就不需要现场的欢呼和尖叫来烘托,那里属于U2、伍佰、瑞奇马丁,不属于DIDO。尽管在Faithless时,DIDO就是个电子乐高手,但是她若能只抱着木吉它静静地一个人弹唱,感觉也许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