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行装 奋不顾身——【流浪者之歌】

前日,在朋友的邀约下,勒文在剧院欣赏了一出音乐盛宴。一位年仅10岁的小姑娘用小提琴所演奏的世纪名曲——【流浪者之歌】,让勒文感觉到“自己真的是老了”如果此时此刻,再不努力的话,很快就会被这些后辈们完全超越,到时候大概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靠着自己的年岁,倚老卖老。不过,勒文相信,时代绝对不是靠老年人来推动的,年轻人依旧会是先驱者,逐梦者。为此,勒文在今天的乐评开始之前,先小小的为自己打一个广告“自本周起,勒文每周更新一篇【伊勒文的音乐设计与未来音乐发展猜想】欢迎各位先驱者,逐梦者,音乐爱好者来留言,讨论!” 回归主题,今天要分享的音乐是【流浪者之歌】,这首作品出自19世纪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之手,又名【吉普赛之歌】(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流浪者之歌】不是指单个的流浪者,而是指流浪民族——吉普赛人这一群体,故又名【吉普赛之歌】)。吉普赛算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民族之一了,他们天性放荡不羁爱自由,只要他们居住的地方发生战乱,那么行吧,一个字“跑”反正腿是长在自己身上的,自己想跑就跑。重点在于,他们不是一两个人跑,而是一个村庄,一座城市,甚至整个民族大家一起跑.........我打不过你,我跑还不行吗?就是因为吉普赛人经常拖家带口,举族迁徙,所以,他们在欧洲,西亚,中亚甚至南亚地区都很不受当地土著的待见。最后,只要是他们曾经迁徙过的国家都在有意识的驱赶和排斥他们。emmmm,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啊! 扯多了,就勒文个人的情感而言,这首作品虽然技术难度,情感刻画要求较高,被誉为“小提琴大师的敲门砖”。能够没有什么瑕疵地演奏出这首作品的乐者,基本上算是小提琴大师级别了。曾经有两位久负盛名的小提琴大师在争夺世界第一的时候,就是演奏的这首作品,至于孰高孰低,就勒文而言,实际上两人是不相伯仲的。海菲兹年长,且身体健康,无论是技术,经验还是境界都不是帕尔曼(小儿麻痹导致终身残疾)能匹敌的。所以,自然成就了海菲兹20世纪第一小提琴大师的地位。 这首作品的情感涌现,勒文认为大致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子,偏悲凉以及西亚风情,和吉普赛人的原住地——伊朗的音乐风格颇有相似(目前暂时没有证据确定吉普赛人源自伊朗,只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大概是他们搬家搬的次数太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的人了)。整体音色偏暗淡,似乎是在预示主题。Emmmm,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啊。第一段呈现较为缓和,平稳。没有战乱,纷争,吉普赛人就可以从事他们喜欢的浪漫与自由,不受环境约束的解放自己的天性。第二段——搬家,音乐变得急促起来,让人神经紧绷,与第一段中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要来搞事情了,大伙儿一起搬家吧!”so,吉普赛人举族迁徙,离开了他们曾经的家园。第三段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讲述的大概是吉普赛人的集体流浪生活,当现居地发生战乱,纷争,或者是当地土著直接驱赶他们,那他们又得搬家,寻找下一个可以接纳他们的地方。尾声就比较有意思了,作者似乎在告诉听众,他们还没找到自己的新家,所以需要继续流浪下去。 当代的很多青年就像是吉普赛人一样,可以因为房租,感情,家庭等各种原因,搬家,搬家,再搬家......当代青年比吉普赛人好的地方在于,有一天累了,拼不动了,想休息了,还有一个故乡可以回去。我们控制不住时代的脚步,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脚步。若是有一天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即使离开也没有什么好丢人的“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了”。而当我们现在还有精力的时候:那就收拾行装,奋不顾身吧! 音乐设计师——伊勒文 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