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不忘初心”绑架别人的人生了

4月12日,因为工作到深夜,没能再做到凌晨爬起来看Boy with Luv的发布,一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翻身拿手机,看完MV之后我的心情是:“啥……这是啥……这就完了?”,“这pre-chorus是什么鬼,怎么能这么难听?”,“粉得我眼晕”,“把Halsey远程弄来当彩铃用是显得大黑特有钱吗?”,“舞呢?舞在哪儿呢?!”……然后陷入沮丧,一天都提不起精神来,觉得自己被亏欠了。这种沮丧是可以理解的吧,Intro是那样原汁原味的南俊原汁原味的嘻哈防弹,让我们误以为他们真的要回归到根子上了,又要狠狠地嚎,狠狠地青春了,结果却是我被狠狠地打脸:不,回不去了,你别傻了。
作为高龄男粉,在饭圈里唯一的长处算是慈父般的耐心,于是我没有第一时间写长评,也没有写短评,因为我知道在看到live之前评价防弹是没有意义的,我当然也想再听听RM及其他人自己的评论。昨天在车里仔细听完了几遍PERSONA,深夜里在网上偷着信号,卡顿着看完SNL,浅睡眠了一整夜,早上补看了高清版的SNL现场Mic Drop,觉得心平气和了,然后爬起来写下这些字。
我觉得豆瓣这里有些评价着实是不公平的,而且是逻辑混乱的,举几个例子。比如,批评他们现在是流水线了,其实前n张专辑制作人翻来覆去不超过三个人(Pdogg,Slow Rabbit及其他),真要说流水线,这才是真的流水线生产,只是他们还存了点善意,刻意弄得让你听不出来罢了。比如,说Boy with Luv是欧美好些年前流行的了,Funk Pop现在跟风也跟得难看,那照这思路,欧美流行什么就赶着做什么,这样反倒不是流水线了?还有说合成器声音难听忽进忽出的,那其实是特意模仿七十年代音乐,和主打的视觉风格是统一的;当然,少不了批评他们现在忘了初心了,不努力做自己做音乐了,非要这么说的话,花样年华三部曲的时候就已经不是Old School Hiphop了,那会儿也有嘻哈粉会抱怨吧,然而没有转型哪有今天的防弹,那为什么再转一次就不行。
大家都得摸着良心说话,KPOP工业有那么多男团女团,转型是求生存,转型才能长红。一些红极一时的老团倒是不忘初心,回回做出来的都是韩流标配,粉丝人数基本和颜值水平一并衰变。一些新团倒是推陈出新,一次comeback比一次咋呼,上了舞台才发现仍不过是漂亮的牵线玩偶,虚张声势的好像自己是王一样有什么意思。防弹之前几次转型都成功了,如今又大变样了,关键不在于你我的感受,如果你还对他们有兴趣,那应该咂摸的是:专辑出来了,是长这样的,大黑和防弹到底想干什么。
往浅里说,PERSONA的意图很明显:妈妈,我们要拿格莱美。
别的都按下不表,我们先说战略问题。去年拿着诚意满满的LY:Tear去申报,以防弹那样的声势,最终收获一个最佳包装奖。回过头来看看2018年那些被提名的最佳流行人声专辑:Shawn Mendes, Ariana Grande, Taylor Swift, P!nk, Kelly Clarkson, Camila Cabello,人气上和防弹差的不多吧,不说别的,防弹的艺能真的那么不如Shawn Mendes吗,为什么他能提名有技术含量的音乐奖项,防弹却只能拿一个“你的盒子真漂亮欸里面这个小贴纸好有心呐”奖?他们肯定是不甘心的,因为我也不甘心。Teen Pop全盛的千禧年前后,Backstreet Boys和NSYNC也是接二连三的拿提名的,可见这个差别不在于是不是坚持初心或者艺术感爆棚,大黑拿《Wings》来申报格莱美就会得到提名吗?真不见得。
格莱美是个音乐工业的奖项,奖励的是艺术工程师,所以防弹要拿到提名最显然的捷径,是割舍原来的制作班底,来一次欧美人为主的换血。
于是这就有了PERSONA。专辑从制作成员上来看,大体可以切割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洋气”的部分。两首迪士尼片尾曲样式的Mikrokosmos和Jamais Vu是ARCΛDES制作的,词曲也基本他俩(Max Graham和Matt Thomson)主导参与,风格其实是统一的;Make It Right找的是Ed Sheeran和Fred Gibson,后者2018年Shawn Mendes的专辑、Jesse Glynne的专辑、2015年Ellie Goulding的专辑他都有份,清新流行的路子是一贯的;至于Boy with Luv,主要参与的外国人是Melanie Joy Fonata,她还参与创作了田柾国之前的Euphoria,从旋律上两者还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一拨人,也就是让很多人感到洋气过度“这还是防弹吗?!”的原因,我也没法一上来就欣然接受。然而在VLive首发式上,忙内线清一色地偏向这一卦音乐,可见这种换血不是单纯为了跪舔市场被迫无奈的,而是含有年轻成员们自己的艺术诉求的,金泰亨对Mikrokosmos的热爱绝对是真诚的,我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田柾国,之前就一再地站那些我最烦的歌(比如So What、Best of Me),这种趋势不是今天才有的。我也不会天然欣赏这样的转变,但你非要说他们忘了初心,那真不是,弟弟们打一开始的初心就是要变成这样的,只是以前轮不到他们说话罢了。
剩下的歌里,Intro的创作者(之一)和制作人Hiss Noise参与了自恋三部曲全程,还为RM的solo专做了Moonchild和Forever Rain,可以说是RM的长期搭档了;Dionysus的制作班底是最保留防弹起始风格的,因此也是老阿米们的心头好,其实放在这张专辑里颇为违和,压轴倒像是万般挽留老粉的意思了。至于HOME,是本专中我的最爱,制作班底基本是一小半外国人一大半韩国人,防弹的Old School王牌还捏在手里,但是编曲上又够电够时髦,算是拿捏的比较好的,要是少点autotune就更好了。
在Vlive首发式上,RM最喜欢Intro,Jhope最喜欢Dionysus,Suga最喜欢HOME,一点不意外,但也还是让我吃了定心丸的。这就是防弹现在的审美了,取向上有冲突,但你也不能摁着弟弟们不让他们长大吧。人长大了就会有主意,主意多了就会有分歧,有分歧了还能在一起愉快地合作、创作、甚至生活,这本身就已经是人生中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往深里说,PERSONA又好像在暗示别的意思。
那天我在床边听的PERSONA,和我在车里听的,不是同一张专辑,因为它是为美国市场打造的,所以它需要在特定的、属于美国的生活情境下才能充分地展开。我能想象白人小妹子们春假路上对着Boy with Luv摇摆的身影,或者躲在车里大声播放Jamais Vu泪流满面捱过失恋的情节,所以在车里听它,开在那样的美式大路上,忽然就没那么突兀不合了。一小半的防弹本来就心心念念想要成为美国艺人,如今换了血,做了一张地地道道的美国专辑,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实现,感觉比LY:Her那样的半吊子其实强了不少,至少是挺直了腰板做美国人了。
但是Persona是人格面具,面具即是讨好,意思是他们也知道放在这张专辑里的歌,多少是包含着虚伪的。是啊,Boy in Luv的编舞刻意简化,简化到硕珍大哥可以站C位,还不是为了让那些标志性的动作上抖音流传。刻意简化的hook,口水到让人头疼,还不是为了登上美国的广播电台,毕竟广播播放直接决定榜单排位。但是一些阿米们觉得是他们变差了,变得没有诚意了,行程满到连舞都跳不齐了,你们仔细想想Fake Love,想想IDOL,这可能吗?
一切都是有诚意有预谋的,就连没有诚意也是。Suga说这张专辑他做的特别高兴,特别放松,觉得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大家肯定会喜欢的,这话断然不是套话假话。PERSONA是公司用来冲格莱美的,也是防弹治疗抑郁自救用的,不把一些东西打碎,它就永远是束缚,打碎了也就打碎了,其实根本也没什么。只是别再用“不忘初心”去绑架你我曾经喜欢的艺人,自以为是到想象他们会为了老阿米而放弃金唱机,不存在的。拿得起才能放得下,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得先看着他们拿起,你才能要求他们放下。不然,你和苏•“我对你太失望了”•“你们能不能让我省点心”•明哲有什么区别。很多时候,不是别人变得讨厌了,而是我们不知不觉地抢着先地变成了我们曾经讨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