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杨千嬅的一张大碟——专辑01 杨千嬅《Miriam》


杨千嬅是我最爱的粤语歌手,而这张《Miriam》是杨小姐专辑中我最爱的一张。转会新艺宝,使得千嬅超过1年时间未出新碟。彼时粤语歌坛众星都颇为高产,1年的出碟间隔已经长到千嬅有些不习惯。这张精心准备的专辑,云集了林夕、黄伟文、雷颂德、C.Y.Kong以及「人山人海」等强大的创作班底。尽管已足够优秀,但2001年亦是陈奕迅的一个巅峰年——Eason的大碟《Shall We Dance? Shall We Talk!》横扫了年底各项唱片大奖。
这张取名于自己英文名的专辑,其背后的故事很吸引人。这张专辑是杨千嬅和黄伟文事件的开端,也是《最佳损友》《最好的债》《最好的》三曲的源头。林夕和黄伟文掏心掏肺地给千嬅写出了《姊妹》和《野孩子》,千嬅则挑选了林夕填词的《姊妹》作为主打歌率先派台,并在年终颁奖礼上斩获3个台的十大金曲, Wyman的《野孩子》成为遗珠,只拿了1个台的十大金曲。千嬅的「偏心」让她和Wyman的友谊生隙,此后两人渐渐陌路,直到几年前两人才冰释前嫌。

《热血青年》是专辑的第一主打歌,一首带有摇滚元素的快板小品,开头连续6句「错」字开头,表达自己对于感情已经「不够电」,不再是伴侣期待的「热血青年」,而「只想相爱 不想伤身」。《照相本子》由彼时刚刚出道的林若宁写给千嬅,以旧照的角度切入旧恋情,是千嬅早期非常纯熟的轻松可爱曲调风格。
《姊妹》和《野孩子》两首歌在专辑里前后相邻,而千嬅选择《姊妹》派台在先的原因或许更多也是姐妹之情。千嬅最好的朋友钱文璟即将举行婚礼,新郎正是《姊妹》的作曲人C.Y.Kong,C.Y.Kong也表示这是一首写婚礼的歌,于是千嬅将这首很有纪念意义的歌曲送给了新娘钱文璟。写到这里,不难发现这场「风波」的起因,或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要给林夕和黄伟文的两首倾心之作评个高低,大可不必,其实两首词恰恰展现了杨千嬅的两面——「柔」与「韧」。对婚礼,一个渴望如「时装都弃掉 穿一世婚纱算了」,一个冷静如「不等于在蜜月套房游玩过 就可自入自出仙境」;对伴侣,一个是「我总太爱人逼到爱人 变做朋友再变生疏」的紧逼,一个是「朝朝暮暮让你猜想如何驯服我」的桀骜;对未来,一个对幸福充满希冀,「分半点福气给我不准留低我一个」,一个则是略带无奈的洒脱,「我也笑我原来是个天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也不介意」。娓娓道来的《姊妹》和气势夺人的《野孩子》,代表了林夕和黄伟文的爱情观,也写出了杨千嬅「柔」与「韧」的两面。
在两首大作之后,是三首「人山人海」班底创作的小品。早期千嬅的专辑颇为耐听,就在于除了大作,每首小品都很动听,一张专辑听下来不会有切歌的冲动。杨小姐最爱的是紫色,这点同我一样。《紫色》讲的是将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紫色,换掉强调冷静的月白,以期医好创伤。「鲜花改插深紫罗兰 / 四季每日吃鲜葡萄 / 去订制紫调浴袍 / 弹着结他 翻出所有的紫红墙边挂」。一首《紫色》还不过瘾,紧接着一首《深紫色》,于逸尧将爱人的眼神比作深紫色,「深紫色 是你的眼神 / 深刻的 是创伤疤痕」。作为一张处处以紫色为主题的专辑,这两首歌彻底体现了杨小姐对紫色的爱。

《悲歌之王》由林若宁作词,2001年时他刚刚出道填词,正值《K歌之王》大火,林若宁取名《悲歌之王》颇有向师父林夕所作的《K歌之王》致敬之意。这首歌是香港商业2台叱咤903的年度大戏广播剧《鸽子园》的插曲,刘德华、刘松仁、郑伊健、陈奕迅、杨千嬅等人都为这部广播剧献声。林若宁参与了广播剧剧本的创作,故而写出了非常贴近剧情人物的歌词。在采访中他说道,这是第一次为千嬅填词,便从一个粉丝的心态将她过往的词写入《悲歌之王》中。副歌中的「神祇会歧视我 祷告假装听不到」「神祇会惩罚我 好处怎高攀得到」,该会让大家想到她的另一首歌吧。这一首古典而悠扬的作品,非常衬杨小姐的声线,是值得一听的遗珠。
《假如让我说下去》这首歌是我最爱的粤语歌之一,每当前奏的钢琴声响起,就能立刻沉浸入其中。一个台风天,林夕给黄耀明打电话欲倾诉,但黄耀明挂断了电话,并说「想说什么就写成歌词吧」,于是林夕写下了这首卑微的词。让我深深记住这首歌的是2002年的万紫千红演唱会,演唱会中感性的千嬅几乎全程哭着唱完了这首歌,即使放在粤语歌坛,这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演绎,而《假如让我说下去》则成了她最惨的一首歌。
「童话」是早期杨千嬅歌曲的重要主题,一年后的大碟《Miriam's Music Box》便是一张以童话为主题的专辑,而本张专辑里的《河童》也是一首动听的童话歌曲。《河童》和两年前的《木偶奇遇记》有着一样创作班底——「林夕+黄丹仪」。童话并不是孩子的专属,林夕在歌词里写到了「安徒生」「宫崎骏」「小王子」「绫波丽」,配上旋律里的风铃声,颇有梦幻的感觉。

《Miriam》在专辑装帧上用尽了杨千嬅最爱的紫色,梦幻的紫色衬托了杨千嬅亲民少女的形象。专辑外壳与歌词本、唱片融为一体,翻开专辑第一页,便是以千嬅自绘插图制成的立体书页,千嬅亲笔记录下了之前一段没有麦克风的难捱日子。值得一提的是,藏有碟片的信封被贴上了胶带,取出碟片,信封无法完好如初,这样的仪式感或许能让歌迷们更加珍惜这张专辑吧。

这是一张百听不厌的专辑,有名曲,有故事,从装帧到歌曲满是千嬅最爱的紫色,几首歌更是成了诠释千嬅性格的代表作,再加上以自己的英文名字命名,说这是一张最杨千嬅的专辑也不为过吧。
插图及歌词海报底图均来源于互联网
参考:
《黄伟文杨千嬅事件外人围观始末》——豆瓣@yupei 《水瓶座烈女:杨千嬅》from《夜话港乐》——公元1874
欢迎关注「风波冰室」, 粤语歌原创深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