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的天堂之花——给雨生

5年前如果问我最喜欢的歌手是谁,我会说不知道。但如果现在问同样的问题,我会坚定的告诉他是张雨生。他们也许会露出不解的眼神问,张雨生?就是死了的那个?是啊,懒得解释,就像我如今什么都不想解释。我走自己的路,坚持听一个已经走了8年的歌手的声音。 喜欢的太多,口味极杂,自己也经常摸不清自己的想法。从未明确的回答出最喜欢哪一个歌手之类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向很让人犹豫,但当我终于义无反顾地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心情也变得莫名的舒畅起来。 从哪个时间开始遇见张雨生已经无从考证,总之在我有记忆的那一天起,就见过这个长着一副娃娃脸的歌手。开始真正的听他却是很晚了,买他的第一张唱片竟然是97年的最后一张《口是心非》。 这张专辑还没有正式发行电视里就开始播这首歌的MV,那些镜头如今想起来还是清晰异常,一只猫轻轻的拂着他沉睡中的面孔,而他的表情又那么淡定和安详,还有他平静地靠着一面流着血的墙壁,让人仿佛觉得他已经预料到突如其来的死亡。 雨生的声音伴我度过了生命里一个完整的冬天,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情境同一个时间陪伴我走过。第一次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每天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都唱《随你》,那个冬天好冷,坐在教室里看着窗户上的冰花,还有外面白茫茫的操场,还没意识到,从那个时刻起,成长正在悄悄改变着我的未来,不久之后我就开始了至今也没有停下来的行走。想念的时候开始哼《玫瑰的名字》,充满幻想的下午我就听《Cappuccino》,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听《若我告诉你其实我爱的只是你》,还有《爱情的图案》。而五年后当我再一次拿起这张唱片,却只想听《河》。 于是我开始听他所有的歌,惊喜地发现了这是一个早就该属于我的声音,原来张雨生已经有过那么多。他对音乐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忠于自我的表达让我从未感受到那么强烈的共鸣。几乎从来没看过他的访谈类的东西,因此对他的理解几乎完全出于音乐,那种感动是无法言表的,如此炽热和真实的情感洋溢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从未有一个声音可以和我的灵魂贴得如此之近。但我仍愿意相信他的人是静默的,静默的只需要孤独的游弋在自己的空间,然后悄悄地把感动送到每一个和他一样的孩子的梦中。 喜欢张雨生的人骨子里一定有一种天生的忧愁,因为他的一字一句中间都潜藏着敏感的思路和浓烈的情感。台湾从来不缺少有思辨精神的歌手,在那个时期和更早甚至出现过很多,可是张雨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一个。我曾经跟朋友说,听张洪量是把伤口撕开来一个人慢慢的舔舐欣赏,是血淋淋的,但张雨生的声音只会安静的帮你抚平创痛。早期的他依旧带着年轻人的洒脱和热情,依旧可以释放出能融掉冰雪的灿烂的笑容。只是后来的他更内敛了,他换了一个更从容的方式表达。 也许,如果没有仓促的离去,他会做得更彻底,也许也会让人们在某个孤寂的夜里流下最后一滴眼泪,但那时候的他却再也没有纯真的眼神,再也不会把我们感动的心潮起伏。 他就那样走了,毫无征兆的,刚出车祸的几天,电视上很快便出现了给雨生的歌《听你听我》,真是惊叹商业社会的反应速度和情感的廉价。当然它还是彻底的打动了我,即使是赶工出来的作品,依旧每一句都那样揪心而痛。之后的几年里唱片公司总是不忘发一些其他歌手的翻唱和他本人临走前的遗作,上帝把他的走安排的天衣无缝,让人们也总在特定的时间能够想起那个嘹亮的声音。 “当有人欣赏你的作品,很可能他误解了,很可能你对自己经验的挖掘还没有深刻到只有自己理解的程度。”,这句出现在《口是心非》歌页中的话一直写在我的QQ介绍里,不管对他的理解是否是误解,我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张雨生,并偷偷的拾起散落在其中的勇气和力量,继续上路。 经常禁不住地怀疑他是否是上帝带给我们的一份礼物。默默地老去其实也很残酷,只是大多数人不这么觉得。天妒英才,上帝总是不忍心把美好的事物毁灭。 接下来写的一首是前几天说过的,是这两年让我无论是在快乐还是难过的时候都会想拿出来听听的一首歌。甚至想过如果有一天电台不做了,最后一定再选一次这首《我期待》。每次到KTV都不敢点小宝的歌,因为怕自己唱不出他的水平把它给糟塌了,而每次跳过他的名字时都会想到《我期待》。 幻想能否有一天我也能如此酣畅淋漓的唱一首歌,然后坦然而冷静对自己说,我如今也可以骄傲的放弃一切,昂首阔步的say goodbye。 会有这样的一天么?也许吧。 2005-10-27 -------------------------------------- 我期待 / 张雨生 ☆电台第45期☆ 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回来 回到我最初的爱 回到童贞的神采 我期待有一天我会明白 明白人世的至爱 明白原始的情怀 我情愿分合的无奈 能换来春夜的天籁 我情愿现在与未来 能充满秋凉的爽快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前前后后 迂迂回回地试探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昂首阔步 不留一丝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