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人间,情真不言
如我在《三十而慄》的评论中所写,“郁可唯的声音里有种现在歌手没有的东西,这当然不是说她的唱腔老派或陈旧,而是她的声音里,有种万籁俱寂的感觉。似她这等安静含蓄、迎时光而立的声音,配上这种现实的话题,不惧岁月变迁,无畏潮流更迭,一开口便永远扎进你的心里,然后再一点一点将人情冷暖吹到你耳边。这便是能让人流泪的音乐,无论何时再拿出来,都会有同样的酸楚”。
如果说《三十而慄》像一杯烈酒,喝下去直教人肝肠寸断,忍不住骂一句,这该死的人生。那《路过人间》则更像是一种慢性毒药,初时并无异样,越久越觉得人间难捱。两首都是容易引起共鸣的歌,也都是让人流泪的艺术。
罗大佑老师说过,你听一首歌3分钟,你的人生就被改变了3分钟。歌曲是可以影响到听众,使他们集体人格内化的。也许哪天你所经历的人生,就是歌里面唱到的句子。“世上唯一不变,是人都善变”、“路过人间,也才几十年,却为了爱,勇于蹉跎岁月”,这样灵魂拷问般的歌词,不知道有多久没见过了。
我一直毫不吝啬对郁可唯声音与技法的赞美,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她所具备的是一种超乎想象的熟稔,是那种通过十年一日的练习和略显枯燥的重复而达到的一种对技艺的精通,好比职业球员每天在场上训练而形成的肌肉记忆一样。她一开口,就能轻松控制住你的每一根神经,在她独有的音域里熟练而温柔的拨弄。错综复杂的感情,千缠百结的愁绪,在她的声音里都变得那么清晰透明。
这种熟稔,是极度自律反馈出的自由,是千般苦练之后收获的境界,纵然难度可见一斑,但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歌手能到达同样的水平。
而郁可唯最让我感动的,还不止声音,是她的真。
这份真体现在《路过人间》的每一句话里,嗯,每一句话。每听完一句,我都能从里面听出一段真实的经历,我不了解她的过往,不知道她是否对每句话都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单凭这首歌给我的感觉,我相信她是有过经历的。即便中间有几句和整体相比显得没那么纯净,但这才是她最真实的样子啊!情到深处才会显现出这种不稳定,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完美,因为真实产生的不完美,才是距离艺术最近的东西。
有人说郁可唯的live甚至要比录音室的版本还要好,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有一种歌手,是不需要修音的。还是拿国内某大型竞演来举例,去过现场的歌迷应该知道,那些上传到网络上的所谓的live,实际上还是经过一定修音的。但郁可唯这样的歌手,唱出来就是CD。这是对一位歌手最高的评价了。
说到这,其实《路过人间》这首歌还有一个演唱会live的版本。有并列就会有对比,这是人类的天性,不比出个高下誓不罢休。我看过像我一样的路人的对比、郁可唯粉丝的对比、还有一些专业乐评人的对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好像提前商量好了似的,异口同声地认为演唱会的版本要更好一点,而论据,无非“视死如归”等寥寥几个字。
这样一致的论调着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更有人拿出“高度”、“格局”等词语来压人,至于俗雅之分,更是不知从何说起。非要对比的话,从内容的角度,前一个版本是理想主义的爱情,即便飞蛾扑火也让人觉得无限凄美;后一个版本则细化到了每个人身上,或者说是世间男女最真实的爱情。在我看来,这两者只有差别,没有差距,它们在艺术标尺上的刻度是一样的。
而从词句的角度,“视死如归”用来形容爱情的确是一个很美的用法,但“昙花多美”也未必就不好,不能因为一个词的使用频率来断定它的好坏。后一版的歌词,其实给我一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感觉,它说的,不就是我们正经历或将经历的点点滴滴吗?
李健老师说过,一首歌既然能被大众认可,就自然有它的立足之本。郭德纲班主也说过,北京卤煮和四川火锅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这些话自然有些许以偏概全的成分,但也确实能反映一些事实。阳春白雪是艺术,下里巴人也是艺术,你有乾坤宇宙逍遥自在,我在庭除廊庑也过得安稳,偏要分个高下,倒显得格局小了。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这首歌本身。
我仔细看了下,《路过人间》这首歌也是郁可唯第六张专辑的同名主打歌,我觉得这个位置放得很对,虽然还没有看过剩下几首歌的样子,但这首歌的分量是足够的。从目前已经发出来的三首歌来看,这张专辑是有希望在金曲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我所期待的,仍然是她的团队,是否能给予这首歌或这张专辑应有的宣传。我也希望,这样能影响听众人格的艺术精品,能走进更多人的心灵。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