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简约而纷乱的思绪
近来常常会这样,听别人的旋律,说自己的话。一些纷乱的思绪流淌,和旋律本身毫无关系。
后来又觉得,或许思绪是可以拿来听的。听极简主义的Philip Glass,乐段中几个不断重复的主题,仿佛是在听别人的思绪或者呓语。而整首音乐全然由心中浮现的思绪来带领,音很少,循环重复层叠,构成极简却晦涩的一段意识流。
在此,也写写自己此刻的纷乱思绪吧,尽管难以形成旋律。
“所有的时刻都已错过”。正如八年前的午后。
20天前,熟悉的小城边缘的岛屿,幻想着遥远的大海与海鸥。隔壁传来此前未曾听到过的琴声,细微却依旧能清晰辨出是Carl Czerny's Opus.599,而后还有Mozart's pieces与Glinka's Polka……回忆并不久远,清晰记起了这些曲目来自哪本教材的那一页。时而出现一些错音、抢拍,不由得替演奏者感慨一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再想想此时此刻的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
四个小时前,站在900天前邂逅的东岸。算不上深夜,却恍若置身午夜的孤岛,对岸是灯火,此岸是树影,还有微凉的风。身后的楼,二层某个房间的灯突然亮起,传来一阵记不清在何处似曾相识的旋律,绚烂的模进与绚烂的五度圈。想起900天之前,穿越夜色与人潮,由南而东的那些天……不再有。仿佛一些心爱的东西被剥夺,仿佛失去栖所,仿佛梦醒……
转念一想,那个最珍惜的梦,永远停留在了八年前的那个午后。而后,列车脱轨,疾驰至顶峰,却耗尽了燃料。
回不到最初的车站。后来我想走进东岸的那扇门,你却不知道。
而草木是否真的如诗里写的那样,循序生长?
“一定有些什么,
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
走了900天,却连起点都没找到。于是,学会了听别人的旋律,藏起那些“如山百合般的秘密”,隐匿在幕帘后。
或者,火车上,固定座位里塞进一只行李箱,孤独了十个小时。一个带着耳机的过客,眼神迷离,在脑海里虚构一些故事。又或许,想一段如同Glass般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