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不一定就是好的

在青峰谈过本次编曲与制作以后更新了一段(2019.3.7)
之前留下过一条短评,可能当时评论还少,所以被后来的许多人看到,在短评里反驳。
作为一个听过他和他们所有音乐的普通听众,对于许多说法,还挺遗憾的。
《蜂鸟》的词曲都是不错的,甚至我还挺喜欢这次的作词,有“眼前有一队野兽,用河洗澡用风擦”的灵动。这仅仅是一首励志歌曲,也没有挖掘多么刁钻巧妙的核心,却硬是用蜂鸟这个意象和独具一格的笔触,给写活了。
看着歌词的笔法与脉络,毋庸置疑,这是一首出够力气的作品。
不怕人划水,怕的是认真也没做好。
旋律可能妙手偶尔也可能求而不得,作词可能轻松随意也可能力透纸背,其实很难仅从结果去倒推创作者倾注了多少心力。但你看吴青峰自己的描述,“很酷”的《燕窝》、“私心偏爱”的《未了》和《你心里最后一个》,这些歌,有哪首像是随意写就的?是的,他也为《一起喔喔》辩护,也说《窗》是喜爱的作品,但他终归不会拿这样的作品去《歌手》上引以为豪地唱。(2019.3.7更新:已惨遭打脸。要不要这么硬核……)
创作者不是流水线,“都同样用心”之类的话,落脚点在“用心”,而不是“同样”。匠心独运终是有限,谁还不准别人偶尔随性一点呢?
听众面对的是作品,是心血,是燕窝,不是燕子衔着泥巴扑棱得累不累。吴青峰在录《我好想你》时到底触景生情哭过几次,其实和你一点关系也没有。就算你也听得泪眼婆娑,别人对你的借题发挥亲口说过 I don't care.
说到底,我们能够面对、知晓、感受和评价的,从来只有作品本身。用心对待所有作品尚且困难,更何况怎么可能所有作品都是杰作呢?
用心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蜂鸟》是一首词 > 曲 >> 编曲的歌。这首歌的编曲规整简单,各种音色塞得热闹,配合这种积极阳光的大调旋律,显得无聊。有人说像《请听 2.0》,恰如其分,但细想这两首歌根本不一样,只不过被同样的编曲套路制作出了相似的听感。
刻薄一点讲,像学生习作。
在情绪上我完全能够理解粉丝对他各种尝试的宽容,这种宽容同样用于流量明星。各路俊俏青年这也行、那也行,讲句英文发音好标准,上个封面好有表现力,两周排个舞好有舞台感,随便电个音真的好全能。
当然,这首歌的编曲只是不够好,没有荒腔走板到那种程度。但他是一个拿奖拿得盆满钵满的前乐团主唱,真正在听歌的那群人,期待他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不是想看他拿自己没那么擅长的东西硬上结果流于平庸。
至少再多练练吧。
最后,对于某一类粉丝,我只想说,你有作为粉丝追星的自由,我有作为听众听歌的自由。你有打 call 的自由,我有认为起点那么高的人不应该不知道这还很生涩的自由。
如果你认为感觉一首歌不够好,最关键的理由竟然是苏打绿珠玉在前,那恐怕不是我对吴青峰有误解,是你对音乐有误解。
对不点名批评的一点回复:
我想说吴青峰在06年07年08年10年都入围最佳编曲奖,这么多年编曲功力只增不降!!说他编曲不行的简直就是无脑黑,也难怪,优秀的作品总有人欣赏不来。
最佳编曲奖不是给主唱一个人的。听过这么多主唱亲自操刀的歌,还能以为过去的编曲主力是主唱,可能不是欣赏不来,是听力障碍。
因为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了,他怎么进步让你们称赞?
你也知道玩养成的那叫偶像。
词写的很好,那些说音乐性差的,你真的懂音乐么?这首歌叫蜂鸟,作者的目的也是造出蜂鸟的共情来,反正我听完就感觉到了蜂鸟的此在,不是说曲风pop节奏快就是音乐性差!麻烦不要拿自己的low来装b!
是说换个编曲人能把曲风pop节奏快的音乐性做得更好。
我不知道那些评价他编曲怎么样的人,是真的懂吗?还是仅凭着个人喜好来判断好坏? 还有,拿六个人的成果来和一个人的作品比较,你们心里早就有自己的倾向了,别总拿出来说了。
那苏打绿如果六个人全开麦岂不是赢了。
笑死人了有些人的评论 说青峰对自己音乐不负责简直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说他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这种话
你可能很爱自己的小孩,但有时还是该让他上学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不是自己备课。
青峰solo以来各种进行新尝试来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他做一些跟以往不一样的音乐风格很奇怪吗?
尝试可以不必发行。
不喜欢不听 人家是创作者 人家想自己编曲自己制作 关你屁事😅
我也就那么一说。
有些人不喜欢就算了又是拿团绑架又是来酸的 不得不说你脸真的好大哦😊
那个乐团到底做了什么让你恨不得把他开除团籍,请问是否罹患苏打绿 PTSD?
难不成每一首歌都要写成像是冬专那样的深奥才配叫有意义吗?或者说,一定要所谓的交响乐或美声之类的才能被称为音乐?
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2019.3.7 更新:
今天青峰在微博上详细讲了讲这首歌的制作细节。
这个“分享”不像是全然自发的,更像是对自己思路的解释,但他特地说并没有受到质疑,其实有点奇怪。考虑到好几年前他就对豆瓣上的批评有过回应(那篇评论的措辞比较尖锐,而作为回应的微博已删除,所以这里就不放链接了),可以推测,或许他还是看到了些东西,那样讲是想把重点放在说明创作理念上,而不希望引来粉丝争吵。
不过,是不是这样,都没关系。他说了一些对于这篇评论来说重要的东西。
他说《蜂鸟》在编曲和制作上有意保留了粗粝,甚至用上了我没敢说出口的形容。我只写到“相似的听感”和“像学生习作”,他直接把“廉价”和“像demo”给点透了。
一如预料,这首歌是够用心的,甚至拖了小半年,而之前说他“不应该不知道这还很生涩”,事实上他也的确非常清楚这很不专业。
找人制作可比自己死磕容易多了,不必怀疑他的真诚,或许他真的玩得开心,并认为“宁愿让大家看着长大,牙牙学语的心路历程,胜过平地一声雷”。
这对于粉丝来说可能是非常温暖的互动,但是,对于许多人而言,吴青峰真的不是乐坛新人。所有人都知道他能出佳作,对于这样的一首作品,就算他玩得开心,很多人听得不会开心。那些破响破响的鼓点的确散发出草莽气息,但更让人遗憾怎么就做成这样了。
不是所有尝试都是有趣的,技艺的生疏让人捉襟见肘。《蜂鸟》的编曲受到指摘是因为太不拘一格吗?不,它反而是因为规整和无聊。青峰可能有自己的创意,但正是因为编曲能力所限,没能很好地表达。
反观从前的《博物馆》,这首歌应该也是反复衡量后认为这个随便打个底录一下的版本最合适。比起热闹的《蜂鸟》,它更像一个 demo,但听上去却是正确的。
好在,吴青峰说下次会追求更专业。“有点抱着好玩的心态在做的,可能真的很失败,但其中自己还是有学到东西的吧我想”也似有反思意味。
我知道自己写希望他暂时不要再包办编曲制作刺激了一些人,但是粉丝们,我无法真的阻止吴青峰做自己的事。这只是,我觉得现在这样不行,且这样的事情不必再重复,的一种表达方式。
谁又不愿意看见一个越来越好的音乐人呢?
我不喜欢这首歌最后的样子,写了很多字,但我知道吴青峰此人于私德是无亏的。吴青峰从封面绘图保留瑕疵谈起,写了很多字,但他没有对质疑者有任何“回击”。
所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音乐,听众可以认为好或不好,你可以放心地追一个优质艺人,但你不能骂我。
消消火,这篇评论从始自终写给听众看,而不是吴青峰。
如果你喜欢这只音乐,那么希望这些场外的事情,同样让你感到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