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量子涨落的“大”世界

深夜听完老涂推荐的肖五。 不同于拉赫玛尼诺夫的“深”和马勒的“旷”,肖斯塔科维奇和贝多芬带给我的直接感觉是世界的“大”。相比之下,贝多芬的“大”更像是先验的大、心中的大,他的音乐就是他和心中那头巨象的搏击和角斗。而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更像是经验的大、眼见的大,他的音乐是他对时代这副车轮的追逐和躲避。人类的“历史现场”像是床单上的破洞越撕越大,和20世纪中叶的肖斯塔科维奇相比,19世纪初的贝多芬更像是一个“宅男”。 而在另一方面,贝多芬的音乐多少是有些粗砺的,像是广阔博大的海洋,牢牢地承托着你向前漂流。 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颗粒则细密得多,更像是普朗克尺度以下剧烈涨落的量子世界,常常在两三个音符间把你彻底席卷翻转,惊得你手足无措地尖叫或呻吟起来。(不是夸张,是真的会呻吟。) 幸运的是,音乐基于琴弦而非“超弦”,音乐世界终究不是物理世界,因此这两种“大”注定是两种独立且不同的神奇,永远不会在弦理论中归于统一。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村上的男爵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