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 8 - Above The City

1995年成立的Club 8依然安在,那麼多的潮流那麼多的時光與他們擦肩而過,卻始終沒有將這個名字從人們心底抹去。
花草音樂給人一種短命的感覺。這並不因為他們倒行逆施、離經叛道的浪擲自己的生命,那是眾多搖滾樂團消費音樂與人生的方式;相反的,花草音樂及其人事物都帶著相當程度的美好和脫俗,憑著這份美好與脫俗,聽眾可以在他們的音樂裡幻想一種出離世間的文明,匯聚著純真和美善。然而音樂和幻覺的結束,在一次又一次拉回現實的當下,眼看著周遭五濁亂世、尋歡求樂,都讓人隱隱預感這種音樂難以長存。
那些曾與Club 8齊名或不齊名的indie-pop樂團早已不知幾回生死,也不知所蹤。但Club 8還在唱,平均兩三年穩定發片,這有點始料未及。他們儘管在紅塵一處角落與世無爭的活著,彷彿人間的紛擾都和他們無關。
而如今似乎也到了為這一切送一送路、說一說再見的時候了。
Club 8出道至今發行過7張錄音室專輯,花草小清新的段子經過多年琢磨,有再多的心思也會被榨乾,擰不出新意。幸好Club 8心生變異不是三兩天的事,打從首張專輯《Nouvelle》開始,Club 8一直不吝於在他們的音樂裡加油添醋。民謠和synth-pop這些屬基本菜式,其他如舞曲、搖滾、世界音樂等花樣,Club 8也會時不時的沾染一下。像是妝容,Club 8始終願意花心思打扮和變化自己,而不僅僅倚仗天生的質地。
有些年份有些忠心的樂迷對Club 8的進取本來就不陌生,也不極端排斥,多少能抱持欣賞的態度,視為平淡生活中的一點逸趣。只是今年的變動,倒有些讓人沒了舉措,甚至有點遭受背叛的情懷。
《Above The City》之所以給人面目翻新的形象,主要在於電氣化得決心決意。具有標誌意義的空心吉他民謠銷匿了蹤跡,保留以前幾許迷幻電子的成份,特別在舞曲上增加了份量與重量,並且大量運用唱詩班的人聲配唱。如此種種,彷彿要勾起對於瑞典名團ABBA載歌載舞的遙遠記憶,並著以新世紀的炫麗聲效和摩登世代的歡愉,Club 8是否起了承先啟後的念頭,引人揣想。
批評《Above The City》難聽的聲音很少,喜歡它的人卻沒有出現相對應的多數。主要還是因為這次作品過份摧毀了以往纖細質樸、憂鬱自溺的韻味。
Karolina Komstedt的聲音二十年如一日,Club 8也很能把vocal操作出氣霧氤氳、朦朧模糊的質感,他們現在也還願意這樣做。只是,在各個電以及音舞曲聲道環伺底下,這些都成了過往風景的碎屑。這些碎屑依舊真實且唯美,但在五光十色的燈泡旁邊卻顯得力不從心,很難再輕易奪目了。
利用合成器營造出廣袤的空間感,Club 8一方面彌補雙人組合的單薄,一方面維持一點他們過去常見的靈氣。也的確,電子音樂最適合挽救兩人組合的難處了,科技可以填補音軌上任何一點空隙,而不要求額外的人力。
實際上他們對於電子效果的掌握還滿老練,有一股穩健的氣派。雖說indie-pop和電子同樣都很支持人數少的團隊或個人去經營,只不過目前看來Club 8的舞曲無法讓人驚豔,也無法讓人驚奇,要想立下如同他們在indie-pop的地位,還差很遠。又或者,可以說這年頭玩電子音樂的人實在太多了,滄海一粟,時代把人淹沒起來特別不費力氣。
《Above The City》的低頻很厚,這麼厚重的背景以及那些音量過大的和聲壓在Karolina Komstedt身上,聽起來成了一種負擔。類似的蠻橫與壓制也來自管風琴龐然而怵目驚心的聲音。儘管我認為,以管風琴這樣充滿權力的聲音去搭配嚴肅的歌詞主題是正確的方向,但與此同時,也讓Komstedt飄逸不起來了。實打實的琴聲落下來,在物理與心理上都不輕鬆。原本為了彌補vocal不足而選擇的配器,卻反過來限制vocal的伸展。
又比如〈Straight As an Arrow〉。它的節奏和皇后樂隊名作〈We Will Rock You〉如出一轍,編曲甚至同樣使用了大和聲來延伸低音重拍的氣勢,更用上了金屬吉他。對於這樣的安排,我們容易理解背後的心思。Komstedt弱小的嗓音根本無法在渾厚的節拍中出頭,利用大和聲撐撐場面或許可行。只是這些和聲太有鳩佔鵲巢的能力了,整首歌聽完什麼也記不住,只留下和聲不斷在腦袋裡晃蕩,彷彿幽魂不散,其實不太愉快。
Komstedt的進退失據和身不由己在專輯裡四處可見。這彷彿是無解的矛盾,一種特色有優勢便同時跟著劣勢,這當中的可惜,直有天生注定的宿命意味。
Club 8極欲改變和突破是昭然若揭的。憑藉他們編曲的才華,不能說《Above The City》處理得不好,能不能接受也因人而異,但最低限度聽起來是協調的。只不過Karolina Komstedt確定失去了主打地位,他的特色並未消失,而是被掩蓋。這張專輯裡豪華又重裝的音樂幾乎成了Komstedt的剋星。
Club 8似乎想製作一張格局較大的唱片。他們利用各種編曲技術以及樂器選擇,竭力將歌曲的層次和景深推廣、推遠,為了新生不惜自毀,值得幾分敬意。確實,我們從此很難再把Club 8概括成一句小清新了。他們就像〈Straight As an Arrow〉,死心塌地的往明天來日去飛,去把過往一切拋諸腦後,彷彿那是幼稚年代裡一段不堪回首的感情。
而那些惦念著Komstedt聲音的樂迷,不禁浮想Komstedt自此成為一道羸弱而扞格的聲音,永遠就這麼浮光掠影飄來飄去,未來的日子未來Club 8的音樂,他落了腳也像是沒落腳。那些不太開心起來的老樂迷,倒像是還不願意長大的孩子了。
花草音樂給人一種短命的感覺。這並不因為他們倒行逆施、離經叛道的浪擲自己的生命,那是眾多搖滾樂團消費音樂與人生的方式;相反的,花草音樂及其人事物都帶著相當程度的美好和脫俗,憑著這份美好與脫俗,聽眾可以在他們的音樂裡幻想一種出離世間的文明,匯聚著純真和美善。然而音樂和幻覺的結束,在一次又一次拉回現實的當下,眼看著周遭五濁亂世、尋歡求樂,都讓人隱隱預感這種音樂難以長存。
那些曾與Club 8齊名或不齊名的indie-pop樂團早已不知幾回生死,也不知所蹤。但Club 8還在唱,平均兩三年穩定發片,這有點始料未及。他們儘管在紅塵一處角落與世無爭的活著,彷彿人間的紛擾都和他們無關。
而如今似乎也到了為這一切送一送路、說一說再見的時候了。
Club 8出道至今發行過7張錄音室專輯,花草小清新的段子經過多年琢磨,有再多的心思也會被榨乾,擰不出新意。幸好Club 8心生變異不是三兩天的事,打從首張專輯《Nouvelle》開始,Club 8一直不吝於在他們的音樂裡加油添醋。民謠和synth-pop這些屬基本菜式,其他如舞曲、搖滾、世界音樂等花樣,Club 8也會時不時的沾染一下。像是妝容,Club 8始終願意花心思打扮和變化自己,而不僅僅倚仗天生的質地。
有些年份有些忠心的樂迷對Club 8的進取本來就不陌生,也不極端排斥,多少能抱持欣賞的態度,視為平淡生活中的一點逸趣。只是今年的變動,倒有些讓人沒了舉措,甚至有點遭受背叛的情懷。
《Above The City》之所以給人面目翻新的形象,主要在於電氣化得決心決意。具有標誌意義的空心吉他民謠銷匿了蹤跡,保留以前幾許迷幻電子的成份,特別在舞曲上增加了份量與重量,並且大量運用唱詩班的人聲配唱。如此種種,彷彿要勾起對於瑞典名團ABBA載歌載舞的遙遠記憶,並著以新世紀的炫麗聲效和摩登世代的歡愉,Club 8是否起了承先啟後的念頭,引人揣想。
批評《Above The City》難聽的聲音很少,喜歡它的人卻沒有出現相對應的多數。主要還是因為這次作品過份摧毀了以往纖細質樸、憂鬱自溺的韻味。
Karolina Komstedt的聲音二十年如一日,Club 8也很能把vocal操作出氣霧氤氳、朦朧模糊的質感,他們現在也還願意這樣做。只是,在各個電以及音舞曲聲道環伺底下,這些都成了過往風景的碎屑。這些碎屑依舊真實且唯美,但在五光十色的燈泡旁邊卻顯得力不從心,很難再輕易奪目了。
利用合成器營造出廣袤的空間感,Club 8一方面彌補雙人組合的單薄,一方面維持一點他們過去常見的靈氣。也的確,電子音樂最適合挽救兩人組合的難處了,科技可以填補音軌上任何一點空隙,而不要求額外的人力。
實際上他們對於電子效果的掌握還滿老練,有一股穩健的氣派。雖說indie-pop和電子同樣都很支持人數少的團隊或個人去經營,只不過目前看來Club 8的舞曲無法讓人驚豔,也無法讓人驚奇,要想立下如同他們在indie-pop的地位,還差很遠。又或者,可以說這年頭玩電子音樂的人實在太多了,滄海一粟,時代把人淹沒起來特別不費力氣。
《Above The City》的低頻很厚,這麼厚重的背景以及那些音量過大的和聲壓在Karolina Komstedt身上,聽起來成了一種負擔。類似的蠻橫與壓制也來自管風琴龐然而怵目驚心的聲音。儘管我認為,以管風琴這樣充滿權力的聲音去搭配嚴肅的歌詞主題是正確的方向,但與此同時,也讓Komstedt飄逸不起來了。實打實的琴聲落下來,在物理與心理上都不輕鬆。原本為了彌補vocal不足而選擇的配器,卻反過來限制vocal的伸展。
又比如〈Straight As an Arrow〉。它的節奏和皇后樂隊名作〈We Will Rock You〉如出一轍,編曲甚至同樣使用了大和聲來延伸低音重拍的氣勢,更用上了金屬吉他。對於這樣的安排,我們容易理解背後的心思。Komstedt弱小的嗓音根本無法在渾厚的節拍中出頭,利用大和聲撐撐場面或許可行。只是這些和聲太有鳩佔鵲巢的能力了,整首歌聽完什麼也記不住,只留下和聲不斷在腦袋裡晃蕩,彷彿幽魂不散,其實不太愉快。
Komstedt的進退失據和身不由己在專輯裡四處可見。這彷彿是無解的矛盾,一種特色有優勢便同時跟著劣勢,這當中的可惜,直有天生注定的宿命意味。
Club 8極欲改變和突破是昭然若揭的。憑藉他們編曲的才華,不能說《Above The City》處理得不好,能不能接受也因人而異,但最低限度聽起來是協調的。只不過Karolina Komstedt確定失去了主打地位,他的特色並未消失,而是被掩蓋。這張專輯裡豪華又重裝的音樂幾乎成了Komstedt的剋星。
Club 8似乎想製作一張格局較大的唱片。他們利用各種編曲技術以及樂器選擇,竭力將歌曲的層次和景深推廣、推遠,為了新生不惜自毀,值得幾分敬意。確實,我們從此很難再把Club 8概括成一句小清新了。他們就像〈Straight As an Arrow〉,死心塌地的往明天來日去飛,去把過往一切拋諸腦後,彷彿那是幼稚年代裡一段不堪回首的感情。
而那些惦念著Komstedt聲音的樂迷,不禁浮想Komstedt自此成為一道羸弱而扞格的聲音,永遠就這麼浮光掠影飄來飄去,未來的日子未來Club 8的音樂,他落了腳也像是沒落腳。那些不太開心起來的老樂迷,倒像是還不願意長大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