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 journey:The who在专辑“tommy”中的奇幻之旅

用整张专辑叙述一个故事——听到这句话,也许我们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会是pink floyd乐队的那张伟大的“the wall”。但早在“the wall”发行之前整整十年,也就是1969年,同样来自英国的the who乐队的双张专辑“tommy”就已浮出水面,并将the who送入了摇滚巨人的殿堂。
谈起the who,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带起感情。这支传奇乐队留下了太多令我神往甚至神伤的回忆,比如他们刚中带柔的硬摇滚风格、思维性格迥异的乐队成员,当然,最先浮上脑海的,还是他们风格夸张的演出。他们是第一支在大型正式表演中摔坏乐器的乐队,吉他手pete townshend总是在上蹿下跳,散发着他的怒气,并且会在演出快结束时,狠狠地把吉他在地板上砸碎;而鼓手keith moon也会随之接连几脚把鼓架踹倒在地,然后和乐队成员一起把鼓具捣烂。他们的硬摇滚风格,加上这种具有毁灭欲的作风,使他们被定位成一支舞台摇滚乐队。在他们之后,无数艺人模仿了他们的摔坏乐器的表演,以至于这一行为如今已然让人觉得毫无创造力,并且会感到恶心。我认为在做出了毁坏乐器行为的众多乐队中,行为比较单纯可爱的除了the who(毕竟他们是首作俑者嘛),还有jimi hendrix,这家伙每次演出都要把他的吉他焚毁,据他说是在举行一场祭祀。
就是这么一支风格硬朗、以疾风暴雨般的鼓声和刚健有力的吉他为标志的乐队,竟然创作出了这样一张结构严谨、旋律纤细忧伤的歌剧般的作品“tommy”。这张专辑讲述了一个怪异的童话般的故事:tommy童年受到刺激,变得又聋又哑又瞎,但具有打弹子球的天才。身体神奇般的复原后,tommy成为青年一代的偶像。他集合了所有的信徒,强迫他们堵上眼睛、耳朵、嘴,不停的练习弹子球,结果被信徒们推翻。这张专辑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部摇滚音乐剧,在我心中,它代表了the who乐队的最高成就。不过,对于有些人说“tommy”是the who的代表作,我认为这是不对的:the who总体来说仍然是一支硬摇滚风格的乐队,他们的代表作应是71年的“who’s next”。
这种看来矛盾的现象其实是可以通过乐队成员的经历窥见原因的。乐队的创作核心是吉他手pete townshend,这家伙长了一个泥刀般的大鼻子,自小就被人耻笑,而且还经历了严重的受虐。一般来说,这种经历是有益于一位艺术家的诞生的。成年后他的演出狂野不羁,似乎在发泄着童年时的怨气。但是他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愤青,他有着敏感的内心和艺术触觉,这使他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硬摇滚作品的创作。我佩服他也是因为这一点:在乐队其他成员满足于做一支舞台摇滚乐队的时候,townshend却大胆的的向艺术的未知领域勇敢的迈进着。
“tommy”于75年由ken russell拍成电影,乐队主唱roger daltrey在片中饰演tommy,另外还汇集了jack nicholson, elton john, tina turner等明星,乐队其他成员也全部登场,使得这部电影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就结合电影,以每首歌为小标题,来欣赏一下这张杰作:
1,Overture
这首曲子大半部分都是器乐,旋律非常流畅,在悦耳的同时无限振奋人心。更重要的是,它是专辑的提纲挈领之作,是所有曲目中的重中之重。我这么说是因为,如果你仔细听的话,就会发现专辑中后来的一些曲子,旋律有和它相似之处:前奏像“1921”,接下来像“go to the mirror”的开头,然后是专辑的核心句“see me , feel me , touch me , heal me”的调子,再接着是专辑的总结段落“listening to you, I get the music……”的旋律,另外还穿插了歌曲“pinball wizard”的那著名的前奏。如果你找到了这些相似处,你会不得不赞叹townshend的如海的才气。
这表面上是一首器乐,实际上却是能够从头到尾唱出来的!歌词就在后面!当你跟着音乐唱出来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快感!
2,It's a Boy
walker上尉参战去了,一去不复返。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tommy。
3,1921
电影中是这么解释这首歌的内容的:Walker夫人与情人在家中幽会时,walker上尉忽然回来了,原来他并未战死。情人情急之下将他杀死,这一幕被幼小的tommy看到。Walker夫人惊呼:孩子怎么办?于是她和情人疯了一般的对孩子反复说:你什么都没看见!你什么都没听见!你一辈子都不会向别人说这件事!决不要告诉别人你知道的是实情!
这首歌的旋律也非常出色,尤其是前奏
4,amazing journey
这首歌同样旋律优美,易于上口。事实上,从旋律上来看,专辑前半部分的几首歌都非常棒,即使单拿出来听也毫不减色。而后半部分的歌曲,旋律多少被弱化,有些敷衍塞责,不再像前半部分的那样精雕细琢。
这场重大变故吓坏了什么都不懂的tommy,由于被母亲和养父一再吓唬着“没看见,没听见,不许说”,他变成了瞎子、聋子、和哑巴,五感中只剩下了触觉和嗅觉。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里,tommy变得极有艺术触觉,如诗如乐般的梦幻成为了他的惊奇之旅。
5,sparks
一首纯器乐作品,实际上是后面的长曲“underture”的前半部分。对于曲子想表达的内容,大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认为,它是“amazing journey”的延续,并且tommy将他的精神旅程固定在了一项运动上,那就是打弹子球。
6,eyesight to the blind
Eric clapton在片中扮演传教士,唱响了这首曲子:每当她开始去爱,就会给盲人带来视力;每当她开始摇摆,哑巴就会说话;只要她的红唇轻轻吐出一个字,聋子也会听见。那么这个“她”是谁呢?非常搞笑,竟然是根据玛丽莲梦露在《七年之痒》中站在地铁通风口上、裙子被风吹起来的那个经典造型制作出来的雕塑。 Tommy的妈妈带着他,像其他残疾人一样,抚摸着雕塑。但是,很遗憾,tommy没有任何好转。而且,由于触摸时用力过大,把雕塑还碰倒了。
7,christmas
这是一首把悲伤和辛酸隐藏在快节奏的旋律下面的歌曲:圣诞节来了,孩子们兴奋莫名,他们相信爱,相信梦想。但可怜的tommy不知道这是什么日子,他不知道耶稣是谁,不知道什么是祈祷。他怎样才能从永恒的坟墓中被拯救出来?父亲(实际上就是tommy母亲的情人,下同)对他喊:tommy,你能听见我吗?tommy,你能听见我吗?……这时,tommy从心底里发出了如泣如诉的哀求:看着我……感受我……触摸我……治愈我……歌者哀怨的唱腔让人感伤无限。实际上,这哀求正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一个主题:tommy一辈子都在渴望被人理解,被人重视,被人关爱。但是,他童年的不幸经历,已经使他不能再做一个普通人。
8,cousin kevin
如果你听力不好,不能听出这首歌的声乐部分在唱什么,那真是一件幸事,因为歌词实在令人不忍卒读。小tommy和变态表哥kevin呆在一起,kevin 用尽了法子折磨他:将他的头放在淋浴器下面浇得湿透,然后把他锁在门外,而外面正下着大雨;接着把别针扎进他的手指,并让他踩地上的针;再接着用烟头烫他胳膊,把他从楼梯口推下去,饭里放了玻璃,座位上还有铁钉……
9,acid queen
电影中Acid queen由tina turner大妈饰演,她一手带给了tommy更大的遭遇。她像个江湖骗子,声称能治好tommy的残疾。然而她实际上做的是占有了这孩子的第一次,事后还得意洋洋地说,他虽然年轻,但已经不是孩子了(young but not a child)。
10,underture
这首长达十分钟的纯器乐作品把“sparks”的意境延伸到了极致, tommy依然沉浸在他孤独、黑暗的精神世界中,继续着他的amazing journey。这首阴暗、沉郁的曲子让人无法开怀,听着它,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瞎子、聋子和哑巴。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反复练习中,tommy的弹子球技巧愈发娴熟,马上就要让世界瞩目了。
11,do you think it’s alright?
母亲:你觉得这样行吗,把tommy留在ernie叔叔那儿?
父亲:我看行,我看行
12,fiddle about
Tommy经历了他少年时的最后一次受虐:他被ernie叔叔鸡奸了
13,pinball wizard
这首歌是专辑中最出色也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单曲,当年曾获英国排行榜冠军。不仅它的声乐部分朗朗上口,其脍炙人口的前奏也是很多吉他初学者的启蒙课。曲中的吉他独奏很能代表pete townshend的风格,那就是不强索技艺的精湛,而追求简单明快和刚劲有力。
歌曲的内容,是tommy扬眉吐气的一幕。演唱者以一位弹子球超级高手的口气,先自吹自擂了一番自己,然后承认tommy更为优秀:这个又聋又哑又瞎的男孩,在玩着真正意义上的弹子球!他实在是个弹子球巫师!
在电影中,演到这首歌曲的段落也是极为华丽壮观,庞大的礼堂内挤满了弹子球爱好者,elton john饰演的弹子球高手踩着高跷,一边弹钢琴一边带动大家一起歌唱tommy,专辑中原本三分钟长度的歌曲在电影中被拉成了四分半。而舞台中央的 tommy什么也不知道,只是表情傻傻的专心投入于玩弹子球。歌曲结束时,tommy终于打到了弹子机计数器的极限:9999999999999……(到底有多少个9,我也数不清)
14,there’s a doctor
儿子成名了,给家里人带来收入了,于是父亲开始考虑给孩子治病了。他兴高采烈的对母亲说:城里有个医生能给孩子治病,咱们明天就去找他!
15,go to the mirror
这是专辑中一首相当重要的曲目,也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医生对tommy作了检查,发现他的眼睛、耳朵和嘴都存在着知觉,并非已完全无用;但若想恢复功效,必须要靠他自己的意愿。母亲的爱在这时起了作用:看着我……感受我……触摸我……治愈我……tommy在关爱下终于开始对外界有反应了,在医生的吩咐下他走向了镜子。母亲百感交集,唱响了整部专辑的总结性陈词,陈词的内容我会在最后讲述。
还有,我私下认为,到这首歌为止,专辑的音乐部分都是非常出色的;而在这首歌之后,专辑的音乐开始变得平庸。当然,思想内容是愈加深刻了。类似的毛病也出现在pink floyd的“the wall”中,双张唱片中的第二张显然不如第一张精雕细琢。
jack nicholson饰演的医生
16,tommy, can you hear me?
虽然恢复了知觉,但tommy对于父母的呼唤却依然罔若未闻,这让父母十分无奈
17,smash the mirror
对tommy的不理不睬,母亲终于勃然大怒:我叫你你不答应,你只顾看着镜子。你看不见我,却能看到镜中的自己。你能感到我的怒气在上升上升上升……吗?我要把镜子砸了!我真的砸了!……
18,sensation
说也奇怪,母亲砸了镜子后,tommy倒开了窍,身体恢复成了正常人那样。他不再成天沉浸在自己的amazing journey中,而是开始睁眼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很奇怪,每个人都在为他尖叫欢呼。电影中描绘,他所到之处,连摩托党都停止了互相杀伐,弹子球成了他们新的爱好。知道自己已成为全民偶像后,Tommy自信心极度膨胀,发出了“Love as One I Am the Light …”的狂言。
这首歌还有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在这首歌之前,故事的叙述者多为除tommy之外的人;而从此开始,故事几乎变成了tommy一个人的视角,基本上是他主观叙述了余下的情节。视角的转变,暗示着tommy由极度压抑转为极度放纵。
19,miracle cure
全民偶像身体复原,报纸传媒当然消息不落人后:号外!号外!弹子球巫师身体奇迹般的复原了!号外!……
20,sally simpson
这首歌是专辑中仅有的几首以第三人称讲故事的方法叙述的歌曲(另外一首就是“amazing journey”),音乐部分很出色,故事也很有意思:mr. Simpson告诉女儿sally晚上不能带她去看tommy的演出了,sally一个人跑到屋子里,边哭边发脾气,但从一开始她心底里就明白,她和 tommy是两个世界的人。不过她还是不甘心,于是花了一下午精心打扮自己,然后自己跑去看tommy的演出,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美貌打动tommy,来获得和他说话的机会。演出现场人头涌动,当tommy出场时,全场轰动了,粉丝们尖叫着向偶像冲去,警察奋力阻挡着他们。失去理智、眼里只有tommy的 sally冲上了舞台,摸了一下tommy的脸。一个穿制服的人立刻把她扔下了台子,她的脸撞在了椅子上,血流满面,不得不被送出了场外。她脸上缝了十六针,而且留下了个大疤,好让她记着tommy的笑容。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在加州认识的摇滚艺术家。
歌曲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了粉丝们总是愚蠢的这一百年不变的真理,另一方面也表明tommy的变质,他不当粉丝们为自己的衣食父母,而是要以他们为工具。
21,I’m free
Tommy狂喜着高喊“我自由了”,然而他的自由是具有破坏性的。众所周知,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种,消极自由是狭义的自由,只关注自身,对外界几乎不造成伤害;而积极自由是广义的自由,要求影响他人。黑暗血腥的法国大革命,就是积极自由泛滥的恶果。Tommy所感受到的自由就是积极自由,他意识到了他有控制别人的能力。通常,这种情况都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Tommy:我等待着你们来跟随我。
粉丝们:如何才能跟随你?如何才能跟随你?
邪教领袖tommy
22,welcome
Tommy开始召集他的信徒们(已经比粉丝进了一个层次了),他的声音温柔、好听,具有无限的魅惑力:来我的房子吧,当个安逸的人,我们会整夜品酒,决不睡觉。来吧,你们每个人都来吧。不,你们这些人还不够,回家去把你们认识的人统统都带来!需要更多的屋子吗?没关系,尽管去盖吧,一点都不必节省……来我的房子吧,进来吧!欢迎!
23,tommy’s holiday camp
那个讨厌的ernie叔叔又出现了,他欢迎大家来到tommy的假日聚会,并吹嘘:只要来到了tommy这儿,就永远是假日!
24,we’re not gonna take it
到了故事的高潮了。Tommy开始对信徒们讲话,他的声音依然温柔动听,但已掩饰不住他的骄横和残忍。他强迫大家蒙起眼睛,戴上耳塞、堵住嘴巴,不停的练习打弹子球。看到大家都凛然遵命,tommy真是志得意满,感觉人生已是极致。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也低估了信徒们的智力,他没有想到信徒们会起来反抗他。信徒们把聚会场所打了个稀巴烂,他们不想要什么宗教式的生活,只想把tommy狠狠折磨一番,然后把他忘个干净。
25,see me, feel me\listening to you
对故事结尾的理解,我和电影导演有很大的分歧。电影是这么拍的:tommy的父母被信徒们在愤怒之下杀死,tommy对着他们的尸体哀呼:看着我……感受我……触摸我……治愈我……而我认为是,tommy的父母剧情发展到这里时已无关紧要,是他自己经历了巨变,再次变得又聋又哑又瞎,他从心底里向世界恳求:看着我……感受我……主人公前后经历如此之富戏剧性,真如一个顶角无限小的等腰锐角三角形,大起大落。
而接下来的收尾段落,我认为是后来人对tommy的缅怀和追思,这也是tommy的母亲在“go to the mirror”中唱的:
听着你,我得到了音乐
盯着你,我得到了热力
跟着你,我爬上了高山
在你的脚下,我得到了激情
就在你后面,我看到了上百万人
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荣耀
从你这里,我得到了这看法
从你这里,我得到了这故事
谈起the who,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带起感情。这支传奇乐队留下了太多令我神往甚至神伤的回忆,比如他们刚中带柔的硬摇滚风格、思维性格迥异的乐队成员,当然,最先浮上脑海的,还是他们风格夸张的演出。他们是第一支在大型正式表演中摔坏乐器的乐队,吉他手pete townshend总是在上蹿下跳,散发着他的怒气,并且会在演出快结束时,狠狠地把吉他在地板上砸碎;而鼓手keith moon也会随之接连几脚把鼓架踹倒在地,然后和乐队成员一起把鼓具捣烂。他们的硬摇滚风格,加上这种具有毁灭欲的作风,使他们被定位成一支舞台摇滚乐队。在他们之后,无数艺人模仿了他们的摔坏乐器的表演,以至于这一行为如今已然让人觉得毫无创造力,并且会感到恶心。我认为在做出了毁坏乐器行为的众多乐队中,行为比较单纯可爱的除了the who(毕竟他们是首作俑者嘛),还有jimi hendrix,这家伙每次演出都要把他的吉他焚毁,据他说是在举行一场祭祀。
就是这么一支风格硬朗、以疾风暴雨般的鼓声和刚健有力的吉他为标志的乐队,竟然创作出了这样一张结构严谨、旋律纤细忧伤的歌剧般的作品“tommy”。这张专辑讲述了一个怪异的童话般的故事:tommy童年受到刺激,变得又聋又哑又瞎,但具有打弹子球的天才。身体神奇般的复原后,tommy成为青年一代的偶像。他集合了所有的信徒,强迫他们堵上眼睛、耳朵、嘴,不停的练习弹子球,结果被信徒们推翻。这张专辑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部摇滚音乐剧,在我心中,它代表了the who乐队的最高成就。不过,对于有些人说“tommy”是the who的代表作,我认为这是不对的:the who总体来说仍然是一支硬摇滚风格的乐队,他们的代表作应是71年的“who’s next”。
这种看来矛盾的现象其实是可以通过乐队成员的经历窥见原因的。乐队的创作核心是吉他手pete townshend,这家伙长了一个泥刀般的大鼻子,自小就被人耻笑,而且还经历了严重的受虐。一般来说,这种经历是有益于一位艺术家的诞生的。成年后他的演出狂野不羁,似乎在发泄着童年时的怨气。但是他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愤青,他有着敏感的内心和艺术触觉,这使他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硬摇滚作品的创作。我佩服他也是因为这一点:在乐队其他成员满足于做一支舞台摇滚乐队的时候,townshend却大胆的的向艺术的未知领域勇敢的迈进着。
“tommy”于75年由ken russell拍成电影,乐队主唱roger daltrey在片中饰演tommy,另外还汇集了jack nicholson, elton john, tina turner等明星,乐队其他成员也全部登场,使得这部电影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就结合电影,以每首歌为小标题,来欣赏一下这张杰作:
1,Overture
这首曲子大半部分都是器乐,旋律非常流畅,在悦耳的同时无限振奋人心。更重要的是,它是专辑的提纲挈领之作,是所有曲目中的重中之重。我这么说是因为,如果你仔细听的话,就会发现专辑中后来的一些曲子,旋律有和它相似之处:前奏像“1921”,接下来像“go to the mirror”的开头,然后是专辑的核心句“see me , feel me , touch me , heal me”的调子,再接着是专辑的总结段落“listening to you, I get the music……”的旋律,另外还穿插了歌曲“pinball wizard”的那著名的前奏。如果你找到了这些相似处,你会不得不赞叹townshend的如海的才气。
这表面上是一首器乐,实际上却是能够从头到尾唱出来的!歌词就在后面!当你跟着音乐唱出来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快感!
2,It's a Boy
walker上尉参战去了,一去不复返。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tommy。
3,1921
电影中是这么解释这首歌的内容的:Walker夫人与情人在家中幽会时,walker上尉忽然回来了,原来他并未战死。情人情急之下将他杀死,这一幕被幼小的tommy看到。Walker夫人惊呼:孩子怎么办?于是她和情人疯了一般的对孩子反复说:你什么都没看见!你什么都没听见!你一辈子都不会向别人说这件事!决不要告诉别人你知道的是实情!
这首歌的旋律也非常出色,尤其是前奏
4,amazing journey
这首歌同样旋律优美,易于上口。事实上,从旋律上来看,专辑前半部分的几首歌都非常棒,即使单拿出来听也毫不减色。而后半部分的歌曲,旋律多少被弱化,有些敷衍塞责,不再像前半部分的那样精雕细琢。
这场重大变故吓坏了什么都不懂的tommy,由于被母亲和养父一再吓唬着“没看见,没听见,不许说”,他变成了瞎子、聋子、和哑巴,五感中只剩下了触觉和嗅觉。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里,tommy变得极有艺术触觉,如诗如乐般的梦幻成为了他的惊奇之旅。
5,sparks
一首纯器乐作品,实际上是后面的长曲“underture”的前半部分。对于曲子想表达的内容,大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认为,它是“amazing journey”的延续,并且tommy将他的精神旅程固定在了一项运动上,那就是打弹子球。
6,eyesight to the blind
Eric clapton在片中扮演传教士,唱响了这首曲子:每当她开始去爱,就会给盲人带来视力;每当她开始摇摆,哑巴就会说话;只要她的红唇轻轻吐出一个字,聋子也会听见。那么这个“她”是谁呢?非常搞笑,竟然是根据玛丽莲梦露在《七年之痒》中站在地铁通风口上、裙子被风吹起来的那个经典造型制作出来的雕塑。 Tommy的妈妈带着他,像其他残疾人一样,抚摸着雕塑。但是,很遗憾,tommy没有任何好转。而且,由于触摸时用力过大,把雕塑还碰倒了。
7,christmas
这是一首把悲伤和辛酸隐藏在快节奏的旋律下面的歌曲:圣诞节来了,孩子们兴奋莫名,他们相信爱,相信梦想。但可怜的tommy不知道这是什么日子,他不知道耶稣是谁,不知道什么是祈祷。他怎样才能从永恒的坟墓中被拯救出来?父亲(实际上就是tommy母亲的情人,下同)对他喊:tommy,你能听见我吗?tommy,你能听见我吗?……这时,tommy从心底里发出了如泣如诉的哀求:看着我……感受我……触摸我……治愈我……歌者哀怨的唱腔让人感伤无限。实际上,这哀求正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一个主题:tommy一辈子都在渴望被人理解,被人重视,被人关爱。但是,他童年的不幸经历,已经使他不能再做一个普通人。
8,cousin kevin
如果你听力不好,不能听出这首歌的声乐部分在唱什么,那真是一件幸事,因为歌词实在令人不忍卒读。小tommy和变态表哥kevin呆在一起,kevin 用尽了法子折磨他:将他的头放在淋浴器下面浇得湿透,然后把他锁在门外,而外面正下着大雨;接着把别针扎进他的手指,并让他踩地上的针;再接着用烟头烫他胳膊,把他从楼梯口推下去,饭里放了玻璃,座位上还有铁钉……
9,acid queen
电影中Acid queen由tina turner大妈饰演,她一手带给了tommy更大的遭遇。她像个江湖骗子,声称能治好tommy的残疾。然而她实际上做的是占有了这孩子的第一次,事后还得意洋洋地说,他虽然年轻,但已经不是孩子了(young but not a child)。
10,underture
这首长达十分钟的纯器乐作品把“sparks”的意境延伸到了极致, tommy依然沉浸在他孤独、黑暗的精神世界中,继续着他的amazing journey。这首阴暗、沉郁的曲子让人无法开怀,听着它,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瞎子、聋子和哑巴。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反复练习中,tommy的弹子球技巧愈发娴熟,马上就要让世界瞩目了。
11,do you think it’s alright?
母亲:你觉得这样行吗,把tommy留在ernie叔叔那儿?
父亲:我看行,我看行
12,fiddle about
Tommy经历了他少年时的最后一次受虐:他被ernie叔叔鸡奸了
13,pinball wizard
这首歌是专辑中最出色也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单曲,当年曾获英国排行榜冠军。不仅它的声乐部分朗朗上口,其脍炙人口的前奏也是很多吉他初学者的启蒙课。曲中的吉他独奏很能代表pete townshend的风格,那就是不强索技艺的精湛,而追求简单明快和刚劲有力。
歌曲的内容,是tommy扬眉吐气的一幕。演唱者以一位弹子球超级高手的口气,先自吹自擂了一番自己,然后承认tommy更为优秀:这个又聋又哑又瞎的男孩,在玩着真正意义上的弹子球!他实在是个弹子球巫师!
在电影中,演到这首歌曲的段落也是极为华丽壮观,庞大的礼堂内挤满了弹子球爱好者,elton john饰演的弹子球高手踩着高跷,一边弹钢琴一边带动大家一起歌唱tommy,专辑中原本三分钟长度的歌曲在电影中被拉成了四分半。而舞台中央的 tommy什么也不知道,只是表情傻傻的专心投入于玩弹子球。歌曲结束时,tommy终于打到了弹子机计数器的极限:9999999999999……(到底有多少个9,我也数不清)
14,there’s a doctor
儿子成名了,给家里人带来收入了,于是父亲开始考虑给孩子治病了。他兴高采烈的对母亲说:城里有个医生能给孩子治病,咱们明天就去找他!
15,go to the mirror
这是专辑中一首相当重要的曲目,也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医生对tommy作了检查,发现他的眼睛、耳朵和嘴都存在着知觉,并非已完全无用;但若想恢复功效,必须要靠他自己的意愿。母亲的爱在这时起了作用:看着我……感受我……触摸我……治愈我……tommy在关爱下终于开始对外界有反应了,在医生的吩咐下他走向了镜子。母亲百感交集,唱响了整部专辑的总结性陈词,陈词的内容我会在最后讲述。
还有,我私下认为,到这首歌为止,专辑的音乐部分都是非常出色的;而在这首歌之后,专辑的音乐开始变得平庸。当然,思想内容是愈加深刻了。类似的毛病也出现在pink floyd的“the wall”中,双张唱片中的第二张显然不如第一张精雕细琢。
jack nicholson饰演的医生
16,tommy, can you hear me?
虽然恢复了知觉,但tommy对于父母的呼唤却依然罔若未闻,这让父母十分无奈
17,smash the mirror
对tommy的不理不睬,母亲终于勃然大怒:我叫你你不答应,你只顾看着镜子。你看不见我,却能看到镜中的自己。你能感到我的怒气在上升上升上升……吗?我要把镜子砸了!我真的砸了!……
18,sensation
说也奇怪,母亲砸了镜子后,tommy倒开了窍,身体恢复成了正常人那样。他不再成天沉浸在自己的amazing journey中,而是开始睁眼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很奇怪,每个人都在为他尖叫欢呼。电影中描绘,他所到之处,连摩托党都停止了互相杀伐,弹子球成了他们新的爱好。知道自己已成为全民偶像后,Tommy自信心极度膨胀,发出了“Love as One I Am the Light …”的狂言。
这首歌还有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在这首歌之前,故事的叙述者多为除tommy之外的人;而从此开始,故事几乎变成了tommy一个人的视角,基本上是他主观叙述了余下的情节。视角的转变,暗示着tommy由极度压抑转为极度放纵。
19,miracle cure
全民偶像身体复原,报纸传媒当然消息不落人后:号外!号外!弹子球巫师身体奇迹般的复原了!号外!……
20,sally simpson
这首歌是专辑中仅有的几首以第三人称讲故事的方法叙述的歌曲(另外一首就是“amazing journey”),音乐部分很出色,故事也很有意思:mr. Simpson告诉女儿sally晚上不能带她去看tommy的演出了,sally一个人跑到屋子里,边哭边发脾气,但从一开始她心底里就明白,她和 tommy是两个世界的人。不过她还是不甘心,于是花了一下午精心打扮自己,然后自己跑去看tommy的演出,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美貌打动tommy,来获得和他说话的机会。演出现场人头涌动,当tommy出场时,全场轰动了,粉丝们尖叫着向偶像冲去,警察奋力阻挡着他们。失去理智、眼里只有tommy的 sally冲上了舞台,摸了一下tommy的脸。一个穿制服的人立刻把她扔下了台子,她的脸撞在了椅子上,血流满面,不得不被送出了场外。她脸上缝了十六针,而且留下了个大疤,好让她记着tommy的笑容。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在加州认识的摇滚艺术家。
歌曲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了粉丝们总是愚蠢的这一百年不变的真理,另一方面也表明tommy的变质,他不当粉丝们为自己的衣食父母,而是要以他们为工具。
21,I’m free
Tommy狂喜着高喊“我自由了”,然而他的自由是具有破坏性的。众所周知,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种,消极自由是狭义的自由,只关注自身,对外界几乎不造成伤害;而积极自由是广义的自由,要求影响他人。黑暗血腥的法国大革命,就是积极自由泛滥的恶果。Tommy所感受到的自由就是积极自由,他意识到了他有控制别人的能力。通常,这种情况都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Tommy:我等待着你们来跟随我。
粉丝们:如何才能跟随你?如何才能跟随你?
邪教领袖tommy
22,welcome
Tommy开始召集他的信徒们(已经比粉丝进了一个层次了),他的声音温柔、好听,具有无限的魅惑力:来我的房子吧,当个安逸的人,我们会整夜品酒,决不睡觉。来吧,你们每个人都来吧。不,你们这些人还不够,回家去把你们认识的人统统都带来!需要更多的屋子吗?没关系,尽管去盖吧,一点都不必节省……来我的房子吧,进来吧!欢迎!
23,tommy’s holiday camp
那个讨厌的ernie叔叔又出现了,他欢迎大家来到tommy的假日聚会,并吹嘘:只要来到了tommy这儿,就永远是假日!
24,we’re not gonna take it
到了故事的高潮了。Tommy开始对信徒们讲话,他的声音依然温柔动听,但已掩饰不住他的骄横和残忍。他强迫大家蒙起眼睛,戴上耳塞、堵住嘴巴,不停的练习打弹子球。看到大家都凛然遵命,tommy真是志得意满,感觉人生已是极致。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也低估了信徒们的智力,他没有想到信徒们会起来反抗他。信徒们把聚会场所打了个稀巴烂,他们不想要什么宗教式的生活,只想把tommy狠狠折磨一番,然后把他忘个干净。
25,see me, feel me\listening to you
对故事结尾的理解,我和电影导演有很大的分歧。电影是这么拍的:tommy的父母被信徒们在愤怒之下杀死,tommy对着他们的尸体哀呼:看着我……感受我……触摸我……治愈我……而我认为是,tommy的父母剧情发展到这里时已无关紧要,是他自己经历了巨变,再次变得又聋又哑又瞎,他从心底里向世界恳求:看着我……感受我……主人公前后经历如此之富戏剧性,真如一个顶角无限小的等腰锐角三角形,大起大落。
而接下来的收尾段落,我认为是后来人对tommy的缅怀和追思,这也是tommy的母亲在“go to the mirror”中唱的:
听着你,我得到了音乐
盯着你,我得到了热力
跟着你,我爬上了高山
在你的脚下,我得到了激情
就在你后面,我看到了上百万人
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荣耀
从你这里,我得到了这看法
从你这里,我得到了这故事